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孩子不聽?那應該怎麼辦?

@ 2019-09-26
"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無能。他自己有了兒子後,遇到問題,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發現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孩子經常很固執逆反,不管家長怎麼說,就是不聽。所以他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

只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想讓他做什麼事,沒什麼好商量的,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所以,有兩次他和孩子發生衝突,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黔驢技窮,也墮落為自己曾經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這位家長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經常脫不了這樣的套路: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來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五維分析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下論斷,說孩子「不聽話」。

家長不斷的給孩子灌輸道理,孩子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犯的某些錯誤可能只是出於好奇,但是家長覺得玩的東西太髒了,例如有些孩子出去玩總是喜歡到處碰、或者一些行為太丟人了,所以阻止孩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在通過各種方式嘗試新鮮的事物,其實是有助於孩子的思維形成,雖然在行為表現讓家長覺得並不是很好。作為父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去感受這個過程,探索其中的樂趣,從情感上接納孩子,那麼當孩子對這件事探索結束他自然會投入其他事情。但是當父母越反對,孩子就會更加叛逆,每一次的講道理其實都是對這個行為的再次強化。

再者,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讓孩子去承擔和體會這樣做帶來的後果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這樣做是不舒服的,然後再陪伴孩子一起向正確的方向調整,並讓他體會到調整後的開心和愉悅,這樣孩子媽媽就調整過來了。就像孩子的學習一樣,一直被灌輸知識卻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儘管他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不願意學。

無論是那種問題,首先父母都要在情緒上理解和接納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的建議,但是有的時候孩子想改,但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做,這時就需要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去做,體會調整的過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