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把離婚的女兒趕出家門的老人後悔了,不知能不能等到女兒諒解

@ 2019-06-17

我周末回家的時候,在路口的涼亭看到了鄰居張姨,她手裡拿著一套小孩子的衣服,眼巴巴的看著路口。和我的視線對上,她有些尷尬,微微地笑了下,就低下了頭。我心中嘆氣,走了過去,把剛買的熱乎乎的包子遞給她。她的眼淚滴到了我手上,隨後我看到她微微抖動的肩膀。

這個涼亭在路口,靠著村裡一幢高樓蓋的,由於位置好,基本上算是冬暖夏涼。村裡很多人都喜歡晚飯過後來這裡和大傢伙說說笑笑。張姨以前是不來的,嫌吵,這大半年來,她天天來,在一群說說笑笑的人中,不說話的她顯得格外的落寞。我到家後,和我媽提了這事,我媽身影明顯停頓了下。隨後嘆氣說道:張姐是可憐,但她是自找的,現在後悔太晚了。

我們這邊,直到我爸媽這一輩,重男輕女的情況還是蠻多的,而離婚的女人不能住在娘家,會對娘家不利的說法,老人們也是相信的多。雖然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也有很多是獨生子女,這些說法也慢慢的在變化。但還是有人深信不疑,鄰居張姨就是其中一個。

張姨這一輩子過的挺苦,當初結婚的時候,男人家裡條件不好。好在男人對她不錯,也有上進心,兩人一起努力,日子倒也慢慢的好了起來。可遺憾的是,張姨生下兒子後不久,男人就去世了,那時大女兒也才5歲。那時一個家沒了男人,攤上冷血自私的婆家親戚,真的是慘。

男人留下的那點積蓄和那間自己蓋的平房,大夥都想要。好在那時張姨生了兒子,有這個兒子在,後來鬧了一場之後,到底是保住了這點錢和這間房子。至此之後,本就重男輕女的她,對這個兒子越發的寵愛,覺得全都是因為有他,才有這個家,至於女兒,那就是個拖油瓶。

女兒的童年一直到長大,過的什麼日子,其實不用說都知道。後來,她女兒到了適婚的年齡,因為長得漂亮,上門介紹相親對象的媒人還是不少的。而姑娘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和同公司的同事談了戀愛,兩人是兩情相悅,感情很好。

可張姨怎麼會同意呢,這些年來,她一個人工作賺錢養這個家,能堅持到現在也不容易,哪還有餘錢給兒子結婚用。眼看兒子過幾年也到了適婚年齡,她自然不同意女兒嫁給家境不好的人家。所以,她沒和女兒商量,就收了隔壁村一戶辦廠人家的彩禮,一哭二鬧逼著女兒嫁,全然不顧那戶人家的兒子是個花心的人。

最後女兒還是嫁了,但日子不好過,最後那男人還出軌了。女兒想離婚,張姨不讓,說夫妻吵吵鬧鬧是正常,他外面有女人,你先想想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在母親各種勸說下。女兒選擇了隱忍,但半年後,男人提出了離婚,因為外面的女人懷孕了。甚至為了能離婚,還主動提出分一點錢給姑娘母女倆。

婚最後是離了,姑娘無處可去,回了娘家。其實這時,離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住,已經漸漸的沒人提了。但張姨還是不樂意,覺得會影響兒子小兩口。其實兒子兩口子也不願意姐姐回來住的,但她離婚後手裡有點錢,還上班,每月還有工資。在家呆著,不僅承擔了家裡所有的家務,還給家裡生活費,多好。於是就這麼別彆扭扭的一起住了幾年。

姑娘一直以為,自己媽媽和弟弟他們是念在她是一家人,心疼她,才收留的她,從沒想過人家是看在錢的份上。以至於張姨問她要2萬的時候,她說離婚分的錢,之前弟弟買車已經全部拿了出來了,工資也花在日常開銷上,她哪裡還有2萬。知道她沒錢後,大家對她的態度不好了,話里話外趕她走,她一直裝傻,更加努力的做家務,對家人好,她太害怕自己沒有去處了。

可當年年底快過年的時候,張姨問女兒要錢,說兒子和媳婦要出門旅遊,說自己知道她剛領了年終獎。絲毫沒想過,這錢要是她給了,那她的孩子念書怎麼辦。這些年的隱忍和委屈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她哭著問母親為什麼。

結果換來張姨一句:不給錢,那你就帶著孩子走,這個家容不下你。她哭了很久,張姨也沒去勸她,最後她帶著孩子走了,當天晚上住在一個朋友家裡,幾天後從公司辭職,帶著孩子離開了家鄉。後來就這麼過了好幾年,她沒有回來過,張姨也不曾找過她。慢慢的,張姨老了,沒法打零工賺錢貼補家用了,即使她把那點退休工資都給了兒子,她還是被兒媳婦找了個由頭趕了出來,住到了別人家不要的小屋裡。

再後來,張姨的日子過的很難,還是當初收留她女兒的朋友看不下去,和她女兒說了。在她的勸說下,張姨的女兒每月會讓朋友給她1千元,要是哪裡不舒服,她也會拖朋友幫忙送醫院,也會給錢。本來這樣,說不定慢慢的,母女倆的感情也能回來。

可惜沒多久,張姨兒子得知姐姐現在再婚了,還開了家店,動起了小心思。立馬就把張姨給接了回去,在兒子各種勸說下,張姨又聽了兒子的話,覺得女兒賺錢多,貼補下弟弟小家沒什麼問題。然後就把女兒給告了,說生活費給得太少。

分開好些年的母女,再次見面居然是在法院。因為張姨本身自己就有退休工資,所以判下來,每月給500,根據實際情況承擔一部分醫療費。這錢比之前張姨女兒自願給的,要少得多。沒幾天,張姨又被兒子趕了出來,而這次,女兒再也不妥協了,該給多少給多少,多一分都沒有。

張姨這次也徹底的醒悟了,去掛失了工資卡,退休工資自己存了起來,說給女兒存著。張姨這麼做,本就不搭理她的兒子兩口子,三天兩頭的來和她吵,日子過得比之前更加的難了。但張姨怎麼都不肯再給工資卡了,前段時間,她夢到女兒帶著孩子回來,就在那個路口笑意盈盈的走來。

然後她買了套小孩子穿的衣服,天天沒事就在路口的涼亭坐著等。可悲的是,她對這個外孫女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初趕走她的時候,可這麼些年過去了,孩子已經長大了,衣服早就不合身了。我不知道張姨能不能等來女兒,很大的可能是沒有這一天了。多可悲,如果她能早點意識到,一切都還來得及的;又或者說,如果一開始,她就不那樣對待女兒,這一切就不會發生。

希望為人父母能意識到,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自己孩子。不要對她們太涼薄,當你推開甚至拋棄你和她之間親情的時候,親情也離你遠去了。當孩子需要你幫忙的時候,請一定要讓家成為她們的退路。別讓自己後悔,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是相互的,都經不起一再的拋棄和傷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