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明星,一旦成名,可謂名利雙收,收入動輒上億,身份更是不一般。但是舊社會的藝人作為明星的前身,情況就差得太遠了。他們從藝只不過是為了謀生,至於身份地位,就更是不值一提,他們被稱為下九流,與乞丐娼妓為伍,甚至還不如娼妓,他們見了娼妓還要鞠躬。
因為社會地位低下,所以很少有人主動去當藝人,藝人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子承父業,老子幹這一行,子女跟著學藝。這屬於「老鼠兒子會打洞」一類。還有一種就是遇上災荒,窮人家的孩子養不起,就被父母幾個小錢賣給戲班學藝。大歌唱家家郭蘭英小時候就被賣給戲班學藝。有一位著名的評劇演員花小仙,就是因為遇上災荒,被父母六十吊錢賣給了唱大鼓的藝人,後來竟然成為評劇名伶。
凡是買來的學徒,都要簽訂契約,說白了就是賣身契,契約上寫著:「投崖奔井,狼吃狗啃,服毒上吊,逃走無蹤,與師傅一字無干。」學徒期一般是5年,外加1年的謝師,這六年間師傅管吃,不管穿。
跟師傅學藝,可不輕鬆,徒弟首先要幫師傅做事,包括挑水、打柴、燒火、做飯,甚至給師傅揉腰捏背、端尿盆、燒大煙,然後才是學藝。以學花旦為例,因為舊時的女子是小腳,走起路來弱不禁風、顫顫巍巍,要學會這樣的步態,就要先從踩蹺練起。所謂踩蹺,就是把一種木製的小腳綁在腳趾位置,學徒從早晨起床就要把這個小腳綁在腳趾上,不光練功時帶著小腳,一天中無論幫師傅幹活,還是吃飯、上廁所,都不能解下來。一天到晚用腳趾懸空踩著蹺走路,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但是學徒們卻要天天這麼練,其中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評劇大師新鳳霞曾經講述過自己跟表姐學戲的過程。數九寒冬,表姐叫她脫掉棉襖,只穿一件單衣。然後把一盆水潑到院子裡,那水立馬就凍成了冰,這時候,表姐就讓新鳳霞練習跑圓場。她直跑得渾身發熱,手卻凍得通紅,但是表姐不說停,她不敢停下來,更不敢進屋去暖和。而三伏天,表姐又叫她在太陽底下練功,還要穿上兩件衣服。功還沒練,衣服早已濕透。
師傅嚴格要求學生,倒也合情合理,把徒弟當下人使喚,也是當時的規矩。但有的師傅卻虐待徒弟,徒弟之於師傅簡直就是奴隸。有一個武生收了個徒弟,才八九歲。這個徒弟每天五更天就要起床練唱,唱得稍有差錯,就會遭到師傅的毒打,師傅打他不是用棍子,就是用鞭子。小孩撐不住,往往被打得大哭,但是哭著也得唱。然後師傅還要教他練習柔術,有時練倒立,有時練劈叉,一練就是幾十分鐘,師傅全不管孩子的筋骨是不是能夠承受。這些練習完了,才准許吃飯,但是飯量卻受到嚴格限制,不能超過兩碗,因為吃多了會發胖,就不能練功了。一般情況下,學徒每天的飲食都很清淡,不能吃辣椒,為的是保護嗓子。逢年過節會改善一下生活,那時學徒就可以吃到小米飯、湯麵。
上世紀30年代,開封有個說書藝人,在相國寺說得很有名氣,後來因為年紀大,嗓子啞了,不能說書了,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他於是就收了個孤兒做徒弟。這個徒弟當然少不了要給師傅做挑水、劈柴、端尿盆之類的家務,幹完活,師傅才會教他說書。這個徒弟往往現學現賣,上午老師給說完,下午就上場給聽眾說,一直說到晚上才能回家。回家之後,如果說得不符合師傅的心意,師傅非打即罵,還不給飯吃。就這樣這個徒弟還沒有出師,就被師傅折磨得吐血而亡。當然死了白死,沒有人替他喊冤。
徒弟下苦功學習,不要以為就能把師傅的本事都學到手。老話說得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為師傅跟徒弟乾的是一個行當,他們是競爭對手,把本事都教會了學生,老師在競爭中就沒有了優勢,那他靠什麼吃飯?所以很多師傅都要留那麼幾手。
從前開封有一個永安舞台,其中有一個武生,每當翻跟斗的時候,他頭上的頭盔總掉下來。他於是就去向師傅請教解決的辦法。向師傅求教當然不能空著手,他於是買了師傅最愛吃的五美大頭菜送給師傅。但是他見到師傅,說明來意,師傅卻顧左右而言他,去了好幾回師傅也不教他,當然他每次去都少不了要帶上五美大頭菜。這一回,他又帶著五美大頭菜去師傅家討教,趕巧師傅不在家,師娘接待的他。師娘問他有什麼事,他就給師娘說了頭盔落地的事。師娘一笑,說這還不簡單,你再翻跟頭的時候,把眼睛睜圓了就妥了。武生得了真傳,高興而去。不一會,師傅回家,師娘把武生來討教的事告訴了師傅,師傅立馬變臉:「從此難嚼五美大頭菜矣!」徒弟討得了真經,當然不會給他再送五美大頭菜了。
藝人由於地位低下,婚姻問題一般只能在圈子裡解決,也就是說藝人只能找藝人做配偶。早期女藝人少,男藝人只能在其他藝人的姐妹和近親女性中找配偶。清朝以前,還有一個要命的規定,就是藝人和藝人的後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古代科舉考試是很多下層百姓改變命運的終南捷徑,但是這條路對於藝人來說是走不通的。這樣藝人及其後代就永遠被固定在下層,永無翻身之日。
道光年間,北平有一個名角郝金官,到老年不想再從藝。他因為名氣大,一生居然積蓄了五萬金。於是他找了一家鏢局,準備把這些錢運回老家養老。當走到山東地界的時候,正趕上山東發生饑荒,百姓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官府發布文告號召有錢人出資賑災。郝金官是個大善人,就把全部財產捐出賑濟百姓。官府於是準備奏請上級獎勵他做官。郝金官卻推辭說:「我乃是一伶人,將來做了官,也會被同僚瞧不起。如果能得到官府開恩,讓我的子孫能夠獲得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我就感激不盡了。」官府當然答應了他。到了同治年,他的後代郝同篪高中進士,被授翰林,郝家終於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大清國滅亡以後,科舉考試被廢止,但是藝人依然沒有地位,仍然被看作下九流。只是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藝人的地位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改革開放以後,藝人就更是上了天,只要看一看當紅明星們的收入、名氣和地位,就知道新舊藝人差距有多大了。
作者:土老帽
參考文獻:
張凌怡、劉景亮:《河南曲藝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侯傑、秦方:《舊中國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