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統領袖牢牢控制黨的原因

@ 2015-05-11

巫統能以輕鬆的方式掌權,而新巫統的現任領袖在他們掌權期間從未面對任何挑戰。

英國殖民政府只與蘇丹和巫統商討來制訂聯邦憲法。所有其他政治團體都從來未被諮詢過。對英國人來說,只有巫統才能保障他們在政治上、 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利益。

巫統是由馬來貴族和精英分子所組成,因此他們能獲得英國殖民政府的信任。巫統當時僅針對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也從未致力於反抗英國殖民主義。

事實上,巫統表明它需要英國繼續存在於馬來半島。基於這種概念,英國人才能順利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以繼續掌權。

其他所有由比如馬來民族主義黨(Malay Nationalist Party)和馬來亞民主聯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所展開的政治運動,都是積極在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主。他們要求英國在設定國家憲法框架之時,通過他們所選出的代表諮詢人民。

英國之所以想要建立馬來亞聯邦是為了更易於管理這個國家。這在當時基於各種原因而面對國內所有派系的反對。巫統之所以反對這個新的憲制安排的主要原因,是基於蘇丹將會在自身州屬的管治中失去地位,甚至在伊斯蘭宗教和馬來風俗課題,以及另一個問題即給予非馬來人公民權的問題上失去權力。

英國當時只是同意這些要求,但從整體上看,在馬來亞聯邦憲章中所體現的元素,依然在馬來亞聯邦的新憲法中獲得保留。

至於其他反對馬來亞聯邦的政黨,尤其是左翼分子,他們則逐一遭到禁止。第一個遭到英國對付的便是於1947年遭禁的馬來軍事組織青年覺醒團(Angkatan Pemuda Insaf,API)。余者也隨後陸續被對付。

巫統的存在因此沒有面臨任何政治反對。它們是唯一一個由英國所認可的政黨,而只有巫統最終得以參與討論有關自治和後來的獨立事項。

只有在稍後階段,由代表馬華公會的華裔商人組織和由印度國大黨所代表的印裔社群,加入上述的討論。

因此,我國的獨立被置於這些精英集團的手中。巫統成為這三大種族政黨聯盟的主要支柱。

阿都拉薩

巫統的第一個內部挑戰,便是1960年代中期,當基爾佐哈里(Khir Johari)試圖挑戰阿都拉薩爭取巫統副主席一職。時任新聞部長的瑟努阿都拉曼(Senu Abdul Rahman)則指示其部門和媒體發起一場運動來聲援阿都拉薩。當時拉薩並不獲得非馬來人的支持。因此馬來亞電視不得不播出展示拉薩涉及撥款援助非馬來人學校以及他參與各種多元民族活動的螢幕剪輯。

基爾後來撤出這一場挑戰,而拉薩則成為巫統主席和未來首相無可爭議的繼承人選。

巫統所面臨的最關鍵的危機,便是 1987 年東姑拉沙里(Tengku Razaleigh Hamzah)與慕沙希淡(Musa Hitam)聯手向馬哈迪和嘉化峇峇(Ghafar Baba)挑戰巫統主席與署理主席之職。這一場挑戰的結果便是法院宣判巫統是非法的。

馬哈迪則成功組織一個新巫統政黨,並獲得當局的支持。這個政黨是基於沒有任何挑戰能掃除現任領導人之方式而構成的。因此,領導者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不用擔心被趕下台。

這也是納吉所繼承的政黨,而看來他並不擔心一些有心人士對他虎視眈眈,包括那些對他作出勐烈批評的該黨創辦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