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都錯了,醫生說的「清淡飲食」竟然是這樣

@ 2019-06-30

腸胃不好?醫生說,注意飲食清淡!手術過後?醫生說,注意飲食清淡!大病初癒?醫生說,注意飲食清淡!

到底什麼才是清淡飲食呢?是不是只吃菜不吃肉就可以了?小編明確地告訴您,您認為的「清淡飲食」錯了!

「清淡飲食」三不等

1、清淡飲食≠素食、不吃肉

很多人誤以為,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這樣的「吃草」式飲食,怎麼可能啊,如果每天只吃這些食物,往往會造成精神不振、全身無力,免疫力大大降低,豈不是越吃越不健康!而且,肉類不僅含有脂肪膽固醇,也含有優質蛋白質。長期完全吃素,反而可能會造成蛋白質、維生素B12、鈣、鐵、鋅、硒等營養素的缺乏,因此容易骨質疏鬆,甚至因為營養不良而出現脂肪肝。

2、清淡飲食≠油鹽不進

我們都知道高鈉飲食與高血壓有關,於是有人就選擇一口鹽也不吃,結果就可能出現「低鈉血症」,無力、嗜睡、甚至昏迷。

鹽不能多吃,但也不能不吃!它在人體的代謝和滲透壓平衡方面也非常重要!

還有油脂也是細胞脂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是不少脂溶性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助力劑」。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的脂肪適宜攝入量為總能量的20%~30%。

3、清淡飲食≠清蒸涼拌

有人認為,清淡就是清蒸、涼拌,一點也不能油炸、燒烤,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雖然提倡少煎炸烤、多蒸煮,但只要方法和搭配得當,油煎和燒烤也可以做到相對清淡。並不是說一點都不能這樣做。

其實,真正的清淡飲食是指在膳食平衡、營養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於清淡的飲食方式!

清淡飲食的正確標準是什麼?到底怎樣才能做到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的正確標準

「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 正確的烹飪方式

記住這6點,清淡飲食不用愁!

1、 少油

每日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30克,大約是白瓷勺兩三勺的樣子。大豆油、芝麻油、菜油、玉米油、向日葵子油等,其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血脂健康。

在肉類選擇上,紅肉儘量選擇瘦肉。瘦肉富含蛋白質,飽腹感強,脂肪含量相對五花肉等其他部位較少,而且蛋白質幫助我們合成肌肉,從而提高每天的基礎熱量消耗。另外肉類中富含的鐵和鋅也是減重中的必要元素,相比果蔬來說,肉類含量要高得多。

魚肉屬於白肉,如鱈魚、羅非魚等魚100克魚肉中所含脂肪不足2克,熱量相比其他肉類要低得多。而且魚肉也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做一些清蒸羅非魚、草魚來吃,既清淡又美味。雞肉的脂肪含量在9%~14%,而鴨肉在10%左右,建議少吃雞皮、鴨皮等高脂肪的部分。

2、 少鹽

低鹽是指食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 6克,通常在3~5克為宜。此外,還要注意身邊的隱形鹽,如醬油、甜麵醬、雞精、番茄醬、沙拉醬、罐頭、鹹菜、鹹魚、鹹蛋、香腸等,學會看營養標籤中鈉的含量。

3、 少糖

少糖其實指的是「低精製糖」,是指每日膳食中精製糖攝入量在總能量的10%以下,也就是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像白糖、紅糖、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麥芽糖、玉米糖漿都等屬這類糖,在不少加工食品中都有它們的身影,比如甜點、麵包、曲奇、碳酸飲料、果汁飲料等。

4、 少辣

花椒、辣椒等辛辣食物不僅會讓人出現上火、便秘等問題,還會刺激食慾,讓人吃得更多不知不覺容易胖。

5、 少煎、炸、烤

平時烹調可以多選擇蒸、煮、燉、汆、拌等方法,避免油煎、油炸、燻烤等。其實煎炸烤也可以做的清淡一些,比如可以「水煎法」,先將鍋里放入少許油,然後加入一勺水,加熱煎炸即可。

6、 拒絕單一

正確的清淡飲食是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對脂肪、食鹽、糖類等攝入進行控制。

怎麼做到多樣化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吃夠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

所以,清淡飲食應該做到食物多樣化,而不是一味吃「草」。在減重飲食中要確保營養進食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