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究竟有多可怕?5歲男孩視力竟不如老人

@ 2019-09-26
"

前段時間,寧波有個5歲的小孩被查出右眼近視1200度,左眼近視1100度,視力都不如一個正常的老人,這也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這個5歲的小孩,老家是安徽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由家裡老人照顧。為了能夠為了能和孩子保持聯繫,媽媽給孩子買了台手機。

結果小軍,自懂事以後,幾乎一天24小時都都抱著手機,吃飯睡覺都從不離手。然後,暑假小軍來寧波,因為老是眯著眼睛看東西,被媽媽帶去醫院檢查,查出如此嚴重的近視問題。

醫生也說了,雖然有可能是先天性的,但是和孩子跟電子產品的頻繁使用有很大關係。並且醫生,還說,如果這個近視得不到控制,會影響孩子一生,甚至可能會讓孩子眼睛「瞎」掉!小軍的媽媽聽完醫生的話後,也真是後悔當初不該給孩子買手機!

故事講到這裡,可能也有很多網友會和小軍媽媽一樣的認為,是手機害了孩子得近視。

來自網友評價截圖

其實,在我看來,那位醫生的話,也只是點出了孩子得近視的表象,害孩子得近視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手機!

現實中,玩手機的,也不光是小軍這一個孩子,很多孩子,都天天玩手機,可是他們中很多人卻一直都沒近視!

再者說來,小軍的媽媽就算沒給孩子買手機,就能保證小軍不近視了嗎?

告訴大家,不合理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太近、在昏暗燈光下學習、趴在床上看書、長期宅在家裡等都可能會導致近視。

小熊提醒:關心孩子的近視,更要關心近視的孩子,每一個孩子近視的背後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小軍得近視的背後真相是什麼?答案就在「留守兒童」上!

這個「留守兒童」要分為兩種,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如小軍這樣的),還有一個是「隱形留守兒童」。

先來說說這個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

社會在快速發展,人們養家餬口的壓力也日益劇增,不光是城市人,農村人也不例外!

為了今後能有個幸福的生活,為了孩子能夠享受到好的教育,很多農民都背景離鄉出外打工,而孩子只能留在老家跟著老人過,成為傳說中的「留守兒童」!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與過去一家4、5個孩子相比,現在一家一般最多2個,有的家庭甚至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供養1個孩子,因此就算再窮的人家,也只是大人窮,根本不會苦孩子,孩子寵都來不及!

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老人總是寵著,所以小孩子很容易放縱自己,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抱著電視、手機或電腦等看一整天;期間,也沒有人告訴他要注意合理用眼。

我相信小軍的近視也應該是這麼發生的!

所以說,即使媽媽不給孩子買手機,孩子也可能因為長時間看電視導致用眼過度或者其他情況而誘發近視問題。

由於父母外出打工,不能在身邊沒法監督孩子,而持有監督職責的老人,一般只知道寵孩子,孩子看電視久了,也不知道讓孩子戶外走走,放鬆一下眼睛!

留守兒童的近視問題,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小軍當然也不例外!

經常會發現,農村很多留守兒童會時常感到「缺愛」,而老人的溺愛與其說是在彌補著父母的缺失的愛,倒不如說,是在助長孩子畸形成長。

不僅會加劇留守兒童近視問題,甚至還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

1.性格畸形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處於兒童時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然而對於很多留守兒童來說,讓父母陪伴簡直就是奢望!

沒有了父母的陪伴,一些孩子很容易養成內向、膽小、自卑等性格,甚至有的孩子還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性格出現嚴重畸形,並且還會伴隨孩子一生。

2.變得叛逆

經常有在外打工的家長跟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太叛逆了,跟他說啥都不聽,這其中還包括一些老師口中的「好學生」。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這類家長很少思考過:

當孩子受委屈時,需要父母開導和關愛時,你在哪裡?

當孩子表現出色時,渴望被父母誇獎時,你在哪裡?

當孩子做錯事時,渴望得到父母的引導和幫助,父母又在哪裡?

······

因為父母常常不在身邊,孩子心中想說的只能憋在心裡,時間也會慢慢讓彼此的親子關係出現裂痕,直到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父母覺得孩子太叛逆!

3.變成廢物

一般來說,父母不在身邊,身邊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把孩子寵上天,要什麼給什麼,而且家裡的累活髒活都捨不得孩子做,簡直就是把孩子當成了「小祖宗」一樣供著!

你說這樣的培養,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孩子聽話懂事一點還好,可能會把老人的寵愛當成是動力,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一旦被「寵愛」,往後就直接走上了「廢柴」之路:什麼都不會,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我有個親戚,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都還不省心,在家好吃懶做,處處要靠他媽,簡直把他媽當成了「老媽子用」!

再來說說「隱形留守兒童」

一提到留守兒童,很多人印象中都是上面提到的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父母是農村的,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邊,由老人照看著孩子!

但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孩子就在父母身邊,可是卻如同「留守兒童」一樣活著,對此,網絡上把這類兒童,稱之為「隱形留守兒童」。

·舉個例子

我之前到訪過一個同事家裡,第一眼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孩子爸爸在笑呵呵的玩電腦遊戲,孩子媽媽一直不停的忙著手機直播,他們6歲大的兒子,獨自一個人在玩積木,偶爾玩累了就看電視!

你說這樣的家庭氛圍,父母雖說是在身邊,但是和不在身邊又有什麼區別呢?孩子又和傳統意義上留守兒童有什麼區別呢?

可能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有玩具玩,有電視看,不哭不鬧不是挺好的嗎?大人幹嘛要干涉呢?

但是,你知道嗎?

絕大多數的孩子是渴望父母參與到自己遊戲中的,因為那樣會讓他感到被愛和關心,會讓孩子成長的更積極正面一點!

·再來舉個例子

曾經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心理諮詢的,他跟我說了這麼一個案例:

一天,一個13歲的孩子被父母帶來看心理諮詢。孩子特別內向,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還有些自閉症傾向,這也是孩子父母帶來的原因。這位朋友當時花了近2個小時,希望孩子開口。但是,孩子面對著他,只會緊張,只會「哦」。

後來,他覺得可能是孩子的父母在身邊,讓他產生緊張,就讓他的父母迴避一下!此後,大約又花了半個小時的溝通,孩子終於開口了!

孩子告訴這位朋友,他之所以不愛說話,那是因為每次放學回來,就看見爸媽各顧各的玩手機,期間壓根都沒有過問他一下,甚至有的時候,他夜裡1點起床上廁所,他們還在玩手機!這讓他感到自己完全被忽視了!

或許之前,因為姥姥在的緣故,還有個人陪他說話,可是自從去年姥姥走後,他感覺再也沒有人關心他了,因此就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房子裡,再也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包括他的父母!

相信,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止這一例!

很多父母或許會覺得,給孩子最好的玩具或者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對他好,殊不知,自己有時間卻不願陪孩子,對他造成的心裡傷害,根本不是這些所能彌補的——孩子,等同於留守兒童!

其實,不論是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還是網絡中流傳的「隱形留守兒童」,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真的需要常回家看看或者多陪陪孩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