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版的幼升小,公立和私立哪個更操心?

@ 2019-09-25
"

我們擇校的心路歷程,也有不少轉折。雖然英國和中國的國情不同,但是父母們對於學校和教育的操心程度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們有興趣,聽我聊聊英國的幼升小,也看看英國的父母是怎麼遭罪血拚的,你們就知道,不管地域,大家都在同一個戰場上......

英國土地上的「幼升小」血拚

以前總聽到國內虎媽狼爸們的各種雞血故事,對入學擇校的各種焦慮,深覺中國的孩子和父母壓力山大。我慶幸著自己生活在英國,想像著一個父母和孩子都放羊的童年。

可是孩子越接近學齡,就越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英國的父母們和國內的父母們是一樣一樣的:學區還是私立,為了孩子的擇校都得削尖腦袋、操碎心,想盡各種路數,再把荷包翻個底朝天。

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焦慮學校的事,在這裡也是挺普遍的情況。甚至很多計劃長遠的家庭,是先選定了學校、買好了房子,才計劃懷孕的......

所以英國也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凈土,倫敦尤其是個僧多粥少、競爭激烈的地方。

英國孩子4歲就上學了,比中國孩子還早3年。雖然頭兩年也是以玩為主,但是作息、紀律、服裝都是學校的規範,和幼兒園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我有點心疼英國孩子們的童年這麼短。其實老大Suki因為是9月份生,上學已經算晚的,多撒了一年野。妹妹Sula是夏天寶寶,我更心疼她比姐姐少過一年混世魔王的好日子。

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在哪個國家,父母們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殫精竭慮,想要為孩子爭取最好的。

英國公立小學的學區奧秘

英國同樣也有「學區房」的存在,比中國有過之無不及。

比如倫敦的公立小學,是衡量從家到學校距離來錄取學生的,在地圖上、從家到學校畫一條直線,用尺子比著讀數的那種「衡量」!

以小學為中心、以前一年所錄取的最遠的學生的家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這個圓內就是「學區」。

公立小學也分為「傑出Outstanding」和「優秀Good」。但凡是「Outstanding」的小學,學區的那個圓都會小得令人髮指,有幼童的家庭,都會拚命想到擠進這個圓里來,以致於倫敦「學區」內的房價越來越高,學區的半徑也越來越小。

話說我們是十年前搬來這裡的,那時我和老R還屬於科幻青年,完全沒想過要孩子,更沒考慮過學區這種事。後來我懷孕了,才恍然大悟自己撞了大運了買的竟然是學區房,我們家附近有3個outstanding的小學。所以對入學擇校這件事我一直沒有太焦慮,起碼不用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樣,得硬著頭皮賣房買房,希望能夠擠進學區。

但是學區的那個半徑每年都在變化,你今年買了學區房,孩子明後年該入學時,有可能就已經被擠到學區外了!所以買學區房也是有風險的,除非就是在學校門口,花重金買個「雙保險」。

比如我家旁邊那個很受歡迎的」Outstanding」公立小學,四年前我家還在這個學校的學區內(半徑400米的圓),結果這幾年地價飛漲,引得開發商拚命在小學後面蓋高聳的公寓樓,搬入的全都是衝著這家學校來的家庭,一大群適齡的學童申請學校,結果到了今年,學區的半徑就只有280米了!我家到這個學校走路4分鐘,竟生生被擠到了學區之外!

公立學校的學區競爭就是這麼恐怖。這類故事,你們也都熟悉吧?

英國的私校是怎樣的存在?

倫敦大多數的中產家庭,家有適齡學童,都是面對著這樣兩個選擇:是花錢買好學區的房子呢,還是花錢進入私立學校呢......

無論哪種選擇,操碎了心都是唯一的命......

我們本來是比較堅定地想讓孩子去家附近的公立小學,但是聽聞了離家驅車15分鐘處有個近200年歷史的、校園廣闊的私校,各種好口碑,就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這一看,就動了心。

歷史悠久的古老校舍、與森林銜接的優美校園、哈利波特的電影曾經在這裡取景;超高的師生比例、吸引人的牛津劍橋錄取率、多種多樣的俱樂部、完備的音體美設施、彬彬有禮的學生.....這些和家門口的公立學校相比,都像是另一種存在。我和老R看到了自己學生時期夢想的校園,隱隱地希望女兒們能在這樣的環境成長和受教育。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和老R都在進行拉鋸戰,糾結於是選擇家門口的Outstanding公立小學呢,還是車程15分鐘的古老私立學校。

我甚至還寫下了各自的優缺點、權衡利弊、比較各方面的「操心指數」,希望能夠最終決定一個能夠少操點心的學校......

公校 VS 私校,哪個更操心?

1. 距離與社區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0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4

對於距離這一點,公立學校妥妥地贏了。

我家旁邊的公立小學,只有走路3分鐘的距離。

即使得到私校錄取通知書之後,我們也很難割捨公校在距離和社區的便利。孩子們幼兒園的很多好朋友都去了這家公立小學,我們這幾個家庭可以一直保持社交歸屬感。這也是我們最留戀的一點,因為過去的四年里,我們周末相聚最多的就是這幾個家庭,都已經成了很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去公立小學,同學們都會住在附近、走路距離的地方,對於家庭的社交、孩子友誼的保持都特別方便,這種社區感是很珍貴的。

然而私立學校是沒有學區的,很多人為了心儀的好私校,可以驅車很久送孩子到私校,孩子們在放學後不太容易社交,家庭也都不在同一個社區內。而且對於接送孩子來說,每天來回30分鐘的車程,對生命也是一種浪費。上學放學的高峰時期,校門口停車還是個大問題,堵車就更別說了!操心啊操心!累就一個字。

2. 錄取率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1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5 !

這一點,也是公立學校穩贏了。只要在學區範圍內,孩子就肯定會被公立學校錄取,沒有面試,完全按照家與學校的距離遠近而擇生。當然,也有之前說的,前一年以為自己在學區內、後一年就被擠出學區的情況!

但是到了倫敦的私立小學,「錄取」就會是一件分分鐘逼死人的事了!優秀的私立小學的入學競爭非常可怕......

近些年國際學生增多,申請英國私立學校的學生逐年攀升,私校招生的條件越來越苛刻,而且想招誰、想怎麼招,學校可以隨心所欲。

有些私校沒有面試,但是要名額排隊,很多父母都是孩子剛一出生就把孩子的名字放在排隊名單上。

更多的優秀私校是要面試的,因此打定決心想讓孩子去私校的父母,都會像打了雞血一樣備戰,也經常會一口氣申請5、6家私校,看哪一個能有好運得到錄取名額。我們因為一直在公立和私立之間搖擺,所以最終只申請了這一家私校。

比較扭曲的那種是要面試父母的私校,我們很難接受那種要看父母是否體面才接受孩子的學校。

我們喜歡的這所私校,不用面試父母,只要面試學生。但錄取率同樣是喪心病狂!面試的當天,老師才告知說,申請的孩子有296個,最終選32個學生,9:1的比例!

話說,面試3~4歲的孩子,這和笑話有多大區別呢?

私立學校認為以他們的閱人無數的經驗,45分鐘的測試,就能夠判斷出一個孩子的潛質是否適合這個學校。

但是我真心懷疑!這個年紀的孩子會狀況百出,基本上,孩子當時的45分鐘是什麼狀態,就決定了這個孩子之後十幾年的學涯,這科學嗎?如果當時孩子情緒不好,不樂意跟老師進屋面試,那不管這孩子平時多聰明大方,就都泡湯了。

所以對參加面試的學生父母來說,這個過程如同撞大運、中彩票,求老天讓孩子當天表現好。

好吧,我們也是闖過私立學校面試關的,如果你們感興趣這個話題,我們可以下回分解。

(Suki面試回來,心情還不錯)

3. 校園與設施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4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0

當然私立學校也各有不同的規模。但是大多私立學校都有自己的體育館、游泳池、足球場、劇院、音樂樓、藝術樓、網球場、科技設備中心、食堂等,我們喜歡的這家私校尤其校園廣大,甚至還擁有一片森林。

在學校的校舍和設施方面,畢竟私校的財力雄厚、財政自主管理,公立小學是難以與之匹敵的。比如公立小學的學生要去上游泳課,通常就要全體坐校車到附近的社區體育館進行。

然而有利就有弊,也是這個原因,很多私立學校都只能選址於倫敦的郊區,為的是能夠擁有更廣闊的綠地。因此私校往往比公校距離更遠,要驅車接送,不像公立小學,雖然校園不大但是就在家門口,孩子不用消耗童年在路上。

4. 師生比、教育力度與學業壓力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5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1

倫敦的公立小學,通常是一個班30個學生左右,兩個老師(一個班主任、一個助手),師生比大約是15:1。

以我們申請的這家私立小學為例,一個年級一共招32個學生,分成兩個班,每個班是16個孩子,兩個老師,師生比是8:1。

這樣高的師生比,確實能讓孩子得到很多學業上和生活上的關注和照顧,老師也會更好地注意到每個孩子的不同發展、因材施教。

教育力度上來說,私校也比公校超前很多,通常的學習速度要比公校快至少一年。老師對於孩子的學業,也抓得比公校嚴格。

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孩子去公校的話,孩子雖然看似輕鬆、作業更少,但父母要對孩子的學業更操心。如果父母不上心的話,可能真的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學了些啥......所以英國人都說,選擇公校的話,就得拼媽,如果媽媽全職工作管不了孩子,那就只好祈福有個自覺愛學習的孩子了。

私校則不能夠容忍學生的懶惰,競爭的氛圍也對孩子是一個鞭策,學習抓得很緊。私校孩子的父母可以更信任學校來掌管孩子的學業,但當然也不能不聞不問,私校很在意父母參與孩子成長和學習。

這「操心指數」中的1分,是來自孩子學業的壓力。私校本來就是擇優錄取學生,孩子之間的競爭當然很厲害,如果是好學、抗壓能力強的孩子,會在私校里激發出潛能,如果是本來速度就慢一些、抗壓能力弱的孩子,就可能在競爭中有失敗感。這需要父母尤其小心。

5. 音體美等學科外教育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4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0

這幾年,英國的公立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科成績的攀比,政府取消了不少學科外的音體美方面的資金,學校的投入也越來越少,這是件很可惜的事。

私校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它的「學科外教育」。

私校往往更注重打造一個全面的孩子,並深深認可「音體美」對一個孩子心靈、智力和身體成長的重要性。

我們考量過幾家公立學校,課外活動俱樂部有十個左右。比較大的私校的俱樂部,可以達到近百個,無論這個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長和興趣,都可以找到發展的土壤。

比如這家私校,音樂課極受重視,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學生必須選擇一樣樂器,並有一對一的樂器教學。戲劇課、中文課,都在學科內的必修課中。

學科外的俱樂部更是五花八門,從低年級的樂高、手工、烹飪、合唱、網球、游泳、芭蕾等,到高年級的擊劍、板球、編程、科學等等,應有盡有。

6. 學費與父母的投入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2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5 !

這個方面真沒得說,公校是免費的!這一點實在太吸引人了。英國的幼兒園是付費的,而且很貴,所以往往當孩子4歲進入了公立小學,家庭經濟就會忽然寬裕很多,一下子多出了不少度假的預算!這真的是很美妙。

英國私校的學費,會讓大多掏腰包、查銀行帳戶的父母倒吸涼氣。尤其如果是兩個孩子,會是很大的經濟壓力。不僅是學費,私校還有很多其他的額外費用,比如我們這周收到了私校發來的服飾清單,Suki入學以前有24件衣服裝備要購入!全都是高質量的好料子......還沒踏進校園就要開始燒錢了。

教育上省點心,花費上就得更操心。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得等量交換。

當然,說到投入,其實也要把父母的時間付出劃入到考量當中,這也是成本。

所謂「公校就要拼媽」,因為公校的興趣俱樂部比較少,孩子們3點半放學以後就沒什麼事了,如果想要孩子有充實的課外活動,當媽的就得花時間,帶孩子去各種興趣班。這些班還在不同的地方,每天都像趕場一樣。耗時耗力,這也是不小的成本。選擇合適的興趣班也是非常燒腦的事,況且花費也不便宜。如果爸媽都得全職上班,那就要雇保姆接孩子、送興趣班,那也是一筆花費!

而很多私校都提供豐富的俱樂部,大部分俱樂部費用包含在學費中。孩子的興趣特長都可以放學後留在學校俱樂部培養,不用家長帶孩子到處奔波。有時,孩子可以在俱樂部玩到晚上六點,可以在學校吃飯,接回家以後直接睡覺......孩子玩得充實,爸媽也不用犧牲工作時間,還不需要四處趕場,這也確實是非常吸引人的優勢啊!

7. 中考壓力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5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1

英國的公立小學,通常是從4歲學到11歲的。孩子們11歲面臨全國統考,一到了這個年紀,全家都壓力山大,操心指數直接爆棚!

私立學校的制度各有不同。有的私校是4-11歲,有的是4-13歲,有的是7-18歲。我們申請的私立學校是4-18歲的。也就是說,一旦4歲進入了學校,那麼一直到18歲的14年間,都不必太被統考的陰影驅趕......當然,如果孩子11歲時想要去不同的學校,也是可以參加考試而離開,但起碼,想要留在本校都是可以的。

也是這個原因,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4歲時削尖了腦袋進入私校。雖然4歲時的面試匪夷所思,就跟抽彩票差不多,然而一旦進入學校,就幾乎是一勞永逸,孩子今後的考試壓力就會小很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全面發展上。

也有不少家長想在孩子在7歲、11歲和13歲時進入私校,但這時私校的門檻就更高了,經常都是幾百個申請競爭二十個幾名額!孩子不得不正式備考和參考。

3、4歲孩子的面試,雖然對家長來說很焦心,但孩子沒感覺啊,不過就是去玩了一把。7歲、11歲、13歲考私校,孩子就會很辛苦,對毅力是個考驗。尤其是公校出來的孩子要花大量時間追學業,因為私校的教學速度比公校快了至少一年。啊,我想想都覺得替考試的孩子們不快樂!

8. 攀比、學生成分與不良行為

公立學校:操心指數3

私立學校:操心指數2

公立學校的學生家庭都來自同一個社區,家庭背景相似,攀比現象不嚴重,種族情況也是反映了社區的狀況。但是父母也要對學生的行為操心,因為每個社區都會有一些父母不太管教的孩子,他們在學校的紀律性也會比較差。公立學校對紀律的管教程度比私校寬鬆很多,如果孩子傳染了壞學生的不良行為,這份操心最後還是得落到父母身上。

私立學校,在選擇學校時要很慎重,不要盲目選擇那種富人云集的私校,攀比的氣氛會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這是父母要操心的地方。還有種族成分,最好也是反映出社區的真實平衡,別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弱勢群體」。我們也是很小心地求證了這兩點,選擇的這家私校以中產為主體,種族成分非常平均。

紀律方面,私校是非常嚴格的!不僅學生不能在學校里有不良行為,出了校門,只要穿著校服搞事情,就會被處分。吸菸、喝酒、買賣,都會被勒令退學,校園內甚至不准出現手機等電子設備!

從服裝上都能感受到私校的各種嚴格,所有服飾都得統一,連髮帶發卡都不能戴自己的。總之,校規嚴格的方面,以後我的體會會越來越深吧。

好了,我乖乖在紙面上給公校和私校的種種優勢和劣勢評了分,那麼看看結果吧!

合計:

公立學校的操心指數:24分!

私立學校的操心指數:18分!

看來還是進入公立學校更操心呀!

當然進入私立學校也不省心!

於是,最終我們為Suki決定了進入這家私立學校。畢竟,能被錄取就很不容易,不想要辜負了這份好運氣......

Suki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她總記得這個學校有個游泳池,一想到就很興奮。她還很期待中文課,就好像老師會比媽媽教的好似的......

我其實是有點嫉妒她的。我也多麼希望自己的童年能夠在這樣的菁菁校園度過,能夠有這麼多的俱樂部等著我去玩。父母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去實現自己對教育的嚮往和心愿。

下個月,學校全年級的32個學生和家長會到校報到。我們想一想都覺得奇妙:如果她會在這個學校從4歲待到18歲,那麼下個月她可能會遇見幾位「一輩子的朋友」。也會有些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要打至少14年的交道......

現在,我們一邊為Suki的好消息而高興,一邊又擔心起來:老二怎麼辦呢?這個學校是沒有兄弟姐妹的優先錄取的。我看著Sula,她是一個非常抗拒陌生人的固執寶寶,面試時才剛三歲出頭。我怎麼也想像不出她要如何在9:1的面試競爭中勝出......如果兩個孩子最終去了不同的學校,光是「兩地接送」這一點,就能把自己活活折騰死。光想著,我就打起了冷顫......

唉,我以為我逃到英國來,就能夠悠閒地省省心。居然錯了。天下沒有不操心的父母,這是一條不歸路。

你們呢?是不是也為孩子的幼升小操碎了心?不管怎樣,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航行,有這種一起面對風浪的陪伴感覺,不孤單......

英倫雲小學通過線上整合優質英國小學資源,讓孩子在國內也能體驗正統英國小學課程和真實的課堂。更為孩子提供英語語言訓練、入學測試、申請和註冊、預約面試、參觀學校、辦理寄宿監護服務、體檢、簽證申請等一系列服務。如果您的孩子有相關的需要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