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8個叛逆行為,你家的占了幾個?另2個叛逆期,寶媽小心了

@ 2019-09-26
"

俗話說的好:「生娃容易,養娃難;養兒方知父母恩。」

等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體會到字裡行間滲透的心酸苦楚。

我生我家寶貝的時候已經33歲了,算不上是高齡吧,但跟二十幾歲寶媽比,體力和精力包括後期的恢復真的是差了好大一截。就連現在帶一天孩子,我都感覺精疲力盡。

寶寶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有了全新的身份,全新的使命,一路向前。從此,我便過上了「上山容易,下山難,帶娃路上難上加難」的日子。

有這樣一句話:「衝動是魔鬼」,在寶寶的心裡同樣也住著這樣的一個「魔鬼」,在寶寶2歲的時候,這個「魔鬼」開始在寶寶的心裡搖旗吶喊,開始變得囂張跋扈,這就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面臨的第一關「叛逆期」。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舉例說明:我家2歲半的兒子

樂高的積木拼接不上了,著急,哭;

餓了,飯做好了,就是太燙,涼一會兒再吃,哭;

吃飯沒用小汽車的勺子、碗,哭;

正喝水喝的好好的,一眼沒看見吐得沙發、衣服濕透透;

讓他洗臉,不洗!

出門讓他換衣服,不換!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孩子之前還是小天使,嘴可甜了,出門碰見鄰居,讓叫奶奶叫奶奶,讓叫阿姨叫阿姨,怎麼過了2歲就變成小惡魔了?越大越不聽話!」我也是一臉絕望,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的寶媽抱怨,她們呵呵一笑道:「哼,我家的也這樣,恭喜你!可怕的2歲到了。」

什麼是可怕的2歲呢?中國有句俗話說:「小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的時候,麻煩就開始了。」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孩子2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就是傳說中的「可怕的2歲」。2歲的孩子們會做什麼?嬰兒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我」的概念,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們來說,自己和媽媽就是一體的。2歲左右是「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萌芽的階段,孩子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有了「我」的想法,不想再聽爸爸媽媽的「指揮」。

關於可怕的2歲,嬰幼兒專家總結:

1、明明做不到,卻偏偏要「我自己來」;

2、「不」「不要」是口頭禪;

3、熱衷於唱反調,不讓做的事偏要做;

4、地球是繞著他轉的,不達目的就要哭的;

5、好動,搞破壞根本停不下來;

6、霸道、不願意分享,「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7、人際關係惡劣,會推人、罵人、打人、咬人等;

8、有一百個奇思妙想,也有一百種哭的理由……

剛開始當媽,孩子一哭我就答應他,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還有他說「不」後來理解並不是表示拒絕,也沒有對錯之分。孩子說「不」一方面是在體驗語言帶來的威力,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表達來建立「我」的概念。所以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安慰自己不要和孩子較真、讓孩子在不觸碰底線的範圍內繼續用「不」這個武器,必要時加以耐心引導,孩子會有很大的變化,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地過去了。想發火時,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有研究證明,寶寶叛逆不講理時,正是他需要被理解和愛的時候。

據說孩子一生除了2歲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叛逆外,還有兩次叛逆期,

一是7-9歲這個階段,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再有就是12-15歲期間,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各位媽寶你做好準備了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