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業一天比一天多,老師都睡了,孩子還在寫作業,家長每天上班累成狗,回來還要給孩子輔導作業。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壓力都很大。
不談做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涉及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陪孩子寫作業,孩子不急卻急了家長,到處都有陪孩子寫作業崩潰的吐槽,孩子開始上學之後,雖然不用家長每天跟在後面照顧,但是作業的沉重負擔不僅開始壓在了孩子身上,也壓倒了父母的心裡。
再對孩子溫柔的父母,耐心也會在某天配寫作業的時候耗光,總有一個時刻家長覺得自己壓抑不住內心的怒火,苦不堪言。
幼兒園的親自作業,小學的家庭作業,到了初中高中關乎升學的作業等等,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雖然可以換來優秀的成績,但是其中的苦只有孩子和家長知道。
家長一旦進入了身心俱疲的狀態,想要全身而退就很難了,這種不好的心態會形成惡性循環,帶陪同孩子寫作業全程中,為什麼寫作業會讓家長覺得心煩呢,這是因為人類身體的生理機制導致的。
史丹福大學得出的結論是「人類也屬於自然界生物的一種,一旦面臨危險的時候,就會選擇逃跑或抵抗的選擇,身體各個部位都會做出相應的配合,從大腦到肌肉全體進入戰備狀態。這個時候心臟供血量增加,血壓也會升高,就是為了能夠讓身體的能量儲備充足。」
這種生理機制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會被啟動,家長就會感覺心煩意亂,血壓升高,都是由於憤怒的情緒導致的。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和痛苦,其實就和排隊等待還有遇到難纏的客戶時候一樣,會讓心裡感覺不舒服,但是往往有的時候,並不是由於孩子寫作業導致了情緒波動,而是家長原本就不平靜的內心被寫作業這件事情誘發出來了而已。
也就是說,並非全部錯都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自己對情緒的把控不到位。
雖然說陪寫作業是一項很枯燥的事情,再加上看著孩子慢吞吞的動作,原本很簡單的題,就是寫不出答案,替他們著急情有可原,但是沒有必要上升到心力交瘁,聲嘶力竭的地步。
家長先要從了解自己的情緒入手,做好提前的準備,先想一想自己是如何從平靜到焦急最後轉為暴怒的。一定是有內心轉折點,而不是突如其來的。
找出孩子的什麼行為會讓自己覺得很生氣,是動作慢?做得不對?不理解題?還是什麼別的原因。
找出讓自己情緒轉變的點,然後想想自己的情緒是怎麼發展的,然後回想自己內心情緒的變化,有意識的注意到這些,在下一次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一旦出現了這些轉折點,自己先冷靜下來,如果面對孩子會讓自己更生氣,那就試著走出房間,給自己的心情換個頻道,也讓孩子遠離要發怒的自己。
等到恢復得差不多了,再回來繼續,在書桌前應該讓孩子感到的是奮發向上的學習力,而不是家長的怒吼和指責,父母如果只為了自己痛快,在孩子面前不顧一切的發泄怒火,不能解決孩子不會做題的根本問題,反而會加重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從而厭惡學習。
寫作業是一個孩子和家長都要學會的忍耐過程,孩子也在很努力的寫作業,家長也要學會忍耐自己的脾氣,控制好情緒。
陪寫作業很辛苦,孩子寫作業更辛苦,要學會理解孩子,不是簡單的一句「現在孩子真不容易」就完了的,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來。
孩子在面對作業的時候要解決的難題已經夠多的了,不要讓他們再為應付父母而增加更多的難題。陪寫作業的關鍵是「陪」而不是「教」,況且隨著孩子學齡的增大,作業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家長看不懂題很正常,不要忘了教導孩子知識是老師的責任,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就交給老師來做,家長沒有必要全部都攬到自己的身上,恨不得替孩子做題。
孩子有些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靠吼更不會讓他們越變越好,每一個習慣的改正都需要漫長的過程。父母陪寫作業的意義關鍵是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學習習慣。並非要教會孩子這道題要怎麼寫。
陪孩子正確的寫作業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不需要盯著
陪寫作業不是盯著寫作業,而是在身旁陪伴,所以家長不要急著看孩子做題的答案是不是對的,有的家長特別著急,只要孩子寫錯一個數字,就馬上聲嘶力竭的問:「你再看看!你寫的對嗎!」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恐慌,今後在家長面前連下筆都難了。
一旦有了恐懼,孩子今後對學習的態度也不會好,所以家長的陪伴也要注意適度,不要一直盯著。
陪寫作業不是不可以糾正,而是要知道找機會糾正,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先問問孩子今天作業量有多少,讓孩子自己給出預估的每科需要寫作業的時間,這樣有利於孩子對自己寫作業先做一個整體的規劃。
然後在孩子做完一科作業之後,集中檢查,家長在檢查的時候還可以順便讓孩子休息一下,自由活動活動。
檢查作業也並非要嚴苛的檢查對錯,必經有些題家長也是不會的,這個時候主要看的是孩子的解題思路還有字跡是不是工整。一般來說低年級的孩子作業題家長都會做,那麼一旦發現錯誤,可以先給孩子標出來。但不要說,等他們全部作業都做完了之後,再集中改錯。
大部分需要家長監督的題都是背誦或者默寫。
這如果孩子背的慢,有可能是他們在死記硬背。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著急,幫助孩子找出記憶的竅門,和他們一起背,這樣孩子也能夠在家長的陪伴中找出動力。
其實陪寫作業也是家長在不斷訓練自我管理的一個過程,不要將自己和孩子分在兩個陣營里,要和孩子一起學習。那些需要背誦的單詞還有文章,家長自己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背誦,對孩子來說也能起到榜樣的作用,家長還可以驕傲的和孩子說「你看媽媽都背下來了,你背不下來說不過去吧。」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讓孩子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中改變寫作業的態度才是陪伴最正確的方式,陪寫作業不是替寫作業,只告訴孩子正確答案是沒有用的,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掌握方法。
家長不要有事事都要掌控的心理,認為自己需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幫他們整理書包,幫他們解題,幫他們檢查作業,這一切都要讓孩子自己學著做。
陪寫作業重點是「陪」而不是「寫作業」,家長在檢查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也要掌握方法,不是直接指出作業錯在哪,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找出來,然後再改,並且還要重點抓一下複習和預習,這兩點有助於孩子鞏固舊知識,預習新課程,打下良好學習循環的基礎。
不管什麼樣的孩子,家長都不應該做給孩子貼標籤的第一人,不管是對外人說起還是對孩子說,都不要給他們隨便下定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想想我們小時候一樣在寫作業的時候老開小差,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授人以漁的過程。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家長要貫徹的理念,必經孩子今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家長沒有能力能陪他們一直走下去,教會了方法,比單純的檢查對錯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