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在工作管理,或是家庭關係上,
難免會有跟工作夥伴、家人親友討論事情到針鋒相對的時候。
當情況演變至雙方爭執不休的地步,
有時對方企圖用下列四種說法來立刻終止那次談話。
然而這些話都只是藉口罷了。
對方想用這些藉口嚇唬你,
讓你不敢更進一步討論下去,
並藉此掩飾他們已經詞窮的事實。
那些話唯一的效果,就是讓說的人看起來有點蠢。
這就是為什麼在瑞典讀心術大師亨瑞克.費克塞斯提倡的「影響力遊戲」中,
嚴禁說那些話的原因。
你絕對不可以說那些話,這些話會讓你在職場黑掉,
在對方心中永遠失去影響力。
被你這麼回話的家人、親友則會難過與失望,
對你說的話大打折扣。
接下來讀心術大師亨瑞克.費克塞將解釋箇中原因,
同時教你當有人對你說這些話時,該如何回應。
1. 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
如果你是真的覺得對方聽不懂才這麼說,
那完全都是你的錯,
因為你無法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解釋你的意思。
不要跟他說他聽不懂,
而是必須想辦法解釋你的想法。
讓他聽懂是你的責任,不是他的。
你可以這樣說:雖然嗆對方「怎麼聽不懂」,
是你有不想談的內容時,常說的一句話。
但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好的作法是坦承以告,
而不是把對方說成是白痴。你應該說:
「我現在不想(或不能)談這件事。」
你可以這樣回:如果有人跟你說你不會懂的,
你需要做的只是眼睛直視他們,親切但堅持地說:
「我會懂的,只要你解釋得夠清楚。」
2. 「就因為」或「因為規定就是這樣」
已為人父的我每次聽到這種話就全身發癢,
不過我得承認這種話我自己也說過。
從沒有「就因為」這回事。一項規定之所以存在,
要不是有好理由—這種時候你反而要把原因解釋清楚
(「如果你再這樣搖晃椅子,椅子可能會翻倒,你的頭就會撞到洗碗機」),
要不就是你會領悟到自己的話其實無憑無據,
你只是從某個會說「就因為」的人那兒承襲了這種說話方式。
這表示你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想法,有可能它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你可以這樣說:你必須先思考。
如果對方說的沒錯,就該大方承認。
「你說的沒錯,既然我們家沒有洗碗機,
而且地板也都鋪了保護墊,
真的沒有任何你不應該搖晃椅子的理由。」
如果有任何人質疑為什麼某件事一定要那樣做,
就舉實際狀況說明。解釋說,
身為老闆的你不允許這件事用別的方式做,
因為可能損及公司財務,或你是當爸媽的人,
有養育子女的責任,
而你決定的事能幫助你盡到為人父母的職責。
你可以這樣回:下次再聽到「就因為我才是老闆!」這種話,
就要求對方解釋他的想法:
「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做,
如果我能知道背後的用意,會比較願意遵守這項規定。」
別讓任何人制訂莫名其妙的規定,又不必負解釋之責。
3. 不關你的事
這句話不只會讓聽到的人感覺被排擠了,
也顯示你無法回答他剛才問你的問題。
你可以這樣說:誠實為上策,
解釋你為什麼無法回答,而且這麼做並不會因此而樹敵。
你可以這樣回:如果有人告訴你某件事跟你無關,
你可以輕易反駁他的說法,只要解釋這件事其實跟你有關:
「這件事當然跟我有關係,如果跟我無關,
我就不會問了。我現在就告訴你為什麼跟我有關。」
4. 那你要我怎麼辦?
說這種話是不想負責任的人,
可能也是完全想不出合理論點的人。
如果有什麼是你絕對不能再說的話,
那麼這句就是了,
因為它將徹底摧毀你已取得的任何社會地位。
這種話一說出口,就是在毀滅你身為影響力遊戲玩家的未來。
你可以這樣說:就算那件事真的不是你的責任,
你還是應該設法協助,找其他幫得上忙的人。
如果你真的什麼忙也幫不上,
就解釋你的難處並致歉
(這件事可能錯不在你,不過道個歉可降低對方一直煩你、要你想辦法解決的可能性):
「真的很抱歉,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你。
真希望我幫得上忙,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你可以這樣回:如果有人當你的面說:
「那你要我怎麼辦?」你只需回答:
「首先,我希望你好好聽我說,
然後我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這件事你可以怎麼做,我倒有個建議。」
或者,何不玩個熟悉的文字遊戲:
「問題不在你應該怎麼辦,而是你能幫我到什麼程度。」
記得了嗎?這四句絕對不要再說,
說一次你的影響力就大幅減少一次!更沒有人願意聽你的!
本文出自瑞典讀心術大師 瑞克.費克塞斯
《影響力遊戲:讓人發自內心聽你的63個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