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敦馬哈迪稱,現在非馬來人覺得政府更關心馬來人,而馬來人又覺得被忽略,導致希盟政府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他說,每一個種族都自身訴求,然而每一個族群都認為政府更關心其他族群,但事實上,希盟政府公平對待任何種族,必須確保每個人都能滿意。
首相敦馬哈迪坦言,希盟政府如今正處兩面為難的局面,即非馬來人覺得政府偏袒馬來人;馬來人又覺得被忽略。
馬哈迪今天在布城接受媒體訪問時舉例,政府關於大學預科班的決策就引起各造的不滿。
「人民覺得,政府偏袒馬來人。但如果你問馬來穆斯林,他們會告訴你說,政府不重視伊斯蘭。」
「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如果我們不去處理,我們會失去馬來人的支持。」
「如果希盟失去馬來人的支持,我們將落敗。如果失去華裔的支援,我們也同樣會輸掉,就連印裔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很謹慎。」
針對大學預科班,馬哈迪不諱言,該制度一開始是為了給馬來人「後門」進入國立大學,因為當中有很多人不願意通過大馬高級教育文憑(STPM)的途徑進入大學。
「我們發現,馬來人不報讀高級教育文憑,然後他們進不了大學。因此,我們為他們提供後門……它(預科班)是為馬來人設計的後門。」
「現在的問題是,其他群體說,他們有更好的成績,但無法進入預科班。」
「所以,我們現在同意給非馬來人機會。而隨著華印裔也通過後門(進大學),嘗試通過預科班提高馬來人大學入學率的整個構思已經失效,但他們(華印裔)卻感到不滿。」
無論如何,馬哈迪表示,大學預科班制度之前並不是個課題。惟隨著現今有一些人挑起,媒體則必須報導。
不過,他相信,種族和宗教課題現已經獲得改善。
「但好了多少,我無法說得准。」
早前記者詢問馬哈迪,在其下臺後馬來西亞會否成為更團結的國家,抑或會繼續以種族和宗教觀劃分身份。
大學預科班(KPM)自國陣時期就預留90%學額給馬來學生,剩餘10%才開放給非馬來學生。隨著一些符合資格的非馬來學生投訴不獲錄取,內閣上個月議決,把預科班的學額從2萬5000個增加至4萬個。
儘管此舉增加了馬來人和非馬來人的學額,但因固打政策維持不變,而再度引起不滿。
另外,行動黨十多名社青團領袖及國州議員連署反對政府擴大招收大學預科班學生,認為這會導致大學收生不公現象惡化,因為會排擠STPM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
他們指大學先修班生(STPM)將更難進入大學,尤其是首要大學的熱門科系,額外增加的預科班學生將進一步擠壓已經苟延殘喘的STPM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