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伊拉農「戰士」班迪卡絕地大反攻時……

@ 2015-05-22

Joe Leong:他遭到前首相的嚴重打擊,像憤怒的戰士一樣反攻,最終竟獲得罕見的支持。這大略總結了馬哈迪與國會下議院議長班迪卡之間在媒體上的鬥爭。

此故事的教訓是,不要惹惱這名出身於古打毛律(Kota Belud)的伊拉農族(Iranun)戰士,他在家鄉沙巴可是以強勢作風的政治家而聞名。

馬哈迪在挑起和班迪卡的戰火時應更加謹慎,因為只要現屆第13屆國會尚未解散,後者的議長任職期限就不會結束。

這個劇情足以讓大馬群眾看清馬哈迪是多麼迫切地想要把首相納吉拉下台。與此同時,他與班迪卡之間的針鋒相對也讓後者有機會展示其鬥志和其他一些個性。

班迪卡於5月19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以大聲強硬的姿態宣布:「有關我辭職是因為不滿國會大廈的廁所或擺飾的謠言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我遞辭呈是基於我想要恢復國會尊嚴的決心。」

當然,這必須交由大馬人來判斷他改革國會下議院的誠意。但他在面對挑戰時所顯現的爆發力,也突顯了他作為議長的真正風範。

有些人則質疑為何他需要拖延這麼長時間才談改革國會一事。

班迪卡於5月19日表示:「我對於議長是聽從行政機構指示行事的錯誤觀念感到失望」。但不管這個觀念是對是錯,事實就是由新巫統所操控、由首相納吉所領導的國陣政府才是真正的決策者。

就像是要優先預防馬哈迪揭發班迪卡的怨言一樣,納吉最近也抓准機會否認行政機構利用國會來通過法案。

納吉於5月9日在2015年吉隆坡舉辦的國會及州議會議長大會上表示: 「行政機構,包括我在內,都不曾把國會當做是橡皮章」。

無論改革國會的唿吁是否姍姍來遲,馬哈迪與班迪卡的紛爭也產生了正面影響,即民聯及國陣雙方議員們都罕見地對議長這一改革國會建議表示支持。

反對黨領袖旺阿茲莎也對班迪卡的建議表示歡迎;根據《馬來郵報在線》於5月20日報道,她也宣布,民聯將會成立一個由她本身所領導的改革委員會。

行動黨國會黨鞭陸兆福在同一天的聲明中表示,該黨的37名國會議員及2名上議員將給予班迪卡充分合作來啟動這項國會改革。他也表示,期盼這項改革能從現在到下一屆全國大選之前的期限內展開。

國陣后座議員俱樂部主席兼新山國會議員沙里爾(Shahrir Samad)也對班迪卡的改革唿吁表示歡迎。他補充說:「在我看來,國會改革是有必要的,以提供下議院和上議員他們所應獲得的尊重。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應該有明顯清晰的劃分。」

班迪卡經常將他的下議院議長一職比喻為足球賽事的裁判,他必須對眼前所發生的事情保持警覺和敏銳觀察。這項工作從2008年5月第1天開始就不是一項簡單輕鬆的任務。

「在大部分問答環節中,都會出現混亂現象,這對於新上任的下議院議長絕對是浴火洗禮……他必須冷靜地維持下議院的秩序,但卻始終無法讓國會議員們聆聽自己的指示」,這就是某家報章在隔天早上的一篇報道中所談及的內容。

而就像是一名公平的裁判一樣,他會對議員們發出警告:「不要考驗我的耐性!「,他表示,希望能不要對這些議員們發出黃卡或紅卡。但記錄顯示,自此之後,班迪卡意識到他在擔任議長的7年內,必須對一些議員發出黃卡和紅卡。

班迪卡在沙巴是一名直言不諱的大眾人物,他臨事絕對不會退縮低頭。事實上,他在多個場合也公開表示他擔任議長所面對的無奈和憤慨。

「這之所以是一份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是因為它非常考驗你的耐性,以至於你會想要放棄,因為你所面對的問題並非你所能預料的,它是隨時爆發的」,這就是他在兩年前第12屆與第13屆國會休會期間向《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記者所透露的想法。

他當時也表示:「我就像是一場球賽的裁判,朝野雙方議員都是專業球員,但他們卻不遵守規則。他們都是非常粗暴的人。」

身為議長的班迪卡能感到切膚之痛是眾所皆知的事。因此,當馬哈迪談及班迪卡的不滿時,對於民眾,尤其是沙巴民眾而言並不感到驚訝。令人訝異的是,為何馬哈迪會選擇公開私人對話的內容。

難怪班迪卡會表示抗議,聲稱馬哈迪違反了兩人之間不應對大眾公開的對話內容的個人隱私。而馬哈迪將他們私人對話內容公開,對班迪卡是非常不仁不義的。

馬哈迪早就應該意識到班迪卡絕對不是泛泛之輩。根據官方禮儀,下議院議長的地位就排在君王、首相、副首相和國會上議院議長之後的第5位。

更甚的是,公開班迪卡對其辦公室狀況的批評,是不公平、也是不道德的。

如今,班迪卡也已經公開宣布,如果納吉及其政府行政團隊不認真改革立法機構,包括國會下議院,那麼他將不用等別人來說,而是會自己主動呈辭。

而且,熟悉班迪卡的人都知道他絕對不是一隻紙老虎。

當遇到不對的事情時,他絕對不會保持沉默。他曾是由約瑟拜林(Joseph Pairin Kitingan)所領導的分裂組織的成員之一,並成立了沙巴團結黨(PBS)去擊敗成功政府而奪下沙巴政權。

1989年,他與沙巴團結黨署理主席兼副首長馬克古丁(Mark Koding)脫離沙巴團結黨,成立了人民正義黨( Angkatan Keadilan Rakyat, Akar)。隨後,因古丁的健康不佳辭職,他也當上了該黨主席。

在馬哈迪擔任首相期間,通過兩年輪任制度來給予國陣成員黨的沙州領袖們當該州首長的機會。儘管人民正義黨比其他國陣成員黨的歷史更悠久,但班迪卡卻未獲得這個機會。

班迪卡於2001年再次犧牲,成功說服其人民正義黨的草根黨員申請解散該黨,並加入沙州巫統。他在擔任議長一職前,曾任聯邦直轄區部長。

班迪卡最近一次認輸的舉動,可以視為是反映他對長期擔任裁判一職的不滿。有些人則認為,他汲汲於回到戰場上,以成為一名活躍的上場隊員。

如果班迪卡最終真能從裁判身份轉換為上場隊員身份的話,你覺得他會被放到什麼位置上呢?射手?左右翼?後衛?或是守門員?

你可以自行選擇。但我猜想,一旦他有機會加入戰圍,他肯定會積極擔任團隊領袖的職位。

儘管他在中央機構服務了超過10年,他的心依然緊繫於家鄉沙巴。這在未來或許將會是他的主要戰場,如果他能獲得適當的表現機會的話。該來的終將會到來。

必須謹記的事,這名來自沙巴的伊拉農戰士班迪卡,即將於今年9月17日慶祝60大壽,他最近也頻頻發出宏亮清晰的聲音,這絕對是我國政壇值得關注的大人物之一。

最後,當《每日蟻論》作者詢問這名議長,他從最近這起爭議中學到什麼教訓時,他措辭嚴厲地反擊道:「他們一直都在利用我們來達到自己的隱議程。」

拿督梁世豪生於砂拉越州,1966年開始在沙巴生活和工作。 他的夢想和使命就是希望婆羅洲島民的心聲能廣泛傳揚。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8695#sthash.2peCaqkS.dpu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