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明明拆分開來也不過是樹、鳥、橋、水,這些經常能看見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卻牽動了很多人嚮往的心思。多少人為體驗詩里的小橋流水遍足江南水鄉。但是真正能夠將「小橋流水人家」完美演繹的當屬同里古鎮。
流水
同里鎮境內有大小河道近300條,大小湖盪約20個,分布全境。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
小橋
同里古橋中思本橋是古鎮橋齡最長的、也是最古老的橋,建於南宋,跨越的橋港上。「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刻於普安橋上。此外還有泰來橋、中元橋、烏金橋、永壽橋以及近代所建或者重建的太平橋等。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是古鎮同里的橋中之寶,三橋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老百姓為避災祈子求福的走三橋習俗就是這裡。
人家
最能體現人文氣息的當屬民居、街道、里弄。同里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代,五湖環繞於外,家家擇水而居。為洗涮方便,人們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閣樓,並專門備好吊捅,隨時可以取水。全長160米的明清街,條石路面依然縱橫著過去的痕跡,街兩旁的建築依然保持著明清時的風貌。街道與街道之間形成了又細又長的巷弄,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倉間弄等。
「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愜意更多的是體現在布局於其中的園林景點等。
位於鎮東北部的同里濕地公園,東南與周莊為鄰,北依澄湖,南鄰白蜆湖,是同里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書,吾心靜處吾悟吾心得菩提。」松屏石展館的「悟園」的名稱由此得來。一個松屏石天然石板畫的展館,庭院深深,古柏蔥蔥,有松石真品也有攝影作品。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高級講師馬克評價同里:「古鎮居民的現實生活與歷史建築完美融合」。這座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江南古鎮,像它曾經的名字「富土」一樣,以其豐富的歷史人文向來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人們放映著千百年的富饒和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