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開始出生到8、9個月時候,媽媽們都開始關心孩子什麼時間開始說話了。甚至有的奶媽們開始相互比較了,生怕自己寶寶說話晚了。
其實,寶寶說話有早有晚,不必過於擔心與緊張。當然,也可以採用一些方法,幫助他早點開口說話。
比如陪伴寶寶看圖畫、繪本、去遊樂場玩的時候等等都可以講給寶寶聽,下面可以用這四招教寶寶說話。
首先跟寶寶說話要有技巧
寶寶8、9個月的時候語言理解能力也在慢慢地增強,你要對她講她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她接受的語言多了,才能更早去開口說話。但是也不要瞎說亂說,這樣是無用的。
給寶寶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讓他通過語境來理解語言。比如,一邊給寶寶洗澡,一邊描述:「寶寶洗澡啦,給寶寶脫衣服啦,寶寶拍水玩得真開心。」
給寶寶描述他看到的東西,注意同一個物品的名稱要前後一致,避免產生分歧。
比如,叫家裡的小貓,不要一會兒叫「小貓」一會兒又叫「小咪」。
比如,寶寶看到小狗的時候,你可以說 :「寶寶,看,小狗,那是一隻小狗,小狗跑過來了,小狗真可愛。」
說話時多配合動作、手勢和表情,有助於寶寶更好地理解你說的話。
比如,當吃到好吃的東西時,一邊做出誇張的開心表情,一邊說「真好吃」。
重複寶寶的話語
寶寶學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 1 歲左右,他發的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清晰。雖然他可能還不能很準確地表達,但是你要重複他的發音,比如寶寶發出「嘎嘎噠」,你也跟他一樣說「嘎嘎噠」。這種重複就是向寶寶發出了交談的邀請,不僅鼓勵了他,還激發了他對說話的興趣。
讓寶寶學著聽指令,回答一些問題
我們可以藉助寶寶所熟悉的物品或者東西,比如用手指著小貓說:「這是什麼?」還可以讓他幫媽媽把香蕉拿過來。當然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可以鼓勵他用手勢去表達,比如小貓的叫聲可以教他用兩手指放在臉龐扮演小貓。
成功回答問題和執行指令會讓寶寶產生成就感,增加他對語言的探索和興趣。
幫助寶寶把話說完整
大部分 1 歲左右的寶寶還不太會說話,或者只能說很少的話,但是他們可以用手勢跟別人去交流,你要多鼓勵他,當然也要仔細觀察,及時替他表達,翻譯他的手勢。
比如,寶寶指著開過去的車,是在表達他看見了車,你可以說「嗯,寶寶看到了車車,車車開走嘍」。 寶寶指著桌上的蘋果,表達他想吃,這時要說「寶寶要吃蘋果,媽媽幫寶寶拿蘋果」。
有的寶寶說話早,1 歲就能說短詞了,但是表達的意思可能不清楚。這時,不要糾正寶寶,可以幫他把話說完整、讓他學會正確的表達。比如,寶寶說「小狗吃」,你可以說「小狗在吃什麼呢」,或者「是的,小狗餓了」。
媽媽們一定要及時回應,耐心等待
要及時回應寶寶的任何聲音、手勢和表情。雖然 1 歲大的時候寶寶能說的詞很少,發音也不准,不過只要他在努力地發聲,那就是在練習講話,你越是把他這些練習當成真正的講話,回應得越多,就越能激發他的交流慾望。
跟寶寶說話的時候,要等待他回應,不要自顧自地嘮叨不停。回應和等待交替進行,讓寶寶從小就明白語言交流是一來一往、輪流進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