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不夠?你可能中了假性陪伴,平時一定要注意

@ 2019-09-27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聯合美國、日本、韓國的研究機構,開展了網絡時代親子關係的比較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中小學生和父母交流頻率最低,交流首要話題是學習。聽孩子傾述煩惱的中國父母最少。近半數中國中小學生父母有一邊玩手機一邊和孩子講話的情形。57.5%中國中小學生曾在上網查資料時被父母誤解為玩遊戲。

你的陪伴,可能是「假性陪伴」

在我國,有很多的社會關係問題,其中,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親子關係。這是個十分微妙的關係,它在有的時候很難把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疑惑,在他們下班回到家之後,是十分疲憊的,還要處理家務等等,這個時候孩子希望父母玩耍,而父母希望休息有的年輕的父母就一邊玩電子產品,一邊陪孩子。但是這樣的方式下,父母的中心在放鬆自己而不是陪伴孩子,對於孩子而言,這種陪伴是很膚淺的。父母這種在精神上躲避陪伴孩子的行為就是「假性陪伴」。

家庭能造就孩子,也能毀了孩子

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個好的家庭能夠造就孩子的成功,一個關係惡劣的家庭會毀掉一個孩子。小東是一個十歲的三年級學生,在以前他是個非常活躍的人,每天回家都會和自己的父母分享有趣的事情。但是小東的父親認為孩子這是沒有專心與學習,他關注的事情對於自己沒有用處,於是每次聽到小東說這些事情就打斷他,讓他去學習。時間一長,小東也不跟自己的家人分享了,在學校與家中變得沉默寡言。

從這個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孩子在成長中里不不開家人的陪伴,故事中小東的父母也是在陪伴小東,但這種陪伴也是假性陪伴。他們沒有能夠理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想著去理解孩子,他們口中的為孩子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讓孩子麻煩到自己。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會縮短父母的放鬆時間,有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不負責,在行為上是在陪伴孩子,在精神上並不尊重孩子,這樣的假性陪伴給孩子的成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據某一項調查顯示:有70%以上父母承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

什麼是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是指: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時,會不自覺的去改變自己的某種行為和語言。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埃爾頓·梅奧曾經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們的實驗組一家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選擇了六名員工進行實驗。一開始是改變這些工人工作的外部因素,比如福利,工作等等的條件,但是工人的工作效率並沒有提高。後來,實驗組找到一些心理學家與個人進行溝通,聽取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宣洩出來,最後這些工人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說話,更何況是孩子

小強是一個五歲的孩子,有一天父親問孩子,如果在外面玩耍的時候,兩個人口渴了,而他們只有兩個蘋果,問孩子會怎麼辦。孩子回答是會自己全部咬一口。父親感到有點失落,但是沒有向兒子表達出來,而是耐心的問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孩子說想把最甜的蘋果給自己的父親。

在這個故事中,如果父親一開始就以指責的語氣來教育的話,孩子在將來不會再有這樣的想法了,追逐漸變得自私,甚至是對自己的父親也是自私的。而當父母學會傾聽孩子的語言時,會發現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美好的。因此,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與仔細的傾聽。

學會傾聽,方能伴愛隨行

關於傾聽

1. 要理解孩子的語言與行為。傾聽不是從耳朵中進去就行,父母一定要多思考孩子說的話,理解孩子這樣行為後的情緒與想法。

2. 在孩子說活的時候不要打斷他。父母在傾聽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有的時候你一打斷,會使得孩子的思考被打斷,有的時候,語言過激的話,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傷害。

3. 在傾聽的時候態度要認真。很多父母只是為了傾聽而傾聽,在聽的時候會做其他的事情,或者是不在狀態,其實父母的認真傾聽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是把孩子平等看待的表現。

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

關於溝通

與孩子的溝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培養溝通的智慧。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避開孩子敏感的事情,比如學習等等。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有的家長把它看做是孩子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除學習之外的所有事都應該為他讓路,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反感。有一位老師,帶著孩子去購物,發現有一樣商品沒有結算,於是讓自己的孩子把錢送到櫃檯,孩子回來之後,雖然沒有直接表揚孩子,但是孩子的父母營造了一種很開心的氛圍,是孩子受到感染。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有的時候換一種場合,換一種心境,換一個時機,會收穫到孩子與父母的良好溝通。

生活中練習的場合

1. 每天抽出時間傾聽孩子的話並與孩子交流。這個時間是每天父母有空的時間,比如在用餐的時間,睡覺前的時間,接送孩子的時間等等。

2. 與孩子談感受的時候不要迴避。有的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只談開心的事情,對於一些帶著負面情緒的華庭總是可以的迴避,實際上在聊天的時候要顧及孩子的多種情緒,培養孩子豐富的感情,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3. 理解孩子語言之外的行為。比如孩子的肢體動作,有的時候當發現一向活潑的孩子突然變得很安靜的時候就要注意孩子這一天是否經歷了不愉快的事情。通過觀察,父母能夠更加主動的了解到孩子的想法,與孩子一起成長。

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裡能夠揉進沙」

在現在的父母教育中,很多父母是缺乏寬容的。他們對孩子過於的苛刻,不止是在對待他們的學習上,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常常由於孩子犯得小錯而指責孩子,有的時候甚至是沒有搞清楚狀況就指責孩子,這對於父母而言是發泄了,但是對孩子的內心造成的傷害是很嚴重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要寬容的對待孩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