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拯救焦慮父母

@ 2019-09-28
"

兒童的學習問題

兒子三周歲半,上幼兒園也有一年半了,我一直秉承「玩兒就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的理念,也因為他比其他孩子早一年上學,所以他在幼兒園學到沒學到什麼,我從沒有要求過。

偶然間翻了翻他的課本,對,人家也是有課本的,內容很豐富。跟繪本一樣,小小薄薄的一本書,涵蓋了多個方面。圖形、數數、兒歌、填色等,還有如何養蝴蝶、蠶、獨角仙。老實說,我連獨角仙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更別說獨角仙有幾個階段、吃什麼這種問題了。

就是這麼隨意的一翻,我偶然間發現我似乎跟不上現在的教育內容了,不像我小時候,只有枯燥的認字和算術,兒子的幼兒園生活要更加的豐富,不但著重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專注力等多種能力,而且有很多他們自己動手的機會。

為了跟上兒子進步的步伐,我也是立即就開啟了家庭教育模式。先從簡單的數數來說,掰著手指頭數「1,2,3……」,沒毛病,下一個就成了「媽媽這是幾?」我一副「慈母」的模樣,耐心的教給他。「寶貝,這是4。」從頭再來一遍,「1,2,3……媽媽這是幾?」「這是4。」我依然很耐心。但是重複個四五遍之後,

難道我兒子還沒上小學,我就要過起「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生活了嗎?這個時候有人告訴我,這本《速效學習輔導法》能拯救崩潰的父母,

一、了解孩子的大腦狀況

有的年長者,總愛向那些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傳授自己的育兒經驗,說什麼孩子的童年就該是玩過來的,等上小學了再開始學也不晚。孰不知孩子真正的教育應該在學前,人的大腦在三歲之前發育就會到達成熟期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常說的「三歲定八十」的科學依據。

而對於三歲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像教授小學生那樣,擺出一副老師學生的模樣,生硬枯燥的進行授課講解,別說對於學前的孩子了,就是對小學生,效果都不大理想。掌握教育方式也是學習成績優異的重要步驟。

是孩子真的笨嗎?其實是家長不會教。那麼家長該教什麼,如何教?我們將從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齋藤孝的《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中得到答案。

齋藤孝現任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他在本書中提供了60種簡單且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輔導法,幫助那些為孩子的學習頭疼的父母快速化解對孩子學習的焦慮。

二、孩子要學些什麼?家長如何教?

培養新能力

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書面的知識,同時還應該培養孩子的多項能力,如想像力、注意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等。

如今社會的學習能力歸納起來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重現型」,也稱為「固定型」,是記憶力強、擅長應試的類型;另一種是「解決問題型」,也稱為「成長型」,由思考、判斷、行動三者結合而成,是在實際生活中擅長處理問題的類型。

學前教育方法

如今的父母對幼兒早教的關注大於從前,育兒方式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也不再是生硬的灌輸,而是採用各種貼近生活的方式進行啟蒙。

「孩子人生最初的七年,主要是為了體會『活在這世上很開心』。」第一點,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並通過父母及其他人的關愛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自信的孩子,他的成長也會更優秀。

孩子的學前教育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玩兒「猜猜之後會怎樣」來培養孩子對「虛擬實物」的描繪能力和想像力,多接觸一流事物擴寬孩子的眼界,引導孩子了解專業工作的魅力等。

同時,孩子的成長環境對成績也有很大的影響,古有「孟母三遷」,充分說明了成長環境對孩子學習的重要影響,有條件和能力的父母也應該為孩子選擇一個適合孩子主動幫積極學習的環境。

通過才藝培養,讓孩子擁有「上進心」。就好比將來不成為數學家就不用學數學一般,孩子的才藝培養,也不是一定要成為一個藝術家。上進心可以讓孩子在面對不擅長的領域時,也能到達一定的水平,而在擅長的領域,就更能發揮出巨大力量。

學習前的準備

1、了解孩子的性格類型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的性格類型大致分為兩種,即「認真型」和「放鬆型」。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應該因材施教,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2、端正學習態度

學習前,要先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型」的孩子要養成端坐在書桌前的習慣,無論學與不學,都要在書桌前端坐一定的時間,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放鬆型」的孩子無法在書桌前端坐,在客廳等吵鬧的地方更學得進去的孩子,還是讓他們在大人看管的環境中,保持緊張感更好。

3、提高注意力

如今因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更多的孩子患上了注意力障礙或注意力多動障礙,即多動症。這樣的情況讓孩子無法專注於學習,成績自然也無法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呼吸法,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在用朗讀法,檢驗孩子的專注力情況。

4、掌握時間管理

在這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掌握時間管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一般小孩子的強迫症會比較嚴重,他們甚至比大人更容易養成各種習慣。「認真型」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可以制定詳細的計劃,完成計劃也會讓他們感覺心情舒暢。而「放鬆型」的孩子就比較難以堅持,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肩負起引導者的職責,監督和幫助孩子完成計劃。

5、家長能做什麼

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扮演教練、引導者的重要性,親子配合完成計劃。家長不能一味的催促和職責,應該和孩子相互溝通了解,明白孩子的節奏和速度,共同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

學習有套路

1、提高語言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被孩子的不按套路出牌和怎麼教都不會給氣崩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家長的語言表達孩子聽不懂。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相應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也就增加了與家長溝通的成功率。

2、提高記憶力

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得到提升的,這已經得到證實。掌握「記憶法」來提高記憶力,對孩子背國學或是單詞等需要記憶的內容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幫助。

3、克服不良情緒

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在學習的科目眾多,且課外輔導學習也較多的情況下,過大的壓力會讓孩子產生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戰勝不安、愛上學習的竅門是『單點突破』,」即從孩子的強項科目開始。在孩子抱怨學習難、學不下去的時候,家長不妨建議他換成強項科目試試看。

同時書中還介紹了各科目的最優攻克法,大家不妨翻開書來看一看。

這本《速效學習輔導法》即是一本指導孩子學習的書,也是一本教會父母如何教育的書。成功的父母不僅僅是自己優秀,還要學會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孩子表現的優秀,父母才能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