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馬4M剩2M 網戰追擊納吉

@ 2015-04-20

前首相馬哈迪接二連三向首相納吉發動攻勢,坊間各種傳言四起,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認為納吉在位的時日不多。這樣的政治氣氛難免令人聯想起安華在308大選後策動的「916變天」。

但是與安華相比,馬哈迪手上所掌握的政治資源更加單薄。2008年的安華,至少還控制著82個國會議員,對手也是政治手腕相對平庸的阿都拉,這個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

依目前的牌面形勢,馬哈迪要撤換納吉,困難度似乎比安華策動「916變天」更大。前首相究竟有甚麼能耐,去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馬哈迪一出手,便攻勢凌厲,口誅筆伐,對準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1MDB)、蒙古女郎案、劉特佐等課題出擊,拳拳到肉無不擊中納吉的要害。

雖然馬哈迪即將在今年慶祝90歲大壽,依然魄力十足,同時非常靈活應用網絡科技。他接受數名部落客的訪問後,便有人將訪談製成多個短片,雖然每段只有短短三、五分鐘,卻殺傷力十足,且分多天不同時段上載網絡,讓輿論保溫。

馬哈迪也開始頻頻出席公開活動,並樂於接受媒體的追訪,讓他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劇增。

面對馬哈迪的壓力,納吉處於被動,雖然他特地安排電視訪問回應馬哈迪的指責,但除了明確表明自己不會退位外,其他各項課題的回應流於泛泛之談。

馬哈迪一向擅於權斗,歷任首相之中,就有3人(東姑阿都拉曼、胡先翁及阿都拉)是馬哈迪直接或間接拉下台。他在位時,也成功將2任副手(慕沙希淡、安華)及政治對手東姑拉沙里鬥倒。難怪許多人樂於相信,納吉會是第4個被馬哈迪撤換的首相。

但馬哈迪目前已不在權力核心,也失去可以動用的政治與經濟資源。這也是為什麼迄今沒有任何國會議員、國陣或巫統領袖,願意公開站出來與馬哈迪一起並肩作戰。

雖然一些領袖如副首相慕尤丁公開說一些像「馬哈迪並不孤單」的門面話,巫青團長凱里也認同馬哈迪應該撤查1MDB,但這些巫統領袖尚未正式與納吉撕破臉皮。

馬哈迪在位時,曾經手握4把對付政敵的利器,既「金錢」(Money)、「機制」(Machinery)、「媒體」(Media)及「馬哈迪」(Mahathir),簡稱4M。

目前4M當中,馬哈迪失去其中2M(金錢與機制),官方媒體也不再聽從他使喚。但他還是充份應用「多媒體」(Multimedia),繼續在政壇上如魚得水,給納吉迎頭痛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