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丹絨比艾國席補選慘敗】青團長:罪魁禍首是賽沙迪!

@ 2019-11-17

(吉隆坡17日訊)登嘉樓土團黨青年團認為,希盟在丹絨比艾國席補選慘敗,罪魁禍首不是首相敦馬哈迪,而是土團黨青年團長賽沙迪。

登州土青團團長賽夫依凡發文告表示,賽沙迪同時也身為希盟青年團長,並沒有發揮其領導能力,其助選能力軟弱無效。

「這必須歸咎於他(賽沙迪),因為事實上希盟和在這次和過去的補選,面臨十分令人遺憾的慘敗。」

昨日,國陣候選人黃日昇以高達1萬5086張多數票,擊敗希盟候選人卡敏,成功收復失土。

賽夫依凡也駁斥公正黨元老賽胡申指補選成績是對馬哈迪的公投的說法。

他說,選民不支持希盟,源自各種未妥善解決的問題,當中有涉及賽沙迪及柔佛王室的事件。

他指出,賽沙迪必須解決各種正在面對的問題,同時加強基層和希盟青年團。

「賽沙迪必須謹慎對待,並立即解決各種衝突,並培養希盟青年團的基層和隊伍,以使青年團成長並取得成功。」

賽沙迪在得悉希盟補選慘敗後,針對補選失利發文道歉,並稱政府需要採取行動平息民怒。

「這次失敗是一個慘痛的經驗。人民已經發聲,民聲是神聖的聲音。我對於我的缺點,真誠地向青年團道歉。」

【丹絨比艾補選】未接受巫伊議程 華人票教訓希盟

(新山17日訊)儘管巫統和伊斯蘭黨皆稱丹絨比艾國席補選的勝出,是各族選民都接受他們聯手推動的「全民共識」(Muafakat Nasional)議程,但政治評論人認為,這場補選的結果並不代表選民接受上述議程,尤其是華裔選民很大原因只是要給希盟一個教訓和警惕,尚未對希盟失去最後的信心。

政治評論員認為,華人票投向國陣,卻不能解讀成「回流」國陣,反之華裔選民是要藉由投反對票,讓希盟政府更關注華人相關課題包括承認統考問題。不過失算的是,馬來票同樣選擇投給國陣,因此希盟政府或將需要拉攏馬來票,而無法滿足華人多年的夙願。

在丹絨比艾國席補選中,華裔選票傾向投給國陣,但政治評論員認為則不代表華裔選票回流國陣,反之是華裔選民對希盟施政宣洩不滿。

丹絨比艾國席補選成績出爐後,國陣兼巫統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對媒體表示,華人已經重新回流國陣,補選結果也顯示人民可以接受巫伊結盟。此外,伊斯蘭黨主席拿督斯里哈迪阿旺也指,補選凸顯我國社會接受全民共識的議程,並可繼續推動下一個步驟。

惟接受《東方日報》訪問的政治評論員,皆不認同上述說法,並異口同聲地認為選民只是為了要對希盟執政18個月的政績表示不滿,且以手中選票給予懲罰或教訓,並無意重回國陣懷抱。

華裔不再是希盟定存

默迪卡民調中心主任依布拉欣蘇菲安接受《東方日報》的訪問時表示,這次補選成績對希盟來說是沉重的打擊,表明希盟不能視非馬來人的選票支持為理所當然,選民有選擇權用選票來對政府的不滿表示強烈抗議。

他認為,希盟內部公開的政治紛爭、制定不是人民要求的政策如將爪夷文書法列入學校課程等及種族姿態展示,都令華裔選民開始轉向別的政黨。

獨立民調機構靈感中心(Ilham Centre)首席執行員莫哈末阿茲蘭再納表示,補選結果不代表丹絨比艾選民接受全民共識,而是為了要對希盟表示不滿。非馬來選民尤其是華人,依然不能接受巫伊結盟,因為在華人眼中,伊斯蘭黨是極端和不忠誠的政黨。

惟他表示,補選成績顯示華裔選民不再是希盟的「定期存款」,即華裔選民可隨時改變投票取向。

他表示,國陣這次獲選將會再度推動全民共識,並擴大力量以在第15屆大選重拾人民對國陣的支持和信心。

他指出,巫統在與伊斯蘭黨結盟之餘,也不會棄國陣而不顧,以便可繼續獲得華人和印度人的支持,並成為國大黨及馬華與伊斯蘭黨之間重要的溝通角色。

希盟為討好巫裔選民 政策恐更失衡

政治評論員潘永強指出,華裔選民以為可用選票來懲罰希盟,但隨著馬來選民也同樣把票投給國陣,因此希盟政府或為討好巫裔選民,而在施政上更以巫裔選民的議題作為考量,而非華裔選民所著重的議題。

他相信,希盟因在補選中失利,而失去政治能量,因此也沒有辦法滿足華人的訴求,在未來3年將會成為弱勢政府,更間接提高在下屆大選的風險。

打破華人造王者神話

他表示,補選結果顯示,國陣在巫伊結盟下重新集中巫裔選票,即已掌握70%的巫裔票,而華裔票則被稀釋,因此也打破華人是大選造王者的神話。

「國陣勝選主要原因,除是選民不滿希盟政府表現外,曾擔任兩屆丹絨比艾國會議員的國陣候選人拿督斯里黃日昇,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他分析,鄉區馬來票對希盟的華人政治力量感到疑慮和不安,深覺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才選擇投給國陣。

他指出,黃日昇在當地的服務表現有目共睹,是這場補選中的地方因素,也是其他國陣選區無法複製的競選策略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