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曾入侵地球與史前人類爆發核戰?你知道嗎!!

@ 2015-05-25

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有科學家推斷,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高級文明社會,但不幸的是這些文明都毀滅了。億萬年的自然變遷幾乎抹去了一切痕跡,只有少數證據得以保存。

非洲驚現20億年前核反應堆

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國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鈾礦——奧克洛鈾礦。

在礦里還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蹟: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它是由六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

面對這個保存完好、結構合理的核反應堆,人們不禁要問:是誰留下了這個核反應堆?要知道,人類掌握核能技術,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只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情.

1.1億年前的人類手印

化石通常都是在具有成千上萬年曆史的岩石中形成的,然而有一些化石卻顯然不符合常規的地質學和歷史學規則。

譬如加拿大北極圈一塊石灰石上的「人類手印」化石,就具有1.1億年的歷史。在美國猶他州德耳塔附近的一塊泥板岩上,考古學家發現的一個人類腳印化石,估計有3億到6億年的歷史。

地質學家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在遠古時候,地球上根本就沒有人類。現代人類學知識根本無法對這些「不可能的化石」做出合理的解釋。

踩在三葉蟲上的足印

1938年美國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類人動物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

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美國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

最為奇特的發現,是在美國猶他州羚羊泉。業餘化石愛好者米斯特於1968年6月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他敘述說,當他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

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

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鑑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猶他州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馬迪生,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那時候「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熊或大懶獸,那麼,在連嵴椎動物也未演化出來之前,有什麼似人的動物會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

三葉蟲是細小的海洋無嵴椎動物,與蝦蟹同類。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從6億年前開始,至2.8億年前滅絕。而人類出現的歷史與之相比,很短,至於穿上像樣的鞋子不過三千多年。這一切,又該作何解釋?

在瑪雅人的編年史中,曾記載了地球9000萬年至4億年之間的事。要知道,人類在數百萬年前才告別了古猿,幾億年前地球上根本沒有人類,請問,瑪雅人記載了誰的歷史?

我們列舉這些例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說明史前文明的存在。那麼這些文明又是怎樣毀滅的呢?許多學者研究後指出:史前文明毀滅於一場規模浩大的核戰爭。

馬享佐·達摩毀滅之謎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旁的旁遮普郡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公里、南北長1400公里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範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河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享佐·達摩(印度語為死亡之谷)。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

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這與世界上目前所探掘的古城遺蹟都不相同,似乎這些城市根本沒有統治者。

馬享佐·達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築更證實了這點,所以住房都是由磚木建成,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好象貧富分化沒有出現在這裡,更沒有發現任何一件藝術品。是原來就沒有,還是被歲月銷毀了?

在馬享佐·達摩出土了大量遺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人在居室里。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里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們,有些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好象在保護自己,又好象看見了什麼很害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

這座古城當時一定發生了一件很巨大的異常事變,是什麼呢?是火山爆發?可在這一帶幾千公里的範圍內人們沒有發現遺留的火山口;是突然爆發的流行病、瘟疫?可醫學證明瘟疫和各種流行病不可能突然毀滅一座城池.

印度的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後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這說明馬享佐·達摩的毀滅和人民死亡與突然出現的高溫有關。馬享佐·達摩和《聖經》里索多姆的毀滅有極相似之處,都是突然間被與高溫有關的東西摧毀的。

人們在馬享佐·達摩還發現在許多坍塌的建築物上有承受過某種高溫的痕跡,人們甚至發現一些;玻璃建築;——托立提尼物質。這種物質的形成是由於瞬間高溫溶化了物體表面然後又迅速冷卻造成的。至今人們只在熱核武器爆炸的現場發現過這些人為的物質。一些證據都在說明,這裡曾發生過核爆炸。

印度古史詩《摩訶婆羅多》曾記載了在恆河上游發生的兩次遠古大戰,戰爭的場面極為駭人聽聞:「英勇的阿特瓦坦,發射了阿格尼亞武器……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和狂風,使得地動山搖,河水沸騰,敵兵被瞬間燒死,如同焚焦的樹幹……古爾卡向敵方發射了一個火球,它具有整個宇宙力,赤熱沖天的煙火柱,其亮度猶如一萬個太陽……人畜皆被燒死,食物皆染毒素……」

千百年來,人們都認為這不過是《摩訶婆羅多》這部世界最長古詩作者的「帶有詩意的誇張」。但是,當1945年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許多學者突然領悟到:這首古詩的描述簡直就是原子彈爆炸的目擊記錄!

近來,考古學家在恆河上游發現了許多已經成為焦土的廢墟,並且廢墟中的岩石全部都粘合在一起。物理學告訴人們:無論是森林大火還是火山爆發,它們所產生的溫度都無法使地球表面的岩石完全熔化、粘合,只有核爆炸才能達到這一溫度。

更令人驚奇的是,古戰場的許多遠古石製品居然全部被玻璃化了,這與當代核試驗場才能見到的「玻璃石」如出一轍。前蘇聯核物理學家A·戈爾波斯基曾經在恆河上游發掘出一具遠古印度人的遺骸。經過測定發現,這個古代人體內至今尚存有比常態高出50倍的放射性殘遺物.

在「談核色變」的今天,核戰爭已成為籠罩於人類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霾。有考古學家認為,遠古的人類已經有了「核戰爭」的經歷!如果數學對於時間有某種說明,不知落在廣島的原子彈能否「後來居上」?然而,史前文明社會是否發生過核戰爭以及核戰爭是否毀滅這些文明,仍是一個千古不解之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