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必讀世界名著朗讀精選
世界經典童話朗讀精選
英文原版朗讀:15篇成長必讀經典
零基礎英語朗讀精選
跟Wanderer讀英文經典
英語單詞500個:領讀課!
順口溜學英語-發音自然拼讀單詞
陪你讀完英文世界名著
暴虐中學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3小時,構建你的寫作體系
早餐是一天三餐中至關重要的一餐,可仍有許多孩子不吃早餐去上學。
北京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聯合對北京、上海8992名小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北京不吃早餐的孩子占24%,上海不吃早餐的孩子占14%。
小學生尚且如此,學業繁重的初高中生們吃早餐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不吃早餐對孩子的影響
1.影響大腦發育
新加坡亞歷山大醫院飲食與營養部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亞洲6個國家和地區的孩子,內容包括吃早飯、大腦發育狀況和學習成績。
結果發現:不吃早飯的學生,除了注意力比較差之外,反應也慢。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長期忽略早餐,孩子的腦袋會縮小,即使後來恢復健康飲食,營養充足,但是萎縮的頭腦已無法恢復成長。
2.影響學業成績
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對5000名9-11歲的兒童進行了分析。
而後表示:如果孩子用健康的早餐開始一天的生活,那麼他們在考試中有將近兩倍的可能會獲得高於平均分數的成績。
3.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減退
不吃早餐的孩子容易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反應遲鈍,會出現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減退。
更多的研究報告表明:不吃早餐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患蛀牙、肥胖率更高、容易暈倒……
4.導致胃病甚至胃癌
人體消化食物需要胃酸及其它消化酶,不吃早飯,這些消化液容易分泌,而且又很強的腐蝕性,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另外,有醫學報告證實:胃癌的發病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而不吃早餐的人群中,發病率會高一些。
天!原來那句「不吃早飯相當於慢性自殺」,並不是空穴來風!
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當早餐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讓孩子放開肚皮吃吃吃,可不可以?
答案是不可以。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給孩子當早餐。
接下來我們一起盤點那些錯誤的吃早餐習慣。
1.油炸食品
早餐習慣:
傳統風味早餐:如油條、油餅,豆漿等;
西式早餐:漢堡、炸雞、裡脊餅等。
危害:
食物經過高溫油炸之後,營養素不但會被破壞,還會產生致癌物質,同時,用來油炸食物的油經過反覆加熱使用後,也容易產生各類致癌物。
案例:
曾有篇報道說:6歲的小男孩因媽媽沒時間做早餐,長期食用路邊攤的裡脊餅,導致亞硝酸鹽中毒,患上了腎衰竭。
建議:
早晨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偶爾吃的時候,要多注意補充水果和蔬菜。
2.隔夜飯菜和熟食滷菜
早餐習慣:
剩飯菜加熱,或剩飯菜炒飯、剩飯菜煮麵條等;或者買了熟食滷菜讓孩子食用。
危害:
隔夜飯菜和熟食滷菜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不要驚訝熟食滷菜為什麼會有亞硝酸,因為熟食滷菜一般都是頭天晚上做好了,第二天再拿出來賣。
案例:
2016年11月,兩個孩子吃了媽媽買的鹽焗鴨翅後,腹痛得滿地打滾,醫生診斷後認定為亞硝酸中毒。
建議:
儘量避免吃隔夜飯菜和熟食滷菜。尤其是隔夜蔬菜,如果想把剩餘飯菜做早餐,一定要封存好放入冰箱,避免細菌侵入導致變質,再次加熱時一定要熱透。
如果因貪圖省事,或捨不得倒掉剩餘飯菜,結果吃了影響健康,反而得不償失,因小失大,倒不如吃多少,就做多少。
3.零食、方便麵等快餐食品
早餐習慣:
各種零食,如雪餅、餅乾、巧克力派等;或者各類方便麵。
危害:
大部分的零食主要原料是穀物,雖能在短時間內提供能量,但很快會使人體再次感到飢餓。
同時,零食和方便麵中都含有各類添加劑和防腐劑,長期食用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案例:
2015年,重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收了一位年僅5歲的肝癌患者,主治醫生在排除各方面的因素後,發現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只是從小就愛吃方便麵、火腿腸等各種零食,半年之後,不治身亡。
醫生明確指出: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與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無關係。
建議:
不宜以零食、快速食品代替早餐。
4.運動型早餐
早餐習慣:
各種早餐拿在手上邊走邊吃……大人孩子起得晚,為了趕時間,邊走邊吃、邊坐車邊吃是極為常見的。
危害:
乘車、走路時吃東西,第一不衛生;第二因為趕時間咀嚼不細,導致消化不好,而且容易發生嗆食、咬舌,尤其是乘車吃帶核的東西,更易發生意外;第三因為注意力集中在吃上面,容易忽略交通安全問題。
案例:
2009年7月,香港一名孩子在西灣河邊走邊吃魚蛋燒賣,突然噎喉窒息,因無法說話求救,路人未能實時施以援手,及至他不支倒地才有人報警,救護車到場時少年已昏迷,送院後危殆。
建議:
早起15-20分鐘,在舒適的環境下,細嚼慢咽享受早餐。避免上學路上邊趕路邊大口吃早餐,如果實在無法避免,一定不要囫圇吞棗和注意交通安全。
事實上,拋棄這種習慣才是最根本的做法。
5.冰涼飲品與辛辣食物
早餐習慣:
早晨給孩子喝涼蔬果汁,或者給孩子吃辛辣食物。
危害:
人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而過於辛辣的食物,則刺激孩子食道的內壁,吃完後會令他們心痛,並增加胃的負擔。
建議:
儘量不給孩子喝過涼或辣的食物,溫度適宜,對孩子更健康。
考前一日三餐如何搭配
益腦食物適當吃
推薦食物:各種魚類、核桃、杏仁、花生、芝麻
考前營養配餐的主要原則就是保持常態,即考生餐飲不應發生劇烈變化。如果突然增加許多高脂高糖的食物,或將一些陌生的食物添加入日常菜單中,則可能會導致考生腸胃不適應,甚至誘發更為嚴重的症狀。
在日常飲食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食物中可適當增加一些有助於大腦思維的食物。大腦的正常功能有賴於及時供給足夠的糖類、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
DHA含量高的魚類有:鮪魚、鰹魚、鮭魚、鯖魚、沙丁魚、竹莢魚、旗魚、金槍魚、黃花魚、秋刀魚、鱔魚、帶魚、花鯽魚等。在考生飲食中,可以用上述魚肉替代部分畜禽肉。此外,核桃、杏仁、花生、芝麻等食物中所含的α-亞麻酸可在人體內轉化成DHA,用它們製作一些相應的粥糊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減壓食物吃一點
推薦食物:肉類、動物內臟、魚、貝殼類、蛋類、食用菌
研究表明,有的食物具有直接減輕人心理壓力的作用,使人們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更集中。
B族維生素可以調節內分泌,鬆弛神經,其中,維生素B12能改善記憶力,抑制精神抑鬱,其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等。
食用菌不僅質地柔嫩、風味獨特,而且含有相當高的蛋白質,含有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多糖類、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並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纖維素,除藥用功能外,食用菌還有調節內分泌、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等功效。可以在考生的食譜中添加一些香菇、蘑菇、平菇、黑木耳、白木耳。
此外,中醫建議,可採用芳香和辛辣兩大類食物來緩解焦慮,辛辣的食物有辣椒、生薑、芥末、蔥和蒜等;芳香類的有玫瑰花、茉莉花、菊花、薄荷、豆蔻、砂仁等。
安睡食物助好眠
推薦食物:奶、蛋、魚、肉、大豆
考前一周,壓力往往令考生難以入眠,因此不少家長會想很多偏方,甚至依靠安眠藥來幫助考生入睡。其實,要睡個好覺,在餐飲上必須注意晚餐。
現在一般家庭晚餐往往比午餐更為豐盛,考生會不由自主地多吃。事實上,考生晚餐並不適合吃得太飽。如果晚餐吃得太飽,特別是攝入了大量油膩的食物,很容易使考生在飯後產生倦怠感,從而影響晚餐後的複習效率,導致複習時間延長,還可能影響正常休息。晚餐一般吃到八分飽即可。
夜宵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一些餅乾,或者喝上一碗紅棗蓮子羹等。吃夜宵的時間應安排在睡前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之間,太早太晚都不利於順利進入睡眠狀態。
主食蔬果不可少
推薦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也非常重要。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血糖是大腦唯一能直接利用的能量,其最主要的來源同樣是碳水化合物。因此,考生每頓飯都應有一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饅頭、麵條等。
考生每天還要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證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攝入。維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鐵在體內的吸收,還能增加腦組織對氧的利用。水果和蔬菜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一般一至兩個獼猴桃就能提供考生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蔬菜越新鮮含維生素C越高。烹飪時也有講究,如果先切後洗,蔬菜切斷面溢出的維生素C會溶於水而流失;切好的菜要迅速烹調,放置稍久易導致維生素C氧化;烹飪蔬菜時,宜急火時短,因為維生素C加熱過久會受到嚴重破壞。蔬菜和水果含有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蠕動,能夠減少食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考生的飲食應當重視,但不宜矯枉過正。只要注意一些小原則,進行一些小調整,即可幫助考生補充充足的營養。不用搞那麼多玄虛,也不用大費周章,只要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而且吃好就行。
考試期間食譜巧安排
1、不要吃平時沒有吃過的食物,因為孩子考試期間比較緊張,容易發生腸道不適,甚至腹瀉。所以,考試不要大變食譜,還是待孩子考完試再犒勞孩子吧。
2、不要吃煎炸食物,每餐吃足,但不能吃的過飽,如果過飽,腸胃負擔過重,會影響大腦供血,孩子考試容易犯困,也影響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敏捷度。
3、考試休息期間,不要喝飲料,飲料有利尿作用,也會影響孩子的考試狀態。而且飲料含糖比較高,容易導致孩子血糖的驟升驟降,也會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
4、考試期間,儘量讓孩子喝常溫的白開水或礦泉水,少喝冰鎮水,包括冰鎮西瓜都要少吃,寒涼容易引起孩子腸道的應激反應,而且,也容易導致孩子腹痛。女孩子如果月經期間,還容易引起痛經,這孩子怎麼考試。
5、考試期間不要吃豆飯、地瓜飯了,容易漲肚,影響消化和睡眠。
6、條件允許,孩子最好回家吃父母做的飯,住賓館的話,最好家長做好飯菜送去。如果在外面點餐,就怕口味、鹹淡孩子不適應,如果吃不好,營養攝入受到影響,就會影響考試的發揮。而且,外面的食物衛生條件很難保證,如果吃壞肚子,就麻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