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天氣越來越涼爽,大寶上學已經穿長袖了,但我們古語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大寶的姥姥還特意打電話來,說別那麼早給孩子穿太多,對身體不好。穿的少點,等到冬天孩子抗凍,不覺得那麼冷。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一刀切的。
\"秋凍\"不意味著要挨凍
天氣的溫度不低於20°,可以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寒冷的氣溫,能起到增強身體防禦機制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但如果氣溫降到15°以下,且長達2周以上,就建議穿過秋的衣服了。
\"秋不忙添衣\":剛到秋天,不要著急增加衣物,暑熱還未散盡,雖然秋風已經到了,增加衣物以自己略微有些涼,但不寒冷為適宜。別穿的厚厚的,捂太多會出汗,這樣身體的陽氣外泄,容易生病;穿太少會凍的打冷戰,這樣不僅起不到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反而可能會被凍出病來。
\"拖延添衣時間\":秋天增加衣物的時間,建議拖後一些,身體適當接受寒冷的刺激,以自己的身體能接受為限度即可。人體和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一致和同步的時候,身體會保持一種健康狀態,被強行打破後,則容易出現疾病。
秋天如何給寶寶穿衣服?
雖然我們了解了以上的幾種\"春捂秋凍\"的說法,但是對於秋天怎麼給孩子穿衣服,相信各位媽媽還是有些困惑的,到底怎麼穿,才能預防秋季換季時的腹瀉、感冒等疾病的發生呢?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聊聊這個問題。
、洋蔥式穿衣法
這種穿法就是一層層的像我們剝洋蔥一樣,剝開一層又一層。給孩子多穿幾層,如果氣溫有變化,可以適量增加或減少衣服的層次,避免寶寶可能會被凍到。最裡面的一層,建議穿透氣、排汗的衣服,中間一層則是保暖效果好的衣服,最外面可以穿防水、防風的外套。
Ps:適合各年齡段的孩子,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
、保護好小肚子
換季的時候,醫院孩子最多了,我的一位兒科醫生朋友跟我說,最常見的就是兒童腹瀉,十個有九個都是因為這個去醫院的。秋季孩子容易腹瀉,一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寶寶的腸胃功能弱,吃飯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拉肚子;一是因為穿衣服沒有照顧到寶寶的肚子,受了風寒。尤其是晚上睡覺愛蹬被子的孩子,秋季腹瀉機率更高。
、加衣首選馬甲
大寶上幼兒園背著的書包里,我一般會額外放上兩件衣服,一套內衣和一件外套,秋季則是馬甲。秋天給寶寶添衣服先穿馬甲,能夠保護住他身體的主要部位,而且不會束縛寶寶的行動力,適合初秋。
、早中晚穿衣注意
秋天氣溫有不同,尤其是早晚溫差明顯,孩子去幼兒園的話,要額外準備件衣服,早上冷了穿上,中午熱了脫下來。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量大,尤其是中午氣溫高,不給孩子減去衣物,很容易出汗,再遇上秋風,就可能會感冒了。
、室內外穿衣有別
不僅早晚溫差大,室內外的溫度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如果周末帶娃外出,建議給寶寶添加件外套,不要以室內溫度來判斷孩子要穿多少衣服。
我居住的城市在威海,這裡的海風格外涼,初秋帶娃去海邊,已經有寒風瑟瑟的感覺了。如果你帶娃出去的時間較長,建議在包里多放幾件保暖的衣服,根據天氣變化選擇增減衣物。
Ps:小帽子也建議準備,如果有太陽可以防曬,風大的時候可以擋風,防止因頭部受涼而傷風感冒。
孩子穿多少是合適呢?畢竟秋天溫差大。寶爸有時候會抱著一堆大寶的衣服問我,明天娃穿哪件?這件可以嗎?這件呢?我們家長所擔心的,是怕穿多了寶寶熱,穿少了又怕凍著他。掌握不好寶寶該穿什麼衣服,有時候可能會讓寶寶疾病纏身。
所以,判斷寶寶穿衣是否合適,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1、 摸後頸部,寶寶的心臟力量弱,到達手腳的血液比較少,只要後頸部溫熱,手腳稍微有些涼是正常的;
2、 寶寶沒有活動的情況下,後頸部出汗,一般是穿太多了;
3、 測量寶寶腋下的溫度,顯示為36~37℃,這時候就是穿的剛好。
以上三點可以幫助媽媽們測試下,自己家娃穿衣服是否合適,有沒有穿太多?小月齡寶寶還不能很好的跟媽媽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家長多觀察。
爸爸媽媽們也可以牢記秋季給娃穿衣\"三暖一涼\"的法則:手、肚、腳要儘量暖和,頭要適度散熱。
枕邊育兒寄語:
秋天是夏天和冬天的過渡期,天氣在逐漸轉涼,所謂的\"秋凍\"說的是不要過早穿棉服,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度,這樣可以應對更為殘酷的\"寒冬\"。穿棉衣太早,身體沒辦法得到鍛鍊,也不能很好的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因此,家長要把握好,給孩子穿衣服的法則,讓孩子穿的舒適不冷不熱,以免娃生病。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加入圈子,和我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