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們第一次接受集體教育、初步感知社會的地方,也是孩子啟蒙學習的地方,這裡應該充滿關懷與愛,是充滿幸福和快樂的樂園,我們在這裡不僅僅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玩伴、朋友,如何讓孩子更好的在這裡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一直研究、深思的問題,我們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感受到,只有尊重幼兒,才能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一、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再沿著相似前進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切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記得有一次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是數學活動《小動物找家》,小朋友都能按要求完成1-10數與量的對應,只有小輝輝托著頭看著自己手裡的小動物找不到家,於是我走過去又教了他兩遍如何點數後一一對應,但是效果不佳,還是不能完成我預期設計的目標。我就對小輝輝說:「那你試試幫老師把卡片從大到小排序,然後你找1-5的小動物家,我找後面的行麼?」 輝輝點點頭,立刻有了些精神,輝輝找到了前面1-5的卡片對應,我把後面的幫他完成了,他高興的說:「我做完了!」
輝輝的數學能力較弱,如果我依舊按照我的教學目標來要求他完成操作,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又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要關注全體幼兒,要尊重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需要我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拔苗助長,而是要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讓每個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節奏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二、尊重、保護幼兒自尊心
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支柱,我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他們也有他們的內心世界,也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呵護!
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叫浩浩,他把幼兒園玩具放進了兜里,晚上給他整理衣服的時候被我發現了,於是我問他:「浩浩為什麼把玩具放在兜里?」他不好意思的說:「不是我放的,是它自己跑我兜里來的!」於是我笑笑說:「哦,是這樣啊。」我就對著玩具說:「你這樣可不行啊,雖然你喜歡和浩浩玩但是不能和浩浩回家,因為幼兒園還有好多小朋友想和你一起玩呢,你要是和浩浩回家了,其他小朋友就要傷心了,就沒辦法和你玩了!」我說完看了看浩浩,問他:「你說我說的對麼?你要是把玩具帶回家,其他小朋友就沒玩具了。」 浩浩看著我點了點頭,把玩具送回了玩具框裡。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發現浩浩把玩具帶回家過。
浩浩其實在我發現他帶玩具回家時已經知道錯了,這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再大張旗鼓的去批評孩子了,批評他只能讓他感覺羞恥和傷自尊,我換了一種交談的方式使孩子能更好的接受。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即使孩子犯了「錯誤」,需要我們去指導或和家長交流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意識的去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三、相信幼兒能力,尊重幼兒決定
我們成人總是居高臨下,用「你還只是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孩子。這往往讓孩子感到被束縛和忽略。可是,當你蹲下身子,以信任和尊重來對待孩子,你會欣喜地發現,他們有著超凡的能力。
戶外活動的時候,我們的遊戲內容是攀爬攀登架,孩子們都快速熟練的攀爬,只有盼盼在下面不肯上來,我勸說了幾次她都不肯爬,我看的出她是有些害怕,於是我沒有強迫她必須參加遊戲,而是讓她在下面為小朋友加油,等小朋友都攀爬過兩次後我問盼盼:「你想自己也試試嗎?讓小朋友給你加油!」她看了看我,點點頭,於是在小朋友的一片加油聲中盼盼居然自己爬了上去,沒有讓老師幫忙,最後安全的完成了攀爬的動作,看到盼盼臉上成功的喜悅我也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盼盼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如果一開始我就強行要求他必須爬上去可能孩子心裡會更加害怕,我尊重了孩子的決定,讓她在下面當拉拉隊,當她看到小朋友們都爬上去了而且很快樂的時候就會產生想自己去試一試的想法,這時候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你要她攀爬的要求。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和引導,相信孩子的能力,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四、尊重幼兒的錯誤
有位教育專家曾這樣說過:「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事實上,孩子正是通過不斷犯錯來得到成長的。」
有一次,我們在廁所便池裡發現了一點大便,但是不確定是哪個孩子拉的,於是我就問:「誰在廁所大便了?」問了好幾次才有一個剛入園的小女孩說:「是我。」我看到她很害怕,聲音很小,於是我就說:「欣欣,是你拉的麼?」她點了點頭,我大聲對全體小朋友說:「我要表揚欣欣,因為欣欣敢在幼兒園大便了,特別好,如果誰有大便和老師說就可以去,老師希望你們每天大便。」我又對欣欣說:「但是以後大便完一定要讓老師擦屁股不然弄到褲子上就會很髒,好嗎?」 欣欣高興的點了點頭。我還獎勵了欣欣一個大貼畫作為獎勵,以後班裡小朋友也慢慢敢在幼兒園大便了,再也沒有因為不敢和老師說大便而拉褲子或者不擦屁股的了。
孩子剛入園不久不敢對老師說要大便是很正常的,如果我批評了欣欣,那以後可能她更不敢在幼兒園大便了,也有可能導致其他孩子也不敢大便了。我尊重了孩子的「錯誤」,理解了孩子的行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要簡單、粗暴的進行懲罰,先了解孩子為什麼犯錯,然後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正面引導,這樣他們才能在「錯誤」中成長。
尊重是一種精神的需要,也是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其實尊重幼兒,並不是對他們百依百順,而是要求我們把幼兒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讓我們學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學會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的行為,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寬鬆、和諧、平等的環境中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