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和孩子之前的誤解和矛盾?這樣做就行

@ 2019-09-27
"

很多時候,媽媽表現出來的都是一個勁兒數落孩子的攻擊者,可能媽媽也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也有可能不了解。也有很多時候,孩子會是麻煩的製造者和攻擊者,家長反而在一旁悶聲不吭,放任孩子各種舉動,心中一遍想著我是不是養了個白眼狼,一遍心疼自己的孩子。

其實,親子間的誤解也好,吵架也好,冷戰也好,都來自於一個共同點:不知道對方心裡所想。媽媽下班回來,打開門發現地上到處都是水,還差點滑倒,瞬間咆哮道,「寶寶,你給我出來!看看你乾的什麼事兒!有你這樣玩水的嗎?一點都不知道規矩!快點過來!磨蹭什麼呢?」

而當媽媽發現孩子身上也全濕了,還捧著一個洗腳盆的時候,媽媽心中的火氣剛上來,就被澆滅了,因為孩子的胡鬧又是擔心孩子著涼,也因為孩子的好意辦錯事。媽媽在看到孩子眼裡透著的光的一剎那,心軟了。

當你心中想當然地誤解孩子的時候,請父母深吸一口氣,先不要對孩子發火,理清楚事情的原因再定奪。了解過後,如果實在忍不了了,也請對孩子坦白說:「媽媽現在很生氣,讓我自己呆一會兒,不要打擾我。」

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讓父母感覺不舒服了也是對他們的愛,如果事後父母對孩子這個事情做得不滿意那個事情做得不對,就有點挑事兒了。咱們一碼歸一碼,對待孩子絕對不能冷處理,不能事後還故意挑刺兒。

當然,對待大孩子也同樣不能冷處理,別指望他們自己知道自己錯哪兒,即使他們清楚自己做錯了,也不會輕易承認,因為大孩子與小孩子的區別就是大孩子更愛面兒,更倔兒,尤其是初高中階段。

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也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讓孩子去上課。當然,家長的初心是好的,希望通過補課讓孩子的成績提高點兒,以後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孩子呢,他也明白,但是就是不願意!

媽媽在暑假裡給自己的孩子報了補習班,所以除了該有的暑假作業以外,孩子還要做好多習題試卷,做得孩子都煩躁地索性不幹了。媽媽下班回來後:「孩子,把你作業拿過來,媽媽幫你檢查一下。」孩子故作隨意地說:「為什麼給你看,你又看不懂,反正我做好了。」

媽媽聽了馬上就來氣了:「你怎麼說話的?我幫你檢查下作業怎麼了?你是不是沒做啊?你又不是沒騙過我!」「煩死了你,你不相信我。」把作業一扔,「崩!」一摔門把自己鎖在房間,晚飯都沒吃。

這個案例中,說親子之間的誤解還是小的,這已經可以稱之為親子之間的衝突了。那麼,如何破解?很簡單,坐下來談一談。我們都會說話,但是真正會溝通的人很少。我們也正是因為缺乏溝通,才導致的親子或婚姻關係中的各種矛盾,所以,只要學會溝通,矛盾自然就可以解開。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上面的案例媽媽和孩子都有錯,沒有誰是完全沒有責任的。媽媽錯在太為孩子考慮,要知道即使狠抓硬拉把小孩哄上大學了,媽媽就能功成身退了嗎?你讓孩子永遠生活在你的羽翼下,他們還怎麼飛翔,去擁有自己的一片廣闊無垠的天空?

孩子錯在太自私,不誠信,沒有自己的目標和嚮往。話又說回來,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複印件出了問題的話一定是原本出了問題。小編不是在替孩子們開脫,而是希望父母們想一想自己自私嗎?誠信嗎?有嚮往和目標嗎?有去努力實現夢想嗎?

所以,我們應該坐下來談什麼大家應該都有方向了。雖然說世間變化最快的就是變化本身,但是我們總不能沒有前進的目標和動力。至少在高考前孩子需要定有一個目標在,或許模糊但是肯定有他嚮往成為的人或者想要做的事情。

去鼓勵他說出來,鼓勵他思考應該怎麼去實現,現階段最應該做的是什麼。期間父母一定不要提自以為是的那些意見,我們只需要提問並且認可孩子就足夠了。提問,代表父母關心孩子的想法。認可,代表父母支持孩子的做法。

誰家孩子不希望自家父母既是關心又是支持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呢?當然,孩子們嚮往成為的人和想要做的事情肯定是要有邊界的,這個就看父母如可引導和以身作則了。

情況千百種,小編說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種,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親子之間的誤解,還真沒有一頓溝通解決不了的,如果還是不行,一邊吃好吃的一邊溝通絕對可以!

本文由育兒簡談原創分享,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