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是一座被稱為」好吃「的城市,因為在那裡有很多福建人……和海南人、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等等的後代啦。
好吃的檳城,不止汕頭街。檳城汕頭街上的芽菜雞,肉骨茶,蝦面,cendol冰,四物湯等等,固然好吃。不過在熱門打卡點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美食隱藏在大街小巷。鹹魚拋磚引玉,分享幾家上次在檳城逛吃的小店,不打廣告,有興趣的朋友搜店名都可以找到地址哈。
一大早,汕頭街還靜悄悄的時候,在著名的芽菜雞對面的小茶館喝了早茶,六碟點心加茶位27馬幣,被這性價比嚇到了。食物不功不過,但吃到有點像小時候廣東茶樓的古早味道,而且還是自己動手的自助服務,和本地人一樣吃個早茶看街邊人來人往。
老青屋蝦面,鮮到無朋友
檳城的福建蝦面是必須打卡的,城內好吃的蝦面檔很多,我們去吃的這家」老青屋茶餐室「據說是老字號,湯底的蝦味又濃又鮮但不腥,米線與麵條混搭口感很不錯。有5馬幣和8馬幣大小,我這種漁村出身的吃得很過癮。賣茶水飲料的孟加拉小哥一見我們就笑得很燦爛,原來是我們住的民宿的員工,晚上就在這邊兼職,出外打工的人都勤快啊。這店裡的肉骨茶,湯河粉也還ok。
海安的清淡版蝦面
也有像上面這碟一樣,清淡一點的蝦面,出自下面這家其貌不揚的」海安「。
帶個海字的店面,多數就是海南鄉親開的啦
別看這家店門面簡陋,」海安「據說是檳城最早的一批海南咖啡店——Kopitiam。海南人是馬來西亞幾大華人民系裡來得最晚的一支,其他行業都已經被先來的華人占據,於是很多海南人先是給英國人打工當幫傭,後來學了西餐製作方法後,很多海南人進入餐飲業開店賣咖啡、kaya吐司,麵包等等,所以東南亞常見餐廳店面寫著大大的」海南咖啡「字眼。
看店招就知道是老店了……
西公園飯店,這也是一家頗有些偏僻的本地小餐館,做的是馬來家常菜,多數是本地人光顧。吸引我來的是以下幾道菜:
蝦醬炸雞翅
這家老店的第二任店主,本來在英國留學讀建築,作為長子回家繼承老餐廳,在延續老味道的時候,將檳城最出名的蝦醬與炸雞翅融合,咸香提味,味道特別又脆韌, 如果是蝦醬愛好者會嚼得起勁,蝦腥味並沒有過分濃烈,可以放心點上桌的。
咖喱魚
這款是去的都點的,但實話說咖喱味並不夠香濃,但是份量真的很實在……魚肉和配菜都很多,適合送飯……
阿森蝦Asam Prawn
阿森蝦適合重口味,用了很多黑醬油,這家的阿森蝦口味上可能偏甜,勝在蝦的份量尺寸也是很實在的。
紫菜湯
這道紫菜湯,真的有小時候老阿媽做的味道,就是老家的紫菜湯味道,說是湯,其實料滿到說是羹更適合,一整碗的雞蛋紫菜魚丸,糖水反而沒多少。
偶見廣東醬油老品牌
出門時候看到牆上掛著廣東某醬油老品牌的忠誠用戶感謝狀,這得是用了多少年呢?聽說很多華人下南洋還經常採購家鄉的特產,原來醬油也在其中。四道菜連主食飲料72馬幣(當時匯率1.6),確實實惠。
海邊的這個諾登美食坊是無意闖入,當時正好住對面的酒店,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美食小寶藏哦。因為這一整條路的海岸線,幾乎都被沿線的酒店和私人住宅、公司會所圈起來,普通遊客看著海邊近在咫尺,卻不一定能靠近,唯有路這頭這個美食中心是一個親民的缺口。這種美食中心,大馬又叫小販中心,通常有多個小吃攤位賣不同的食物。當時轉了一圈,先是點了檳城炒粿條,那個攤位似乎很出名,貼著好些新聞報道。
炭火炒的確實火候挺夠,料也充足,吃了一半才想起拍照。
這個薄餅料是很豐富,但不如怡保的酥脆,偏綿軟一點。
有一攤檔賣的這個面好像叫板面,嘗鮮試了下,沒有蝦面那麼驚艷,似乎屬於舊時古早口味,但豆腐不錯。
這裡的燒烤就不推薦了,家裡孩子想試沙爹,但並沒有很好吃,沙爹味不明顯,只有甜味。食物中規中矩,但還是值得的,因為有免費海景啊!
靠海邊的位置要早點去占座哦
免費的海邊座位,隨便點幾個小吃,就可以坐等日落,可謂是隱匿的平民美食據點。
最後一天晚上去了升旗山,坐纜車上了山頂,本來還有點猶豫去不去,這種熱門景點通常都沒什麼意思。後來發現相比起非常相似的香港太平山,檳城升旗山性價比高出不少。同樣是高坡度的纜車,升旗山行車時間長,沿途景色豐富些,海拔也高些。升旗山山頂等於一個熱帶植物公園,要比太平山可玩性觀賞性高,而且無論是纜車車票價錢,還是山頂的餐飲價錢,升旗山都比太平山厚道多了。
山頂的David Brown's,初時看裝修還不敢進去
在升旗山頂觀景位置最高最好的餐吧,喝兩杯點個小吃就能占個位置看日落,還有現場樂隊歌手唱Live,也不過國內星巴克的價錢而已,性價比不要太高。
要說有什麼欠缺,大概是海拔略高了些,距離略遠了點點,夜景是不如香港的繁華,不過此時此刻,檳城的寧靜和美食,顯然更加吸引人。
不要只盯著大眾點評,多發掘當地美食,也是旅行的一大樂趣哦!檳城真的蠻」好吃「,下一篇繼續和大家分享檳城的甜品和榴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