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品民俗,科普齊互動 玉淵潭公園邀市民共同感受佳節傳統魅力

@ 2019-09-14
"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有很多傳統的習俗,9月13日當天,記者在玉淵潭公園科普木屋外看到,20組家庭的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傳統文化體驗之旅」。據了解,本次活動分為猜燈謎、制花燈、畫兔爺、做月餅、識科普、觀展覽、憶習俗等七個環節,讓市民遊客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體驗中國文化。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今年,公園特別為小朋友準備了手工冰皮月餅,公園志願者首先給小朋友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小朋友們在故事中了解中秋節以及吃月餅的習俗,緊接著,老師開始示範冰皮月餅的做法,小朋友們聽得非常專注,都躍躍欲試。紛紛拿著模具、盤子、麵粉、餡料等工具,與爸爸媽媽開啟了「冰皮月餅DIY」製作,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參加活動的遊客朋友模仿著老師的動作,和面、加水、包餡、印模、包裝,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潤、俏皮、可愛的冰皮月餅做成了,小朋友們和大朋友們相互擊掌慶祝,或拍照曬圖,或拿在手心欣賞,內心充滿了喜悅。

在中秋燈會區,大家不僅能猜燈謎,還可以結合公園特色的櫻花文化,製作月兔、櫻花等造型各異的中秋花燈。上百個帶有傳統中秋文化、地域文化、植物科普常識等內容的謎面,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有的在熱烈的討論、有的在冷靜的思考、還有的則悄悄地拿出手機在求助「百度君」。據了解,中國燈彩藝術歷史悠久,從漢武帝時期,在宮廷就形成了放燈、賞燈習俗。人們或將燈謎直接寫在花燈上,或將謎條系在五彩繽紛的花燈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賞。因為謎語既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增加了賞燈的樂趣,而後猜謎逐漸成為中秋節燈會不可缺少的一項遊戲。做完精美的小花燈,孩子們還可為家人製作一張節日賀卡,向親朋好友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同時,在一旁的「畫兔兒爺」的小朋友也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手拿畫筆,蘸上五彩的顏料,塗抹在兔爺模具上,有的給兔爺披上盔甲,有的給兔爺穿上時尚的西裝。再換上支粗工筆,在兩隻細長的白耳朵上塗上重彩,紮上旌旗,一個兔爺就這樣完成了。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工作人員還為他們科普了兔爺的來歷。此外,公園自然體驗科普主題活動,由科普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一同參與「秋風吹」自然遊戲,大家通過感官、觸摸去了解公園裡的每一種樹木,認識自然、了解自然。

此外,位於公園東南部的玉和集櫻展室內,《中秋主題文化展》為廣大遊客朋友展示了中秋節起源與傳說、文學與藝術、美食與風俗以及公園秋日美景等內容,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遊園的親子家庭還共同參與「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餅茶會和「姮娥顧我笑,手撫玉兔兒」雕版印刷活動。小朋友們與家長一起大手拉小手,聊聊月餅的故事、品茶賞詩、玩兒傳統遊戲,盡享團聚和睦之情。除此之外,公園還特別為大家準備了「玉兔」雕版印刷,讓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一起體驗傳統文化。雕版印刷技藝古稱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將文字、圖像反向雕刻於木板,再於印板上刷墨、鋪紙施壓,使印版上圖文轉印於紙張的技藝。該技藝在書寫和設計上有較高美學要求,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文化氣息。

記者從玉淵潭公園了解到,為了慶祝中秋佳節,園內世紀紅雞冠、四季海棠、非洲鳳仙、串紅、孔雀草、美人蕉等40萬盆株共計50餘種的花卉將公園裝扮一新,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公園自主設計的「我們的節日」系列——中秋節文創門票於9月13日當天在各門區發售,限量3000張!售完為止。門票設計採用插畫風格,展示了公園秋景、中堤橋等特色景觀,突出中國傳統節日內容,體現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遊園場景,再點綴大紅燈籠的元素,表達出中秋吉祥團圓,放飛祝福的美好願景。感興趣的遊客抓緊機會來公園「打卡」吧!

本報記者 陳碩 文/攝

編輯:王曉霞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熱線:18201581620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