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別名「熱府」,又有左為風門,右為熱府之說。為督脈、足太陽經交會穴。出自《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風門者,風所出入之門也(《會元針灸學》)。」因此此穴也最容易受風邪入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做好風門穴的防護、保暖工作,防止風邪從此處入侵人體。
同時,風門穴又是主治風疾的重要穴位,可以有效的治療一切外風所致的疾病,具有宣肺解表、益氣固表的功效。臨床中多用於治療發熱、頭痛、感冒、哮喘、嘔吐等病症。
取穴位置
風門穴的位置在人體的上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取穴時頸背交界處,椎骨高突向下推兩個椎體,其下緣旁開二橫指處,即是風門穴的位置。
此外,風門穴的位置,與人體的兩扇肺葉相應,所以,以常刺激風門穴對於肺的影響也非常大!
功效主治
1、防治感冒
多按摩風門穴既可以預防感冒又可以治療感冒。平時按壓此穴可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並緩解上氣不接下氣、頭痛、肩頸酸痛、胸背痛、暈眩、嘔吐及臉部浮腫等症狀。
2、緩解哮喘
風門穴對於防治小葉性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哮喘、運氣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作為哮喘患者,一定不要讓這個部位受寒,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平時要適當按摩,按摩的時間以不超過10分鐘為準。按摩方法選擇掌推、點按均可。
3、緩解肩膀酸痛
常按摩風門穴對肩酸痛、肩背軟組織勞損、頭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4、預防中風
按摩風門穴能預防中風,腦出血昏倒時,可在風門穴上放血,會緩和腦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穴位配伍
風門穴配肺俞穴、大椎穴,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病症;風門穴配合谷穴,則可用於治療傷風咳嗽。
操作方法
刺激風門穴可以採用按揉的方式,將食指的指腹按壓在風門穴穴位上,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力度要適中,左右兩側的風門穴,每次各按揉3~5分鐘即可,每天可按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