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部名著的開篇最經典?最能吸引你的閱讀欲?

@ 2019-09-20
"

覺得沒活夠的朋友,可以讀一讀我的文章。

你覺得哪部名著的開篇最經典?最能吸引你的閱讀欲?(原問題)

如果,你是個善於思考的閱讀者,開篇就能吸引你的當屬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永恆輪迴是個世人關注的話題,也是個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問題,這和你是否意識到都沒多大關係。米蘭—昆德拉善於用思考的文學的語言和形象的哲理的語言纏繞一起,叫我們不同層次的人走向自己的思想,我十分喜歡,倒不因為它涉及到哲理,而是,透過文學的對人生精彩演繹,我們不得不觸摸其後精巧的哲學框架。(wm197049)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終將何往。

這個,最繞不過去的就是輪迴。一方面,我們是自己的輪迴,我們見天一味地重複著我們自己的生活,而我們的生活又越來越使得我們成為了自己。生活也好,生存也罷,有意識安排也好,無意識重複也一樣,我們在日復一日地做著我們的自己。另一方面,我們都是輪迴的使者,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成了我們這個物種的一個輪迴鏈上一環。我們做著自己,又成了別人。我們繼承了上代,我們又不由地傳播到下一代。

我們是永恆輪迴的。

在廣漠的星球上,物種就是在輪迴。地質地貌演變得慢一些,地表和物種演變得快一些。拾步荒原,我常常在想,我的腳下究竟存在著一些什麼,這層層淤積又曾經發生過一些什麼樣的事兒。都是誰來過?又是怎樣消失的?是什麼使得這曾經的繁華變得悄無聲息呢?

走在開封的夜景里,我曾不止一次想過,這是個陰氣很重的城市,也是個輪迴很明顯的城市。其實,我們腳下的哪塊兒土地又何曾不是呢?這是個很有溫情的城市,於是我終於這樣認為了。

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和我聊天,當聊到人生輪迴的時候,他神情嚴肅起來,「要是人能夠返過來再過一次多好呀」。我說,其實人類也就在不停地翻版,不過是樣態不一罷了,比如,你的孩子就是你生命的延續。他又想到當若干年後他孩子身邊的長輩都將不在,他孤零零的孩子面對偌大的世界,他臉上堆滿了悲戚。

這就是個輪迴的事實,你參與著輪迴,而輪迴的又不是你。那麼,又不得不提到關於長生的話題,你又能保證能給自己的孩子留下什麼?有人說了,生個二胎,為了孩子不孤單。但是,隨著代代演變,親人也會愈演愈生疏呢。

那麼,我們的輪迴究竟是為了什麼?輪迴不過是生物演變的樣態,不是哪個人的選擇呀。如果,你能夠長壽,你活著不過也就是自己日復一日的重複,枯燥無味的重複——最起碼對於普通的聰明人都會發現如此,於是也會厭了倦了呢。那麼,假如人都不死亡,也註定輪不到我們前來,因為我們本身就成了我們的負擔。至於戲謔的成分,可以參考方清平一個人不死亡的相聲來想像,「醫生,請您弄死我得了」。

生命和思考的本質是什麼?上天就是要我們不足的腦容量前來思考的,留點兒遺憾又誘惑多多。讓你總覺得活不夠又思不透。透徹的是什麼?透徹的是行雲流水,啥都能穿過,啥都會不留痕跡,啥都不留痕跡,啥都能參與。

如果,輪迴不存在,也就沒有這多的積累,即使我們歷朝歷代的思想,也既是我們的財富又是我們的負擔。假如你能在自己逝去以後再回來看看,你看看你是你的誰,誰又是你的你——變了樣態的你,你於心何干?!

所以,我們和不同樣態輪迴的我們,都是思想的附屬物。思想好比水,我們好比海綿,好比濕衣物,哪怕是攜帶水的綠植,我們之所以輪迴,傳承的是我們的思想。

這樣看來,思想太有意義了。反倒是肉體的意義不甚重要。就國人所處的文化環境來說,你的上輩子是什麼?你的下輩子又是誰?親緣關係在傳播若干代以後,誰都分不清楚了,只是一味地流傳。也就是說,一個種群,一個民族,又到了最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同體,也就成了無你無我。你是個順水漂來的籃子裡的嬰兒,我是個等待被家畜啃食的河岸的青草……

我們都是形態,實質都不滅。

這也太殘酷了吧?!記得當時朋友抬起悲戚的臉,這樣情不自禁地問。這就是事實,我們的關係,我們的恩怨,我們的情感,都將逝去隨風。

但是,聰明的你,我要問一個問題,既然如此,既然我們這麼看重情感或者感情,這麼看重之所以是我,是我的,以至於我愛的,有為什麼活著時候如此麻木,將死時候又如此留戀呢???

這是人類永恆的結。人類的每個人的永恆的結。「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不就只一個人說過嗎?

如果,知道輪迴,不迴避輪迴又更珍惜現在——現在你是你的你。那麼,我們實在應該清清醒醒地珍惜呀!!!

愛你想愛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兒吧。真心實意的愛,不管結果,不管回饋;死心塌地的做,不管成功與否,不管別人眼光,如果你認可的話,談的淺一點兒,你不就這一輩子嗎?!(照片源於網絡)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