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方發起的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面對美國的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經歷了5000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
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麼大不了,中國必將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斗出一片新天地。那麼,面對這場貿易戰,我們究竟該怎麼打?創業者該怎麼辦?普通人該怎麼辦?不要著急!其實,毛澤東早在80年前就給出了答案!早在去年,美國《華盛頓郵報》罕見的發了一篇文章,原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特朗普時代中國的最熱新讀物:
《論持久戰》,對中國的意義非凡!它是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法寶!包括對當下的各種公司,和普通百姓都極具指導意義!它穿越歷史和空間的魔力究竟在哪裡?大家記住一句話:所有的對抗,都離不開一個規律:初期靠軍事,中期靠經濟,長期靠民心!發動全員抗戰,是中國最擅長的優勢!誰掌控的民心,誰最終掌控全局!無論你在創業,還是其它形式的奮鬥!下文對我們具有極大的啟發!1937年,日本侵華,當然全國上下不知所措,人民群眾一片茫然!而毛澤東以他的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結合中國自身特點,忽然看清了中國真正的出路!1938年,毛澤東把自己關在了窯洞裡,七天七夜沒有出門,終於完成了《論持久戰》。毛澤東,完全可以稱得上說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的天才!而《論持久戰》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大法寶!當時馮玉祥得到這本書後,立即自費印了3千冊,分送國民黨要人,而白崇禧讀後,更是大為嘆服,如獲至寶他歸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這兩句話,他立刻把在《論持久戰》送給了蔣介石,而這一次,連蔣介石也不能不贊同毛澤東的雄才大略了!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是在不斷的重演。如今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氣勢,很多人再次陷入迷茫,如今所有的「必敗論」和「速勝論」,都是偏激的!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必要重讀《論持久戰》!每一個中國人,無論是政客、企業家、創業者、投資家還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都應該來好好的讀一下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它闡述的鬥爭原理,同樣適用於創業、工作,甚至人生,這就是毛澤東的偉大之處,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之精髓!史詩級貿易戰正在進行貿易戰是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以往,美國總統只要上任以後,都會把矛頭對向中國,都會對中國發難,但是以後很快就過去了。但最近的中美貿易戰,逐漸加劇,從開始的600億到後來的2000億。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簽署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備忘錄。9月24日,美國正式宣布再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對此,中國政府先後公布了價值160億和5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的美國產品清單。中美雙方也曾就貿易摩擦展開多輪高級別談判,但都無功而返。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現在美方採取了很大貿易限制,就是把刀架在別人脖子上,使得談判無法進行。9月23日,美國宣布因中國違反了美國所謂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對我解放軍總裝備部及其該部負責人實施制裁,原因是中方購買了俄羅斯蘇-35戰機和S-400防空飛彈。由於美國要制裁俄羅斯而延伸制裁與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這一「長臂管轄」的做法是典型的美國式流氓行為。這一做法在中美兩國、兩軍近年來的交往中極其罕見。有分析認為,這是中美貿易摩擦正在向更廣和更深層面延伸的一個例證。中美實際已經進入到很實質的博弈的階段。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異軍突起在世界力量的對比下,中國的GDP增長非常迅速,雖然說絕對數值跟美國還是有一些差距,但是相對數值非常高。現在,我們的GDP是日本的兩倍多。日本加上德國加上英國加上俄羅斯的總和也沒有中國多。中國國力這10年來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但是跟美國的GDP還有差距。為何我們的感覺不一樣?第一、生產和分配是不同的。美國主導了全球的分配體系,但是中國沒有這個主導權。GDP是代表我們生產了多少,不代表我們分配了多少。第二、增長與積累是不同的。我們的增量很大,但是我們窮了幾十年了,人家積累了幾十年了,中國以前的積貧積弱,歷史欠帳非常多。第三、GDP和GNP的差別。即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總收入。中國的大量外資在計算GDP時被記入其中,算GNP的時候可能就算到美國頭上了。因此在中國,有大量的投資是海外的外國資本,而在美國則相反。美國擁有的海外權益比我們大得多,所以這時再來比會有很大差距。另外就是人均的問題,雖然說總量跟美國接近,人均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我覺得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可信的。中國的工資一直在漲。現在的經濟不像大家想得那麼壞。不能僅看企業這一面,因為企業這一面占有了所有話語權,真給漲工資的農民工,他是沒有話語權的。但是現在在北京,裝修的時候,現在一個裝修工人一天是500塊,在十年前是50塊,巨大的差別就是基層的工資漲得非常快。最後要說一下一個國家有多少戰爭資源和國家實力有的時候不對等。當年落後民族征服先進民族的時候,這個例子有的是。誰能調動多少戰爭資源和國家有多少經濟實力,其實還是有一些錯位的。中美掰手腕,實力差在哪兒?我們是製造業的大國,但絕不是強國。製造業的制高點不在中國第一、汽車。可以看中國的汽車產了很多,但是都是合資品牌,核心的技術都在外國人手裡,核心的利潤都是外國人賺的。而在世界汽車市場上,沒我們一席之地。中國國產車能賣得好,就因為中國國內市場比較大。第二、工具機。高端工廠的工具機基本都是進口的,如果這些工具機被禁運,工業製造的水平會由於精度不夠而下降。可以說那些例如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都是外國的。第三、發動機。這類產品,我國和世界尖端有所差別,製造業產業鏈也很長。金融方面,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基本上是無法撼動的,人民幣在世界金融業地位較低。中美綜合實力仍然存在差距現在雖然說中國的軍隊強了,但美國是絕對老大,中國肯定排不到第二。科技實力也有差別。現在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美國還有原子彈的鈾,產量很高,所以這個資源實力也有差別。在經濟學領域中,汽車、工具機、發動機被認為是製造業的三大支柱產業,而半導體和大飛機則是製造業的兩大明星。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在這些領域與美國相比,都有哪些差距?而直面差距的同時,我們也要發現中國有哪些優勢,它們又是如何令我們有信心、有能力面對中美貿易戰的?我們的信心從哪裡來?很多人現在為什麼左右紛爭大?中國的工程建設能力中國被稱為「工程狂魔」。中國的工程資源能力我們有鋼鐵產量、有水泥產量、中國雖然說缺鐵礦石,但是中國不缺黏土。中國的水泥是世界最便宜的,就因為中國不缺黏土。完備的產業鏈和基礎製造能力基礎製造很重要,中國有很強的基礎製造能力。中國的兩彈一星世界上很多國家現在有原子彈了,未必有氫彈。另外,中國的積累率是極高的,中國的積累率接近40%。中國的超級積累率美國的積累率是1%。中國改革開放投了500萬億的基本建設的費用,最後,轉化為土地價值。中國的積累率是超前的。另外中國的另一個優勢,就是中國婦女工作。其實西方婦女的工作率很低的,中國的婦女工作就意味著,單位人口當中勞動力供給最高。因為男女都工作,我們有最高的勞動力供給率。國家資源調配能力和民族向心力大家對於中華民族,有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們的信心就來自於這兒。有學者表示,拋開中美貿易戰的表象,背後的實質是中美關係已經發生了質變!這一質變為何在此時出現?對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中美關係正發生質變,這種質變是什麼呢?即英語民族,它對於世界第二民族的挑戰者,一貫是打壓的。英語民族打壓挑戰者從歷史上就是這樣,不光是美國 ,英國也是一樣。當年對德國也好,對蘇聯也好,它都是打壓。打壓必然引起衝突。中國現在發展了,必然不允許美國單級霸權的存在。這背後意味著,中國在崛起,也帶來了全球資源的再分配問題。中國崛起對西方意味著什麼?西方人如果按照他原來的方式消費資源,中國也按照那個方式消費資源,全球的資源都不夠。那麼中國想多消費點資源,那意味著西方人,就必須少消費點資源,他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改變。另外再往深層次地走,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呢?西方人對於黃種人,原來是有白種人優勢的。中國崛起了以後,對於西方人的那種民族心理優勢,提出了挑戰。除卻西方的民族心理優勢,美國國內有巨大的矛盾需要轉嫁。美國需要轉嫁國內矛盾中國單方面的想避讓這些矛盾,已經不可能了,所以中美進入到一個全球博弈的時代。自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美國對外政策愈發強硬。而實際上,當前美國國內內鬥加劇,利益集團相互掣肘,社會瀕於撕裂。經濟的表面繁榮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那麼這些矛盾和危機都是什麼?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是否有轉嫁危機的目的?美國政府真正的壓力在哪兒這個圖的背後是什麼呢?紅色的是支持川普的,藍色的是反對川普。大家可以看到支持川普的人,如果從地域上來講,那是很多。但是從人數上來講,真正投票的時候,人家說,希拉蕊還略微比川普多一點。其實對於美國人,他的社會是很分裂的。他既有外來的移民美國,他也有代表它本土種植園,很早來的那批移民。同時,在美國的上層經濟社會,猶太人的實力非常強。猶太人社團、猶太人金融……基本上都是猶太人在統治。所以美國的內部矛盾比我們想像得大。而這種矛盾的前提是,美國是票選社會。這種社會要維持穩定是有前提的。也就是為什麼美國一推行民主,有些國家立刻就內亂呢?因為想要票選。如果社會各方矛盾不是那麼尖銳,大家都可以接受選舉失敗。如果這個社會矛盾很尖銳,誰選舉失敗了,下次再選就不行了。可以看到,美國現在已經出現這種趨勢。它的矛盾已經在激化,所以它轉移矛盾的方向。特朗普到底想要幹什麼美國搞的這個貿易戰改變了很多規則,變成了全球博弈。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一種新的世界大戰的形勢可能在凝聚。這種新的世界大戰,在我們有了核武器的時候,可能它不是那種傳統的大戰,是一種新秩序建立的大戰。這時候大家就在想,美國的政府真正的壓力在哪兒?其實對它的壓力,有些問題是老生常談。第一個就是政府債務不斷擴大。第二個是各種逆差不斷擴大。為什麼會這樣呢?製造業外流意味著美國徵稅權的流失。生產交易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有稅的。製造業到了中國,徵稅中心就到了中國。就像特里芬難題。一方面美元要給全球提供信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它一定是逆差;另一方面,要維持美元強大,它就一定要順差。如果美國一直是債務、逆差這麼增加,那麼美元遲早要崩潰。這就是危機。2008年的時候,美國出危機的時候,中國的GDP比日本的還差不少。如果十年後,美國再出現一個類似2008年的危機,面對現在的中國會怎麼樣?所以美國內部的這種危機的壓力,是非常的巨大的,而不是像外頭看的,美國的經濟的一片向好。所以特朗普真正要做的,可能是轉嫁美國下一輪危機。轉嫁危機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影響全球的資本流動,第二改變世界經濟的結構,第三就是全球利益的再分配。貿易戰里誰最尷尬再想它深層次的,就是貿易戰裡頭誰比較尷尬?其實它真正貿易戰擠了什麼人?首先就是它的政治對手。不要簡單地說,它貿易戰是對中國。最難受的是中間這一批人,就是美國的建制派。他在海外有複雜的利益,這麼一打貿易戰,它在海外這些利益就難以保障了,所以它實際上是對它的競選對手——建制派是個非常大的打擊。第二猶太的國際資本。這些國際資本很多時候都是在離岸島嶼上。一打貿易戰,這些離岸的資本,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特朗普驅動離岸資本回流離岸資本在二戰以後,大規模的爆炸,也就是註冊在離岸的海島上,比方說在維京群島註冊、在百慕達群島註冊,可以避稅。在2008年的時候,麥肯錫做過一個保守式的估計,大概是32萬億美元。這個數量好大,比美國GDP大好多。而現在估計的話可能又有所增長,但是特朗普這一個政策,離岸資本受到了巨大的擠壓,第一稅收優勢不在了。可以看到,美國這一陣子股市和經濟的繁榮,實際上是這些離岸資本,大量的上岸到美國。所以美國製造業回流,不是簡單地說,把中國的那些工廠搬過去,而是讓這些資本回去。所以它的政策是起到效果的,它也不是完全打在中國的。它是通過這種戰爭的狀態,使得原來在中美之間想左右逢源的人,逢不了源了,選擇到美國上岸,這就是它的目的。不是直接馬上要戰勝中國,而是把中間利益吃到嘴裡。貿易戰請站穩中國立場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中國又該如何應對?作為一個陸路大國和世界製造業中心,中國又該如何發揮這些優勢,使自己在貿易戰中處於不敗之地?貿易戰中,中國提出很多。第一個提出來了命運共同體,爭取全人類最多的支持。大家有一些共同面臨的威脅,包括中美共同面臨的威脅。第二步提了進一步改革開放,其實現在進一步改革開放,包括一些資產可以賣,實際上也是吸引一些離岸的資本到中國上岸,不要全都跑到美國去。現在中間的離岸資本的空間,實際上是越來越小,我們要站穩立場。我們扛起來是什麼,是美國丟下來的全球化大旗,這是在全球是有道德制高點的。這時候就可以認識到金融定價權厲害的地方。實際上現在整個世界進入了新時代。第一就是知識爆炸。知識爆炸以後,大國解體到大國崛起,也就是說,信息時代帶來的是什麼?管理成本大規模下降。所以國家的規模效益,就大幅度提高。就是國家的規模大,原來是規模大,管理的難度高,在以前不可能管理的東西,現在網絡上都可以管了,整個社會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要強調變化,對中國影響大的,叫做新陸權在崛起。新陸權正在崛起其實在世界海權壓倒陸權,已經是幾百年的事情了。背後為什麼能壓倒陸權呢?就是海運非常便宜,陸運不好辦。但是現在有了石油管道,有了特高壓電網,那麼能源流變得很便宜了。更重要的是在網絡時代,在海上不好建網,海上的網絡是很貴的。陸權成本獲得了優勢。徵稅權背後美國打貿易戰的彈藥有哪些?美國頻頻使用徵稅這一手段,是否就是美國的金融霸權的具體體現?又會對他國造成怎樣的危害?當中國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的時候,全球的徵稅地都會聚集到中國。這是外國人最疼的。像外資企業,雖然說企業是外國人所有,利潤歸外國人,但是它只要在中國這兒生產,各種稅都是在中國的。而且從各種價格上來講,可以讓中國的產品利潤只有一毛錢,但是中國的稅收一塊錢,是壓不下去的。稅收,既有調節國內財政收入的功能,也有國際博弈的功能。包括像特朗普所實施的貿易戰,實際上是稅收博弈。製造國、金融國、資源國的「三國殺」世界的關係分成了三類國家:製造國、金融國和資源國。多層次的產業循環。圖左邊,中國處在一個核心的位置,就是美國的金融貨幣給中國,中國的產品給美國。西方有高技術到中國來,但是中國的低端製造的加工,返回西方去。西方它不是在自己加工能力,同時資源國的礦產給中國,中國的工業品給資源國。如果按照這個圖走下去,中國就可以迅速的強大。因為西方的這些技術,最後是難以為繼的,中國慢慢可以自己發展,自己的技術金融等等。中國在世界必然處在一個核心的位置。而實際上美國希望的,是圖右邊這樣,以美國為核心,資源國的東西,都是由它的金融市場來控制。然後它來決定價格,中國更多的是消費資源,提供勞動,這就是美國想乾的事情。走向未來 我們充滿信心此輪美方挑起的中美貿易戰,美國表面上來勢洶洶,咄咄逼人。然而越是對他國極限施壓,自身崩潰的危險就越大。對此,我們該如何理解?我們最終打贏這場貿易戰的信心為何如此堅定?這種信心在於哪兒?對於中國來講,時間在中國這一邊。西方有一句話,叫做漢尼拔式的勝利。漢尼拔打羅馬每次都打勝,但是每次勝利後都要衰弱、實力減弱,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復。中國有超高的積累率,就算這次失敗了,可能很多財富沒了,但是勤勞地干,很快就能積累上來。但是美國吃不到這筆財富的時候,國家可能就會崩潰。這就是美國,只要輸了一次就崩潰。輸了多少次都是沒有關係,國家能延續,穩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世界上很多人形容中國的國民性,把中國叫兔子,然後西方都是老虎、鷹、熊什麼的,都是猛獸。但換個角度去看,在這世界上,生物界裡兔子是強勢物種,比老虎什麼的強勢。老虎要滅絕了,兔子滅絕不了。中國的韌性是很強的,所以對未來,我們要充滿信心。雖然現在會受到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也受到很大壓力,大家都受到很大壓力。但是我們增長還是比美國快的,我們積累,也是比美國快的。而美國現在能增長,是吃到了世界這種中間地帶的實力。但中間地帶實力只能吃一次,不能吃兩次。中國國力的快速增長,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看到每個人的收入都在快速增長,而不是收入在下降,這就是希望。要如果說是經濟真不好,那普通勞動者的收入一定是下降,失業率是上升的。中國現在是失業率沒上去,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在增長,能認清楚這一點基本上就可以清楚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了。所以,對於中國的民族的崛起,大家都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