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到新疆旅遊的遊客都要問,納仁是什麼,它其實是最早起源於哈薩克族的美食,是新疆少數民族哈薩克族的一道傳統菜肴,具有明顯的牧區特色,曾經這種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肉麵。
哈薩克族
納仁是一種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牧區佳肴。一般選用馬肉、或者羊肉為材料(熏馬肉、熏羊肉味道更好),煮熟後放在大鐵盤裡。肉湯里煮熟皮帶面後,連湯帶面澆在熏馬肉上。上面再撒一些皮亞子(洋蔥),連肉帶湯、帶面、帶皮牙子攪拌在一起,味道奇香無比,又無膻味的美食。具有明顯的牧區特色。那麼,您知道那仁是怎麼做的嗎?
馬肉納仁
(一)新疆哈族美食那仁面的做法
1、先備好主要原料:麵粉、羊肉、胡蘿蔔、黑胡椒、洋蔥和鹽等。
2、做法是:把羊宰殺後,去其五臟,把羊肉切成大塊,一般按腿、肋骨、胸等部位分塊;放在涼水鍋里開始加熱,煮沸後,撇去血沫,再用文火慢煮,並不停地「揚湯止沸」。
3、一般兩個小時即可煮熟,在已煮熟後的湯內放鹽、皮牙子,以保持羊肉嫩軟,湯更是香濃濃的,不膻,不膩。然後將肉取出後,用原汁肉湯煮麵條或是面片,撈出盛盤,再把肉放在面上。
4、把取出的肉用小刀切成小肉丁後,同面拌在一起,並撒些洋蔥末等調味品,然後用手抓著吃,這就是手抓羊肉麵,就叫「那仁」。吃完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麵,主人還要請客人喝碗原汁湯,以達到「原湯化食」的目的。吃這種飯有許多講究,特別是在草原牧區,反映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
(二)哈薩克族美食納仁怎麼做好吃
到新疆旅遊的朋友們如能做客在哈薩克族牧民家,就會看到,在做這種飯之前,要舉行一種「巴塔」儀式。
吃肉之前,主人和客人都要先洗手。進餐時,主人要把羊頭放在主要客人的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在吃肉之前,先要用小刀削下羊頭臉面的一塊肉,送給主人,或是放在盤中;再割一隻羊耳朵給主人的孩子,或是座中的最幼者,意思是希望晚輩聽長輩的活。然後把羊頭還給主人。等這些禮節結束後,大家才開始吃肉。
新疆哈薩克族美食納仁,集菜肴主食為一體方便快捷、營養豐富是一道經典美食;孩子生病,女人坐月子,老人補身體,那仁飯,都是哈薩克人最好的補品。
新疆哈薩克族美食納仁,是草原特有的味道,是哈薩克牧民心中上等的食物,更展示了獨特的新疆風情。在平常生活中吃干饢,喝奶茶,遊牧輾轉牧場,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納仁飯,就成了他們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