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王晶執導、金庸編劇的武俠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票房定格在1043港幣,相對於5000萬的高昂製作來說,這個成績無疑撲街。
之前說過,精緻利己的王晶,創作只向市場妥協,影片慘澹收場及時止損,放棄了拍續集的打算。
片尾處,趕回武當山的張無忌,救下了師公師伯,擊潰朝廷一夥,廢掉宋青書的武功。
功虧一簣的趙敏絲毫不慌,伶牙俐齒全身而退。
留下了影片最後一句台詞——
「張無忌,你還差我一件事
你給我記住
要想救六大派,就來大都找我吧!」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鴿,就是26年。
跟朋友聊天,每每提到它,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什麼時候拍續集?」
以及...
張敏騎在白馬上的那一回眸,紅衣嬌憨的邱淑貞機靈搞怪。
它不在江湖,江湖卻一直在等它赴約。
改編不是瞎編,戲說不是胡說
六老師這句膾炙人口的slogan,其實一早就被王晶掌握了精髓。
《魔教教主》的故事框架,跟原著《倚天屠龍記》大差不差,說白了就是主人公張無忌的成長之路上,被捲入江湖紛爭和家國情義之中。
但妙就妙在火候剛好的改編。
王晶的招牌是什麼?
是惡搞,是無厘頭。
在他眼裡,萬物皆笑料,神梗如浪潮。
拍攝前一年,王氏搞笑曾嫁接到兩部《鹿鼎記》上,笑果不錯;
評論界說,你這種惡搞,金庸江湖也就韋小寶能玩玩兒。
王晶偏不信。
到了相對沉重的《倚天屠龍記》上,照用不誤。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毫不誇張地說,過去這麼多年,片子裡不少橋段依舊經典。
開場前10分鐘,觀眾對倚天人物的既定印象就被打破了。
比如,提到張三丰,大多數人的反映是仙風道骨的清瘦老頭,隨時隨地可以羽化登仙。
誰也沒想到,這裡的張三丰,竟然找來洪金寶出演。
光看這張臉,多少人就憋不住笑了;再看他自帶「大茶壺」氣質的身材,風陵渡那個少年一秒成了油膩老頑童。
不注意自我保養也就算了,武當第一大神的行事作風也頗為詭異。
比如他100歲生日那天,五大門派前來,名為祝壽,實則是在逼供屠龍刀。
一頓鬧騰後,雙方撕逼大戰一觸即發,眼看好事兒成壞事,滅絕師太咄咄逼人,老頑童不開心了,報復的方法,竟然是掌摑...
好歹人家也是峨眉派的師太,江湖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一個身子清白的黃花老閨女,被你這麼給幾個嘴巴,這臉往哪兒放?
這種改編,在照本宣科的讀者眼裡,是大不諱;
可對於奔著「喜劇」前來的觀眾而言,就是意外收穫。
除了張三丰,周芷若的全程黑化也是亮點。
提到《倚天》,書迷們討論的重點,永遠逃不出張無忌的N角戀。
到了一部90分鐘的電影里,索性化繁為簡,別扯太多兒女情長。
於是周芷若從出場開始,就與宋青書勾結;
中半段對張無忌的美人計完全出於惡意;
最後背後捅一刀也自然而然。
周芷若的粉絲在這裡要委屈了:我們一個碧玉女孩,怎麼就成了邪惡蕩婦了?這個我們放在後面聊。
除了主角,龍套們也沒逃過惡搞的命運。
最後決戰時刻,青翼蝠王韋一笑要吸血,堂堂華山派二老的表現也是讓人噴飯的點睛之筆。
青翼蝠王::我吸干你們的血!
華山二人:我們是紅十字會的!我們是負責救人的。他在滴血,揍他!
青翼蝠王:你們兩個不是負責救人的嗎?
華山派二人::我們專治性饑渴,還有投錯胎。
青翼蝠王::投錯胎怎麼治?
華山派二人: 掛了你,讓你重投胎!
接著,二人說出一看就是王晶獨有的「鹹濕」台詞——
男的脫下戒指項鍊, 女人脫下肚兜內褲,不然個個沒命!
張無忌後來罵道:堂堂華山派怎麼出了你們倆敗類。
果不其然,多年以後,名門正派紅十字會,也出事了。
正邪兩字,原本難分
恰到好處的改編,是電影之於原著的突破;
但惡搞也有底線,火候一大,就容易燒焦。
好在《魔教教主》沒有越過紅線,90分鐘的故事內核,還是江湖俠義。
與《笑傲江湖》類似,張無忌一路打怪升級、捲入幫派家國紛爭,講得道理也是「正派」與「邪教」的廝殺。
根據經驗,那些口口聲聲以「正派」自居的人,大都是岳不群之流的偽君子。
影片開頭,張三丰壽辰。
眾多正派對張翠山夫婦緊追不捨,名義是匡扶江湖規則,內里無不想拿到屠龍刀號令江湖,接受權力的腐蝕。
中段,光明頂。
那些同明教大戰的名門正派之中其實多的是為忘恩負義、寡廉鮮恥之徒,除卻一些少林高僧和武當五俠,能夠被稱為正人君子的一個也沒有。
這時,古怪老頑童終於露出了自己的大師品性,張嘴就是全片的精髓——
「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
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
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教,邪派眾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這種正邪之分,放在今天人們的生活中,就是所謂的「人設」「貼標籤」。
吳伯凡曾說,每個人的裝束,都是一面無形的大旗。
穿衣服,3分自己穿,7分給人看。
給人看的同時,就是在表達自己的社交屬性。
你在朋友圈,給一條奢侈品廣告點贊,想表達的意義,無非也是自己跟這款奢侈品已經產生關係;
你刺著花臂戴著耳機,向外傳達的也是自己的高逼格。
在單個人的認知里,這些認同的審美,就是片子中說到的「名門正派」,那些看不慣的,就成了波斯傳入的邪教。
所以,當我們看到公車上全身刺青戴金鍊子的青年,給80歲老頭老太讓座時會感到震驚。
這份震驚的來源,就是不自覺地給人貼上的標籤。
所以這幾年,明星們預先籌備的人設,會屢屢崩塌。
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教。
張翠山出身名門,殷素素來自魔教。
二者的產物張無忌,自然不能用「出身」決定論。
你給他扣上大魔頭的帽子,人家救了多少次過路之人;
你說他是道德衛士,原著里的張無忌偏偏又是出了名的大騷包。
片子裡的滅絕師太,像《芙蓉鎮》里的整天搞運動的女書記,像《青蛇》裡面的法海。道德權威賦予了他們心狠手辣的權力,可表面上要消滅邪魔外道,其實都藏著私心。
對付虛偽,惡搞反諷最直接有效,也最痛快淋漓。
多年以後重看《魔教教主》,多少人被打臉,它用戲謔的方式告誡現代人——
摘下有色眼鏡,別給他人貼標籤。
26年了,觀眾究竟在等什麼?
《魔教教主》的故事止步於張無忌學會太極拳解救武當山。
電影就此埋下兩個大坑:
首先,是張無忌答應趙敏「不違背良心,不違背江湖道義」的第三件事。
張敏飾演的趙敏,無人不愛。
她的英氣十分符合趙敏蒙古刁蠻郡主的人設,她的深情又非常符合給張無忌做「小魔婆」的角色轉變。
電影中對張無忌的花心描述的並不多。
但誰都知道,也只有趙敏這樣的妖女,才能降住張無忌的蘿蔔花心。
回想原著,趙敏從肩負挑起宋國內戰,到最後為一人畫眉的,這種轉變,是由外而內的。
說俗一點,叫收心了;說雅一點,因為一個人,關上整個世界的門。
反觀周芷若,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從一個小道姑,到峨眉派掌門,再到妄圖統領江湖的女魔頭。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周芷若心心念的,是皇后。
她的轉變,從內向外。
說雅一點,張無忌為她打開了更多扇門;說俗一點,張無忌是他的墊腳石。
趙敏,從廟堂之高,走向了江湖之遠,而周芷若卻相反。
光明頂之戰過後,明教眾人躲進聖墳。
張無忌刻意用九陽神功,抹掉了陽頂天在牆壁上留下的乾坤大挪移心法。
觀眾都知道,你張無忌身懷九陽神功,眾人即便看到心法,也不可能在短時間煉成,威脅你教主的職位。
但張無忌還是選擇了毀滅。
大有「千秋萬載,一統江山」的東方教主之氣概。
朱元璋揶揄:張教主你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這一處,看似閒筆,實則就是日後朱元璋登基後誅殺近親的真實寫照。
權力對人的腐蝕,自古有之。
按照這個路數,續作里張無忌偽善的嘴臉很快被扒光。
這就是電影埋下的第二個大坑,也是最初將周芷若徹底黑化的原因:
大家雖然青梅竹馬,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王晶把張無忌給塑造的野心勃勃,多半是借了張無忌在「色」上的野心,補了他「逐鹿天下」的野心。
記得誰說過,動物鬥爭的本質,都是在爭奪更高的交配權。
《魔教教主》弱化兒女情長,卻對爭權奪利刻畫頗深,想必跟這句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了這麼多電影的好,但對於重啟這部《倚天》,還請影迷保持審慎。
一方面,26年後,想要再湊齊這麼一票人馬實在太難了;
另外一方面,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王晶,很難保有這種靈機一動的創作狀態了。
如果還是《澳門風雲》一路貨色,還請手下留情。
這份遺憾之美,我們默默收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