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
只是八達嶺景區部分
還有好幾千公里的野長城
禁止進入
下面是攝影師用無人機拍攝到
無人涉足的長城禁區
古蹟斑駁的城牆令人震撼……
古今中外
凡到過萬里長城的人
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
長城之長
猶如一條巨龍停駐在中國北方
現今牆壕遺存總長度為
21196.18千米
蜿蜒於國內的多個省市
長城之四季,各有魅力
讓人忍不住一去再去
春
夏
秋
冬
長城之險,爬起來不禁兩腿顫顫
更加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辛勤!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城要一關一關的過
長城有多少關,你知道嗎?
萬里長城一共有十三關
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關: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
下令在此築城建關
這裡遂成為了
扼東北、華北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
因其依山襟海
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牌匾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
第二關:黃崖關
黃崖關又稱「小雁門關」
為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
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里處的東山上
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
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
黃崖關城東側山崖的岩石多為黃褐色
每當夕陽映照,金碧輝煌
素有「晚照黃崖」之稱
第三關:居庸關
居庸關也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
得名始於秦代
現位於北京昌平區內
有南北兩個關口
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
燕國時已成為軍事要隘
漢代已經頗具規模
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
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
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
現存關口建於明洪武年間
第四關:紫荊關
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
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
城東為萬仞山,城西有犀牛山
城北為拒馬河,城南是黃土嶺
一向被稱為「畿南第一雄關」
它南面以十八盤道為險阻
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
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
山谷崎嶇,易於戍守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
當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
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
又從內夾攻居庸關才得勝
第五關:倒馬關
位於中國河北省唐縣
西北60公里的倒馬村
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因山路險峻
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
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年間
與居庸關、紫荊關合稱為內三關
如今倒馬關城東門、西門、北門拆毀
關城城牆僅西面城牆大體斷續殘存
其餘三面均被拆毀
只局部可略辨殘跡
第六關:平型關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台鄉
明正德年間修築內長城時
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
平型關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
金時為瓶形鎮
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
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平型關又因發生了
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
1937年9月25日
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
在平型關遭到了八路軍的全力攻擊
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
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
繳獲步槍1000多支
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
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第七關:偏頭關
偏頭關歷史悠久
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
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
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
因其地勢東仰西伏而得名
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
也是晉北與內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關:雁門關
雁門關以「險」著稱
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
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
雁門關有東、西二門
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
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
一說雁門關
人們馬上想到宋代楊家將
為國前仆後繼的故事
雁門關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
內塑楊家將群像
並在東城門外
為李牧建祠立碑
可惜城樓與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
第九關:娘子關
娘子關為萬里長城著名關隘
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
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
娘子關原名「葦澤關」
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
平陽公主的部隊人稱「娘子軍」,故得名
現存關城建於明代
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十關:殺虎口關
位於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
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
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
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
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
明時稱殺胡口
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
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
第十一關: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
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
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
作為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
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
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
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
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和戈壁
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
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
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第十二關:陽關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
對外交通咽喉之地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
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
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自漢至唐
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第十三關:玉門關
說起玉門關
大家馬上會想到
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
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的那悲壯蒼涼的情緒
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
設置河西四郡之時
因西域輸入玉石時
取道於此而得名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
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
長城蜿蜒,烽燧兀立
胡楊挺拔,泉水碧綠
紅柳花紅,蘆葦搖曳
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
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
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也是祖先留給後人最神奇的建築
堪稱是人間的奇蹟
看完是不是被震撼到了?
作為歷史文明的見證者
也只有我們偉大的祖國
才能有如此霸氣的奇蹟!
(來源:美景常在 ,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