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君說:
我們都是那個平凡的大雄,但身邊都有著像哆啦A夢,像奶奶,像爸爸媽媽一樣保護我們的人,等我們長大的時候,才意識到他們為我們負重前行,為我們遮風擋雨。
又是一年9月3日,距離哆啦A夢出生的2112年,又近了一年。
從《哆啦A夢》動漫誕生的那一年算起,這只藍胖子,已經陪我們走過了40個年頭。
40年,從漫畫走上熒屏,再從熒屏走上大熒幕,物是人非,斯人已逝,曾經的孩子也已經長大,大雄和靜香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那只可愛的機器貓,仿佛從未離開。
有人這樣評價《哆啦A夢》:講小孩的童話故事很容易,用大人的方式講大人的殘酷故事也很簡單,但像《哆啦a夢》這樣,用小孩能夠理解的方式描繪大人的無情世界,並且依然能夠給小孩帶來希望與人性,這才是真正的傳世之作。
動畫片作為科技時代展現藝術的一種新的形式,從根本上就不是孩子的專屬。
而《哆啦A夢》中的那些情節,那些神奇的道具,等我們長大後再次回顧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當時根本沒有看懂。
後來才發現,這部充滿嬉笑的經典動畫,原來是給成人看的。
普普通通的大雄,就是普普通通的我們
故事的男主角野比大雄,一個毫無主角光環的最慘男主。
他成績差卻高度近視,運動差又最愛睡覺,日常生活是被老師罵,被胖虎打,被親媽親爹混合雙打。
更慘的是他高考落榜,創業失敗欠下了一屁股債,為了還債子孫後代都被他連累,生活一貧如洗。
孫子世修不忍家族要過這樣的生活,於是找來了擁有神奇道具的哆啦A夢,想要幫助大雄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就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迎來了同樣被世界拋棄的哆啦A夢。
這個來自未來世界的育兒貓機器人,在另外一個時空中,他和大雄有著一樣的「低配人生」:考試經常拿零分,道具也傻傻分不清,身上背著「沒有用的機器貓」的名聲的他,差點被扔進熔爐溶解掉。
平凡的像一粒塵埃,像極了每一個普通人,更像極了原作者藤本弘。
1996年,63的藤本弘因病逝世,在這位日本漫畫泰斗的葬禮上,每一個來賓拿著一張紙,上面寫道:「小時候,我就是那個大雄」。
生於二戰時期動蕩的日本,小時候的藤本弘簡直就是大雄的原型:家境普通,個子不高,成天被小夥伴欺負。
「我當時就想,如果我能從口袋裡拿出讓欺負我的小孩都驚訝的東西,那該多好啊!」
藤本弘讓大雄替自己實現了願望。
准確的說,是替所有平凡的孩子實現了願望。
哆啦A夢給記性不好的大雄記憶麵包,讓他不用熬夜背書也能掌握知識。
看到大雄經常被胖虎揍,就給他拳擊手套,輕松報仇反敗為勝。
大雄賴床遲到就拿出任意門,幫他逃避老師的處罰......
必要時,他可以幫大雄搞定一切。
哆啦A夢的道具就好像給大雄一雙翅膀,讓這個平凡的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上天的眷顧。
可藤本弘知道,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可尋?物極必反,貪念會葬送每一個人。
每一次哆啦A夢拿出神奇的道具,大雄總是要鬧出麼蛾子,最終以笑話收場。
成長,才不是一個一步登天的過程。
大雄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哆啦A夢就生氣的說:如果你干什麼都輕言放棄的話,那無論多久你都只會在原地踏步。
生來愚笨的大雄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哆啦A夢大聲的訓斥:大雄,別人都能做好,不應該只有你不行!
於是大雄被逼著一步一步的前行,從起初的不願意,到最後自己一個人堅持和胖虎戰斗。
成長不就是一個一次一次跌倒又爬起的過程,就算鼻青臉腫,也不能就此算了,就像一個不倒翁,永遠不要被打倒。一旦倒下,就一直倒下。因為放棄,就註定平庸。
每一個負重前行的成年人,都曾年少
大雄的爸爸野比伸助,36歲的公司職員,人到中年,身材發福;朝九晚五,薪資一般。
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抓一大把。
可能是基因的強大作用,和大雄一樣,他記憶力一般,甚至常常丟三落四;日常因為犯錯而窘迫,因此人到中年,還是一個小職員。
他也沒有極強的意志力,不然也不會戒菸37次,考駕照36次。
這樣的人,實在是太普通了。
可哪一個普通人,不想拿一個熱血男主的劇本呢?
伸助年輕時喜歡畫畫,有一個做畫家的夢想,甚至得到了大老闆的青睞,有機會成為大財閥家的上門女婿。
可有求於人的日子終究不好過,伸助想要一個自己做主的人生。
他腳踏實地想憑本事吃飯,但終究天不遂人願。
對於出身平凡的普通人來說,夢想原來真的遙不可及。
別談什麼要堅持到底,現實足夠讓你低頭。
他遇到了自己愛的玉子,因為畫家不穩定的收入,又為了房子和票子,伸助不舍又決絕的放棄了二十幾年的夢想,做起了自己並不喜歡但收入穩定的工作。
成年人的生活,不是一個人的。
他總是教訓大雄要像個男人,被欺負了不能慫,可誰又知道他自己多少次想要偷偷哭。
玉子經常看著自己醉酒的丈夫而一籌莫展,可現實只會帶給伸助沒完沒了的應酬和上級源源不斷的欺壓。
成年人的情緒,都是無聲的 。
在《爸爸也撒嬌》的那一集,已經過世的奶奶重現,一向沉默的伸助跪在地上,拉著媽媽的手,哭的像個孩子。
「媽媽,那個壞心眼的領導欺負我」。
一個一家之主,一個頂樑柱,一個從來沒有在妻兒面前展現過脆弱的男子,原來,會有這麼大的委屈。
哪一個成年人不是在負重前行。
大人的世界裡不能有放棄, 不能有撒嬌,因為已經沒有比他們更大的人,沒有能把他們擁在懷裡安慰他們的人了。
高亞麟曾經說「父母是我們與死神之間的一堵牆」,實際上,父母更像是為我們遮擋一切風雨的傘。
我們懷念那個可以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少時光,可是時間時間逼著我們學會成長。
在時間面前,孩子期待,大人徘徊
《大雄的懷念奶奶》是整個《哆啦A夢》作品中最催淚的部分。
當年奶奶照顧著尚未上學的大雄,她兩鬢發白,滿臉皺紋,可她卻始終努力地邁開她那不方便的雙腿,背著大雄滿城找大熊想要的煙花;
就算她的雙手日益酸痛,可還是一次一次將跌到的大雄抱起,滿足他任性的小脾氣。
有一天,奶奶縫縫補補給大雄做了一個小熊,大雄一臉天真和期待的說:我長大以後,就能和他們一起玩了,奶奶你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
每一個孩子期盼成長,就像美人魚期待見到王子一樣,時間流逝,帶來的全是幸福。
而在奶奶眼裡,她期待著大雄背上書包,也明白自己未必能等到那一天。
時間的無情在於,它是一條單行線,不會給人重頭再來的機會。
當長大後的大雄意識到自己曾經對奶奶任性,意識到奶奶對自己的愛,斯人已逝,為時已晚,只能乘著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頭看看曾經奶奶走過的路。
我們習慣於把最壞的情緒統統扔給親人,又把他們的愛當作理所當然。
等到驀然回首之時,煙消雲散,看著曾經熟悉的場景,滿目遺憾。
趁時光不老,好好珍惜你身邊的人,每一次都像最後一次一樣好好擁抱,好好道別。
我們遠不如大雄幸運,沒有時光機,那些還沒說出口的話,那些還沒有來得及做的事,真的再也沒有機會了。
世上所有的陪伴,終有離散
我們期待著哆啦A夢的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但又希望藍胖子和大雄的故事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在優質作品如雲的日本動漫界,為什麼這只機器貓的故事能夠一代又一代的經久不衰?
我覺得理由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他能吸引著人們去思考,去創新,去在不同的年紀領略不同的道理。
我們都是那個平凡的大雄,但身邊都有著像哆啦A夢,像奶奶,像爸爸媽媽一樣保護我們的人,等我們長大的時候,才意識到他們為我們負重前行,為我們遮風擋雨。
四十年的陪伴,曾經的孩子長成了大人,曾經的大人或許已經像作者一樣離我們遠去。
我們終將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自己成為自己的鎧甲,像大雄一樣一個人去戰勝胖虎,就算鼻青臉腫,也要無所畏懼。
我們終將與身邊的人揮手說再見,就像哆啦A夢回到未來,就像奶奶離開大雄。
曲終人散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我們終將懷著所有的祝福繼續一個人走著,就像野比大雄,去面對並不順風順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