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趁著這次假期,把年假也加上,湊了個10天的假,準備回家看看。快到家門口的時候,碰到鄰居李阿姨,她看著憔悴了不少,手裡還拿著一套小孩子的新衣服,看著像是去兒子家。我打了聲招呼,就準備走的時候,她拉住了我,和我絮絮叨叨抱怨她的兒媳婦。我知道她這是實在找不到人說了,不然不會和我說這些的。
因為是鄰居,平常兩家也經常走動,所以她家的事情,我爸媽幾乎都是知道的。她兒媳婦我也認識,和她兒子是大學同學,當時大學畢業後,她就找到了好工作。但他放心不下家裡的媽媽,他爸爸在他念初中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覺得他媽媽養大他不容易,就想著回老家,離媽媽近點。
那姑娘因為愛情,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她是衝著對婚姻的憧憬來的,更是抱著好好過日子的念頭的。但李阿姨不喜歡這個兒媳婦,嫌人家不是本地姑娘,說我們這隻有家裡條件很差,娶不上媳婦的人,才會娶外地姑娘;要麼就是這個男的有什麼問題,不然好好的人家,怎麼會要一個外地的姑娘。
但她兒子喜歡,非要和她結婚,李阿姨自然是拗不過的。最後這婚到底還是結了,兩家離得遠,也就沒弄什麼彩禮、嫁妝這些形式。但即使這樣,當時婚禮也鬧得挺不開心的,姑娘的爸媽因為李阿姨婚禮還沒結束,就問兒子什麼時候還婚禮的費用,氣的當時就想拉著女兒回去。還是那姑娘好說歹說,才勸住的爸媽。
婚後自然是同個屋檐下的,婚前這大半年,李阿姨是一直各種的找茬,婚禮也鬧得不開心。可直到那個時候,這姑娘還是把這個婆婆當媽媽來對待的,她總說,可能是因為兒子忽然有了老婆,覺得兒子對自己不好了,所以才會鬧情緒,她理解的。只要她真心待她,以後都會好的。
婚後,姑娘上著班還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家務,就希望李阿姨能多歇歇。不僅如此,她還經常給婆婆買這買那,自己倒是蠻節約的,可李阿姨想吃啥,想買啥,就算比較貴,她都儘量做到。這些別人自然是看在眼裡的,也開玩笑的問過她,你婆婆到現在還對你冷眼相待,你咋還傻乎乎的對她這麼好。
那姑娘說,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己對她好,時間長了,婆婆也會對她好的。再說以後帶孩子啥的,都要辛苦婆婆幫忙搭把手,將心比心,現在怎麼能對婆婆不好呢。我們都想著,這婆媳兩人以後肯定會和這姑娘說的一樣,感情越來越好的。可等這姑娘真的生了孩子,出了月子,直接就搬了出去,徹底不理婆婆了。
她懷孕的時候,就少做了一些家務,本以為婆婆能體諒她,然而沒有,婆婆說話從陰陽怪氣到最後直接罵她。說她矯情,不就是懷孕嗎,她當初懷著兒子的時候,家務活照樣一點沒落下。那時候李阿姨的兒子因為工作關係,去了外地,要待差不多2年才能回來。
在這之後,那姑娘還是和未懷孕時一樣,承擔了家裡的家務,直到生產。區別在於,她不再像以往那樣和婆婆說說笑笑的了。兩人徹底鬧翻,是在姑娘坐月子的時候,整個月子期間,所有的事情都是那姑娘自己來。李阿姨是一點忙都不肯幫,就看著兒媳婦月子裡,自己燒菜做飯冷水洗衣服;因為是個女娃,連孩子都懶得抱,哪怕孩子哭的不行了,兒媳婦實在騰不出手,她都和沒聽見一樣。
那姑娘也和自己老公抱怨過,但能有啥用,一開始不怎麼相信,覺得自己媽媽做不出這樣的事情;反而婆婆在接到兒子的電話,覺得丟了面子,對兒媳婦更差了。那姑娘徹底死心了,出了月子就直接帶著孩子搬出去租房住了。兒子下半年後回來,一開始不相信,後來左鄰右舍偷偷的和他說了,他才意識到自己媽媽真的做得太過分。
後來他也搬出去和老婆一起住了,自然了,每月該給李阿姨的生活費,還是給的,兒子也三天兩頭會來看她的。而兒媳婦呢,就徹底不搭理她了,路上碰見都會遠遠的避開,更別提去看她了。她就到處和人數落兒媳婦不孝順之類的,有些人就笑笑,不回話;有些之前就看她不順眼的直接會懟她,說她是活該。
本來日子可能也會一直這麼過下去,李阿姨也不會和兒媳婦道歉的,但前段時間,她遠房姐姐生病住院了,她去看她,發現姐姐實在是可憐,兒子雖說孝順,但要賺錢養家啊;兒媳婦呢,當初也被傷透心了,自然不可能來照顧她了;雖說兒子請了護工阿姨,但和家人照顧能一樣嗎。
回來後,李阿姨想到自己也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工作也忙,更是時不時出差,以後還真的需要兒媳婦照顧。李阿姨一陣擔憂之後,開始想著法的和兒媳婦緩和感情,比如給自己從沒抱過,也沒花過一分錢的孫女買吃的,穿的;比如買了兒媳婦喜歡吃的菜,在家裡燒好送過去;再比如跑去和兒媳婦說,自己可以幫著帶孩子。
但兒媳婦沒領這個情,送過去的東西,都是託人送回來;燒好的菜要是端過去,直接就倒了;面對婆婆說幫忙帶孩子,都是一句:我沒那麼矯情,自己的孩子自己能帶好。這句當初婆婆說她的話給堵了回來。後來時間一長,婆婆實在沒辦法,就給兒媳婦道歉,問她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讓她像以前那樣待她。
「晚了,你現在做什麼都沒用,我都過不去這道坎,以後別指望我」。兒媳婦說得很堅定,李阿姨沒死心,還和之前一樣送吃的穿的,自然了兒媳婦也很之前一樣,該不要還是不要,沒有絲毫改變。「你說,她這脾氣怎麼這麼倔,我都道歉了,她還這樣,更氣人的是,兒子還護著她」。李阿姨抓著我的手說道:「你說我以後有個病痛可怎麼辦啊」。
我心中嘆氣,正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時候,我媽見我遲遲未到家,出來找我,可算是拉著李阿姨走了。看著她落寞的背影,一陣唏噓,要是在一開始,李阿姨就能和現在一樣,那該多好。我知道有很多很好的婆婆的,但也真心希望有些婆婆能夠將心比心。大多數的姑娘嫁進你家門,都是抱著好好過日子的念頭的。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婦。這句話老話不是說說而已,在兒媳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儘自己所能地搭把手,將心比心,一家人才能感情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