大馬人在坎城得獎,但有潛力的導演的影片卻在自己國家被禁!

@ 2015-05-29

Edgar Ong:我們在上星期接到一項好消息,即大馬人英德拉尼(Indrani Kopal)憑她拍攝的紀錄短片《扭轉乾坤》(The Game Changer)在坎城獲獎, 這是該影片所得到的第三個最具聲望的獎項。然而,在本國,我們卻被告知一部具有潛力的新片《新村》,原本預定於8月22日上映,最終卻被內政部禁播。

這真是天壤之別啊!在不久前的2月24日,大馬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總監卡米爾(Kamil Othman)表示:「政府部門肯定希望大馬能在未來兩、三年內贏得最佳外語電影獎項。這也是該局現在努力著的目標。」

像伊拉克、伊朗、甚至新加坡、越南和緬甸等國家的影片,都能獲得榮耀並贏得多個獎項,而他們的國家則由比我們限制更多的政府所統治。所以,我們到底哪裡出錯了?

坎城電影節被認為是電影業的第三大獎,僅次於奧斯卡頒獎典禮和金球獎。它自1946 年頒發以來,這是大馬人首次在該電影節獲獎。

到目前為止,沒有其他大馬人曾被授予奧斯卡或金球獎獎項。對於英德拉尼而言,這絕對是令人敬佩、令人羨慕的一大壯舉。

所以,給予英德拉尼的榮譽到底在哪裡?為何我國主流媒體和電視台都沒有向她致敬呢?

難道是因為她不是某個特定種族,她就被輕視、忽略,甚至是未能獲得當之無愧的好評嗎?難道我們都不是馬來西亞人嗎?

真是一場可恥的鬧劇!

大馬國家電影發展局,我們要如何才能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獲得任何接近提名為最佳外語片的榮耀,如果你繼續審查和禁止任何可能是值得讚譽的電影?

你可能會說影片題材美化共產主義或涉及宗教、性愛或任何「敏感」課題。你是否意識到在大多數情況下,獲獎的影片正是顯示、 刻畫或觸及這類課題呢!

內政部在決定禁止播映黃巧力的《新村》時表示:「我們所接到的投訴和反對意見都是針對其內容,被指向反抗英國暴政的馬共致敬,但是影片卻沒有顯示共產黨游擊隊的殘酷。因此,這部電影有一個隱訊息,並改變了歷史事實,創造出一種美化共產黨鬥爭的觀念。」

本土生長的導演兼製作人黃巧力是一名多產的電影製作人,他過去已拍攝了多部電視節目、紀錄片、短片和連續劇。2002年,他所拍攝的有關瀕臨絕種的蘇門答臘犀牛的一部紀錄片,被提名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

2006年10月,黃巧立創辦了Yellow Pictures私人公司,並製作了一系列備受好評的節目,包括《尋根》紀錄片系列、《我的馬來西亞》、《活力馬來西亞》、《生活在馬來西亞》、《我的新村故事》和《馬來西亞我的家——沙巴和砂拉越的故事》。當中一些影片也曾在東南亞地區贏得各種獎項。

在《新村》面子書專頁於2013年7月29日所上載的帖文中提到:「各位,《新村》是一部中文影片,主題為一個禁忌愛情故事。這部中文影片的背景在於英殖民時期華人社群被遷移到新村的故事。」

該影片經過了所有檢驗程序,包括大馬電檢局的過濾,並於2012年9月在沒有遭到剪輯的情況下獲得P13級別。如今,《新村》正在大馬電檢局進行第二次檢討。其製作單位也與Astro Shaw和Yellow Movie簽約。

所以,看來我們短時間內將不會有機會獲得奧斯卡外語影片獎項的提名了。

我們再一次恭喜和祝賀35歲的英德拉尼。她出生於印裔家庭,並在吉隆坡生長,早前曾就職於Malaysiakini.com,她只用了3225美元(約合1萬1932令吉)來製作這部得獎影片!

英德拉尼在獲獎後激動地表示:「我們贏獎的事實感覺像是超現實的!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甜美的經驗。」

至於黃巧立,我們希望最終能有機會觀賞到他的《新村》,但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依然在內政部和大馬電檢局的黑名單上。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8991#sthash.QR1Mytlm.dpu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