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9月都要過去了,孩子們入園也將近一個月了,爸爸媽媽肯定非常想了解他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每天都追著孩子問東問西,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但在入園初期,最好的做法其實是「他不說,你不問」。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在這個時期,孩子為了適應新環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放學回家後,全家人再問這問那,會使孩子無從回答,甚至厭煩、暴躁,並增加他對幼兒園「不適應」的感受。
試想一下,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還要各種答疑,煩不煩?所以,請收起你的好奇心,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當然,也不是讓你什麼都不說,完全不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是要有選擇性的「說」。
那麼咱們接孩子放學時,應該問些什麼呢?
1
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這樣問,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
寶寶的頭腦中總是想著幼兒園的美好,自然會喜歡上學。
2
你的好朋友是誰啊?
你跟他玩了什麼遊戲?
他有哪些優點呢?
提出這些問題,目的在於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多和其他小朋友溝通和交流,找到自己的好夥伴。
同時,也有意識地引導他發現並學習他人的優點,強化他對優點的記憶。
3
有什麼困難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嗎?
這個問題會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很關心你,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來。即使孩子的回應只是輕輕地搖頭,他的內心也會因為你的這句話而充滿力量。
與上面這些問題相反,下面這幾句話,是爸爸媽媽最不應該問的:
1
今天在幼兒園學什麼了?
有些爸爸媽媽在接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問:
「今天在幼兒園學什麼了?」
「老師讓你回答問題了嗎?」
「老師今天教的兒歌你會了嗎?」
這麼小的孩子,要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太難了。有時候寶寶會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如果媽媽堅持問,有可能會導致他產生厭學心理。
2
老師喜不喜歡你啊?有沒有對你凶啊?
什麼叫做喜歡?老師怎樣表達才是喜歡?小年齡的寶寶是分辨不清楚的。而問老師凶不凶,更會使孩子認為老師都是「狼外婆」,讓他越發不想去上學。
3
你喜歡**老師還是**老師?
問這樣的問題就等於誤導、暗示孩子這個老師好,那個老師不好。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每個老師就很愛寶寶。」
需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
需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是,要是孩子不願意回答,就不要繼續問下去,可以去幼兒園向老師了解情況。
溫馨小提示
接孩子回家時最好走路
孩子在幼兒園呆了一整天,很想念家人。所以放學時見到親近的爸爸媽媽或其他親人就會有「撒嬌」的表現。比如叫爸爸抱抱呀,叫奶奶背背啊,就是不想自己走路。所以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可以拉著小手,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全家人要儘量保持平靜
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
建議爸爸媽媽接孩子回家後,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尤其是做好家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工作,以免造成孩子焦慮緊張的情緒。
相反家裡總是有家人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總是過分關注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大人的焦慮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導致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時間無限拉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把接孩子變成親子時間
牽著孩子的小手,一邊步行回家,一邊觀察馬路兩邊的路牌、廣告牌等。既可以讀給孩子聽,故意讀錯或者讀漏字等孩子糾正你,變成識字小遊戲;還可以在等紅燈的時候教給孩子一些比如為什麼我們要走斑馬線,為什麼要看紅綠燈,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等安全常識。在安全的地方,還可以跟孩子玩一玩跳格子的遊戲。總之花點小心思,就能將放學後的時光變得溫馨有趣,還拉近了孩子跟家人之間的距離。當然前提一定是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