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之聲
明明覺得很餓,但吃不了幾口就開始胸悶、噁心。
20年了,方女士吃飯吃得一直都很痛苦。
她說:「一家人吃飯,都是他們早就吃完了,只剩我還在吃。而且往往是吃幾口就要喝口水,然後起身走走再繼續吃。」
方女士今年47歲,老家在貴州,來寧波打工已經多年。
最近,方女士來到浙江大學明州醫院求醫。
方女士告訴消化內科醫生,從最初吃飯覺得胸悶、咽不下至今大約已有20年,而近4年變得特別嚴重。之前吃不下的時候喝點水、走走還能繼續吃,現在感覺完全咽不下去,嚴重時甚至連水都喝不下,總是嗆著自己。
因為長期飲食困難,這些年方女士的體重不斷下降,原本身材適中的她變得日益消瘦。
前陣子稱體重,1米6的她不到90斤,臉色也變得越來越差,看上去整個人很虛弱。
浙江大學明州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林琪說,經檢查,方女士得的是「賁門失弛緩症」,極為罕見,發病率大約在十萬分之一,20到40歲為高發病期。
「很多人不知道賁門是什麼位置,」林琪介紹,「賁門是連接食管與胃的一個開關。」
「我們吃下的食物不是直接就到胃裡。食物先進入食管,然後再進入胃,而在兩者之間還有括約肌,它具有收縮功能,相當於一扇門,叫作賁門。」
「人吃東西時,賁門會自動打開,讓食物從食管滑入胃內。不吃東西時,賁門會自動關上,以防止胃酸等胃內食物反流。」
林琪說,像方女士這樣的患者,在吃進東西時,賁門不會正常打開,食物更多堆積在食管里,食物越堆越多,食管就被越撐越大。從消化道造影可以看到,方女士的食管是常人的2倍粗,然而食管下段到賁門處卻像鳥嘴一樣狹窄。
林琪強調,食物如果長期滯留在食管腔刺激食管黏膜,還可能引發食管炎甚至發生癌變。
經過手術治療,恢復健康的方女士變得胃口大開。臨出院前,她笑著告訴醫生:「現在舒坦了,就覺得什麼都想吃,都好吃。」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如果在進食過程中出現吞咽困難,胸悶、胸痛,噁心、嘔吐,以及體重減輕等症狀,要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