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結婚,並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現在我才真正明白,結婚並不是可以隨隨便便的。
我和我老公也是在市區里認識的,先是朋友,後來處的也不錯,就交往了,本身也到了一定年紀了,農村人都結婚的早,爸媽也比較著急,感覺結婚也就不過如此吧,就結婚了。
他家兩兄弟,還有個哥哥,沒結婚,比他大六歲,他們兩兄弟都是在工地上開挖機的師傅,他們兩也各自在市區里租了小房子,都是那種單間,但同一房東,也就是一直住隔壁。他們感情也還不錯吧。
而我也在市區里有份導購員的工作,工資一般,算過的去,早出晚歸,也每天想著提高自己的業績多掙點錢吧;但是我家裡,我是姐姐,家裡還有個弟弟,我也比我弟大六歲,弟弟也在市裡讀技校,學的是汽修專業,學三年實習一年,在我結婚時已經讀了一年了。
我弟開始來讀書那一年,全部是我供的,父母在農村,而我離弟弟近所以照顧的多些,那一年我都沒怎麼給過父母錢,因為掙的也有限就供弟弟和我自己的生活費了。
我們結婚後,我就從我的出租屋搬到了老公的出租屋裡,而老公的哥也就住在了隔壁,以前他們單身隨便吃點東西就行,都不做飯,現在我來了,不做飯不行,但都會有他哥的一份,去打個早點就要要求幫他哥打一份,還要去叫他哥起來吃;每次我們吃中飯晚飯也都叫上他,可以說一日三餐我們都是一起吃的。
偶爾一次兩次就算了,一月兩月都這樣,我真的有些受不了,就跟老公說,他卻說:他是我親哥,又住隔壁,我們只顧自己吃不管他,怎麼過意的去,吃點又有什麼關係。而我聽了心想我們剛結婚不久,說多了顯得我小氣,老公說的也對誰叫他們留的是一樣的血了,也就在沒提了。
直到我弟來問我拿生活費的時候,老公的一番話到讓我看清了他。
以前我弟剛來讀書時第一年學費是我供的,後來我結婚了,也就沒有供過學費了,但偶爾生活費也還是會給一點給我弟的,老公知道後就跟說我:你要供你弟一輩子嗎?你都結婚了難到還要供你弟啊?下次他沒有生活費了,叫他問你媽拿啊,讓他習慣了就知道問你要錢,婚前和婚後是不一樣的。
我聽後很不舒服:憑什麼你供你哥吃就可以,你哥有手有腳有工作,又沒有付伙食費給我,為什麼天天叫他來一起吃,我弟讀書錢一時用完了問我拿點,為什麼就不行,你哥是親哥,頓頓飯要管,我弟就不是親弟,看著他在學校里餓肚子嗎?而且只是偶爾來拿點幾十塊錢或者百把塊而已,又不是每星期都過來拿。
誰上學時,帶的生活費超預算了,借個錢也很正常,弟弟讀書沒有錢問就近的親姐要點也很正常,憑什麼結婚後就不可以了咧。
對於結婚後的人來說,女人拿錢給了娘家就是顧娘家,倒貼娘家,扶弟魔;而男人拿錢給家裡人就是理所應當的孝順父母,照顧兄弟。你們說這樣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