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5日演說「川普政府對台政策」。(本報系記者陳怡誠攝)
去年九合一敗選後,民進黨政府採取「親美反中」策略,把選戰由「統與獨的選擇」,帶向「親美與親中的選擇」,「辣台妹」搶得不少媒體版面、網路聲量與民意支持度,但從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卜睿哲日前在台北的演講,提及美國宣布計畫對台出售M1A2艾布蘭戰車,卻沒有台灣最迫切需要的F-16V戰機,反映了民進黨一面倒親美政策的盲點與危機。
美中衝突從貿易戰、科技戰,升高為全面經濟戰。在戰略、外交、地緣政治層面,中國成為美國眼中的「戰略競爭者」、「修正主義強權」,雙方對抗拉抬到「意識形態及文明」之爭。兩強角力,衝擊全球,包括日本、新加坡在內,東亞及東南亞各國,莫不戒慎恐懼在美中之間尋求最佳利益,唯獨民進黨政府卻自我陶醉,標榜台美關係空前堅強、友好,蔡英文總統更是罔顧美中對抗損害台灣實質利益的現實,只圖個人連任的一己之利益。
卜睿哲是美國少數集「中國通」與「台灣通」於一身的權威學者,他在演說中從川普個人特質及決策模式、川普政府核心人士的思維與政策形成過程,談到政策的執行與結果,對當前台美關係做了嚴謹、客觀的分析。卜睿哲「坦率、誠實」的談話打破了部分人士對台美關係不切實際的期望,也揭穿了民進黨強打美國牌,騙取選票的手法。
從最關鍵的美國總統談起,經常有暴走演出的川普是「美中台」關係的最大變數,卜睿哲以「外卡」形容川普,他對於美國的安全承諾及海外軍力部署持懷疑態度,雖然在就任前曾致電蔡英文總統,引起台灣無限想像,但也在內部會議中突如其來詢問,保護台灣對美國有何具體利益?
更重要的,卜睿哲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川普有相當的影響力,川普重視習近平的態度。雖然中美兩國打得不可開交,但兩國領導人從未惡言相向,兩人仍相互保持風度。川普與習近平本月將在G20高峰會見面,美國推遲對台出售F-16V戰機的決策,僅出售防禦性武器,多少與暫時避免過度刺激中共有關。
川普周圍的核心人士,從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代理國防部長、美國貿易代表等都屬高度反中派,從最近公布的一連串《國家安全戰略》、《中國軍力》及《印太戰略》等報告,可見美國對中國的否定、負面策略已經定調。但卜睿哲也指出,美國民間對中國的態度並非如此負面。
依據卜睿哲的觀察,川普任內,美國在決策面長期建立的制度性、由上而下、充分協調的決策體系已瓦解,因而創造美台在安全事務上的正面發展空間。在印太戰略中,台灣已成為美國的堅強夥伴,但在經貿層面,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的負面影響則可能惡化。台灣雖是美國重要戰略夥伴,但在對中國貿易戰的決策過程中,台灣等小國的利益卻容易被忽略。美國貿易代表署及商務部對台灣立場一向強硬,因而造成台美關係的「安全正面、經濟負面」的「分歧」狀態,台灣可以說是「友軍炮火的犧牲品」。
由於民進黨政府一面倒對美國選邊站,因而喪失了維護爭取台灣利益的主導權,尤其過度要求安全承諾而忽略經濟利益,長期而言對台灣不利。卜睿哲察覺了民進黨政府思考的盲點,他直言台灣應與美國交涉簽訂雙邊「投資保證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才有實質助益,台灣不應該只重視空洞的安全承諾,而應該告訴美國友人,不要讓美中貿易戰損害台灣利益。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許多盟邦與夥伴,如日本、新加坡等,都有一個共同性:中國大陸是他們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對美中全面對抗憂心忡忡,都不願捲入風暴,而致力於與兩強維持良好關係。唯台灣獨樹一幟,不但一面倒偏向美國,更甘為馬前卒。卜睿哲發出的警訊是,台灣要迴避美中衝突,並在美中間採取平衡方法,更要認知:美中交惡,「台灣不必然、也不會自動成為受益者」。
全球期盼美中緩和對抗態勢才符合全球整體利益,民進黨狹隘、短線的操作顯然與世界主流趨勢背道而馳。美國遲不出售真正有助於維持台海軍力平衡的F-16V戰機,已傳達了明確訊息。從卜睿哲的談話及相關最新發展,台灣民眾對當前國際局勢及台美關係會有更正確的認識,但裝睡的民進黨是叫不醒的!
#中時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