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通知,10月一日來故宮請繞行

@ 2019-09-26
"

故宮博物院閉館通知: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日,暫停對社會開放。各位十一準備來北京旅遊的小夥伴們注意安排好行程,錯開閉館時間。

提到故宮真的是不得不感慨一下,隨著幾個綜藝節目的熱播,一向讓人感覺「高冷」的故宮,轉身成了「網紅」。紅牆黃瓦走到了聚光燈下,周邊產品也層出不窮,連門前的石獅子都有了人設。

其實故宮能火起來我覺得也是必然的結果。除了優秀的運營團隊和強大的國家支持,它本身便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大磁場,吸引著大家不斷去探索它的秘密。

從設計到建築、從歷代使用者到現在能看到的藏品,故宮的每個角落都值得我們去研究,研究人員也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當然了,要具體列舉其中的知識我覺得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今天我只說一件事,一件沒人關注卻值得思考的事。

置身於紫禁城,大家都會為這座宏偉的建築而感嘆,巨大的樑柱、厚重的石墩……如此巨大的工程在古代沒有機械設備輔助的情況下如何運輸呢?難道有一個大力士可以舉起這些龐然大物嗎?當然不是。

公元1406年,北京的紫禁城開始修建。但是建築材料要從城外100多里之外的採石場運過來。如何搬運這些巨石呢?北京大學的相關專家認為工匠很可能是藉助了大自然的力量。

因為當時北京的冬天很冷,河水很快能結冰。工匠便利用這一現象,在從採石場到紫禁城的這一路上開鑿了許多小水井,幾乎每隔500米就有一個。然後工匠們在氣溫足夠低的時候從水井中抽取一定的水,然後澆在地面上,等到水變成冰之後,工匠們把巨石放在雪橇上,然後在冰面上澆上熱水,這樣冰塊和雪橇之間的液態水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潤滑作用,幫助工匠在冰面上滑動雪橇,搬運巨石。

用這個辦法能夠大大降低雪橇和地面之間的摩擦係數,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是原木在地面上移動的話,摩擦係數能達到0.2~0.4,但是如果採用上面的方法移動巨石的話,摩擦係數就會降至0.02。

是不是已經被古代先輩們的智慧折服了。如此優秀建築的背後果然隱藏著一支如此優秀的團隊。我們現在看到的雖然只是一座年華已逝的城池,但它的一磚一瓦都蘊藏著前人的心血,他們的靈魂依然讓這座偌大的紫禁城永垂不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