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膚色好,覺要先睡好!每天6個時間段這樣做,排毒養顏氣色好 !

@ 2019-09-30

上一期@上醫說健康講了中醫子午流注的前6個時辰,分別是:

卯時(5~7點),對應的是大腸經,需要早晨起來上廁所;

辰時(7~9點),對應的是胃經,一定要堅持吃早餐,而且要吃好,吃飽;

巳時(9~11點),對應的脾經,這是消化吸收的最佳時間,可以適當拍打脾經;

午時(11~13點),對應的是心經,這時候最適合養心,如果有條件,一定要中午小憩一會;

未時(13~15點),對應的是小腸經,這個時候要少運動促進消化,適合安靜的工作或者學習;

申時(15~17點),對應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的排毒大戶,所以,在膀胱經當令的時候一定不能憋尿,及時的去排泄,排走體內的垃圾和毒素。

膀胱經

接下來我們繼續為大家分享,子午流注里其餘的6個時辰所對應的養生經絡和養生要點。

十二時辰養生(下)

酉時(下午17-19點),相對應的是腎經,酉時氣血流注於腎經。

如果這個時候你的身體出現問題,那麼,就要懷疑是腎可能出了問題,比如酉時發低熱是腎氣大傷的表現,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後的男子要注意這一點。

這裡推薦給大家幾個養腎的穴位,在酉時按摩腎經上的穴位可以提高腎功能。

第一個就是太溪穴,常按太溪對腎有好處;

第二個是湧泉穴,常按湧泉穴有助於改善睡眠,當然這個是在家裡自己泡腳按摩最好。

此外,位於足內踝前下方、舟狀骨前下凹陷處的然谷穴,按此穴可以清腎經虛火。

然谷穴

戌時(晚上19-21點),對應的是心包經,戌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

心包經可代心行事,其功能及病理變化與心基本一致,其脈多血少氣。

心包經是健康之源,快樂之源,經常敲心包經對防病養生有很大功效。

如果心情不好時,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刺激心包經,就是「鼓掌」。

另外,還有一個穴位--內關穴,常按內關穴對於心包經也有好處。

內關穴

亥時(晚上21-23點),對應的是三焦經,亥時氣血流注於三焦經。

三焦在中醫里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臟腑,一腔之大腑也。」簡單來說,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為橫膈以上,包括心、肺、胸、頭面部及上肢。

中焦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

下焦是指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腸、小腸、腎、膀胱和下肢等。

所以,三焦是一個大臟腑。那如何養三焦呢?米飯是最大眾化、特別適合的一種食物。

從中醫角度講,米飯味甘、性平,除了入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膀胱經之外,其餘各經也都適用,所以也適合三焦經。

還有一個穴位是三焦經的保健大穴--陽池穴,常按陽池穴有很多好處,我們以後會發布相關文章,重點介紹這個穴位。

陽池穴

子時(夜裡11-1點),對應的是膽經。

這個不用說太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子時是膽經當令,就到了休息的時間,不要熬夜,要及時上床睡覺。

通常在子時前入睡者,第二天醒來後頭腦會變得更加清醒,氣色也顯紅潤。

這裡解釋一下當令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上班,值班。

睡眠是養生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想讓自己身體健康,就一定要養成早睡的習慣。

丑時(夜裡1-3點),對應的是肝經,丑時氣血流注於肝經。

肝主血,因此,保證這時的睡眠就是在養肝膽,在養血。

丑時保持熟睡是對肝最好的關懷。肝五行像木,日常養肝要如同養護樹木。養肝就要及時梳理它的性情,性情暴躁只能助長它的暴脾氣。

如果我們在半夜1到3點的丑時還不休息的話,血液就要繼續不停地工作,無法歸於肝而養肝。這就像銀行卡一樣,如果一直不存款,而是天天取出來消費,早晚有一天會變成空卡。

我們的肝臟就是人體的血液銀行,需要隨時存入,如果天天透支,還要接受一大堆的垃圾。

那麼,我們的肝臟在超負荷下運轉難免會出現問題。所以這個時間段一定需要熟睡。

寅時(夜裡3-5點),對應的是肺經,寅時氣血流注於肺經。

是陽氣的開端,也是人的開端。

一日之中寅時也是人身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分對血、氣的需求量都開始增加。

這時,肺作為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擔當起均衡身體的職責,肺的屬性是宣發,肅降,一旦「宣發」、「肅降」失職,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比如身體各部對血、氣的需求量的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心臟病患者死於凌晨三四點的原因。

健康的人這時應該是深睡狀態,即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轉化。

可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老人這時會出現失眠或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各部位對血的需求量增加,相應的腦子得到的血減少了。

用中醫的話說,就是只有「宣發」沒有「肅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險了。

通常,如果我們每天這6個時間段能做好,第二天都是神清氣爽,氣色也顯紅潤。

可以在其它的時間段,來按摩穴位滋養肺經,比如手上的太淵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