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智慧----適度鍛鍊

@ 2019-05-20

順應自然、恬淡虛無、起居有常、食慾有節、惜精固本、適度鍛鍊六個養生方法,它們是並列關係、缺一不可,同時能把這6個養生方法進行綜合調養,並且能終身進行,貫穿你的一生,這將是你這一生不生病的智慧!

本章節談談適度鍛鍊

鍛鍊與健身是兩個概念

生命在於運動,動於養行,形體要靠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運動起來,運動的過程可以激發我們人體的陽氣,讓人體的陽氣布滿周身,這樣我們整體機能才能正常。

我們現在很多人鍛鍊都是在健身房,健身房不是我們運動鍛鍊的地方,它是健身的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鍛鍊與健身是兩個概念。健身房健身是在健你的肌肉,是要把你身上的某塊肌肉鍛鍊起來。你去煉肌肉很有可能把肌肉給拉傷了,引起肌肉異常增殖,並沒有達到鍛鍊的目的。也有人說我天天在鍛鍊,我在跑步機上跑步,跑步機上跑步我不主張,而且堅決反對,跑步機達不到跑步健身的目的,反而會影響你的膝關節,導致你的膝關節扭傷,所以跑步機只有傷害沒有好處。

鍛鍊的環境選擇

鍛鍊身體要到哪鍛鍊呢?環境的選擇很重要,養生是道家提出來的,道家特講究養生,而且你看道家之人都在哪養生,我所說的道家不是現在道觀里的人,道家生活的地方一定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因此鍛鍊身體環境上我們要選擇有花、有草、有樹,有水的地方,這些地方,溫度適宜,負氧離子高,環境非常優雅,當我們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心裡再繁雜,都可以放下,它能使我們的心情很放鬆,渾身的肌肉都是放鬆的,在這麼一個環境中,我們去走走路,散散步,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

運動項目的選擇

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運動項目,什麼樣的運動項目適合我們所有人呢?走路,比散步稍微快一點地走路,是最好的鍛鍊方式,適合我們每個人。還有中國傳統項目: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等,這些多是適合我們中國人鍛鍊的項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打太極拳,它可以使我們所有關節活動開來,可以促進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然後使我們的關節得到豐富的營養,可以預防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病變的發生。而且打太極還可以治療疼痛性疾病的發生,比吃止痛片的效果還好。因為打太極的過程中,不僅所有的肢節在運動,而且整體還是弧線運動,還迎合呼、吸、吐、納之法。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人去學習太極。

如何走路

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在走路的過程中,有些人不是為了走路,而是在那個地方看我今天走了多少步,一看8千步,還差2千步就1萬步,還有些人一看某某今天走了1萬2,我要超過他,走1萬3,然後截圖發朋友圈,說我今天又完成任務了,把走路變成了完成任務,沒有把運動當成養生、鍛鍊,沒有享受其中的樂趣。只是讓朋友在朋友圈裡點贊、評論,功利性太強,沒有做到恬淡虛無(下個章節我們講),因此你今天走了1萬2、1萬3也好,還不如不走,白走了。

因此,我們在走路的過程中,要心無旁騖,輕輕鬆鬆,渾身肌肉放鬆,腦子裡什麼閒雜念也別想,去享受走路的過程,鍛鍊的樂趣,最終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請你放下手機,到公園裡、花園裡、河堤上去走路,去享受走路的愉悅。

該如何走路:

1.每天最少走一次路,兩次最好

2.每次最少30分鐘,1小時最好

3.一周最少鍛鍊5天,7天最好

4.比散步稍微快一點走路,做有氧運動,身上微出汗、熱乎乎的就行。

同時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果從來沒有運動過,一開始量不能太大,要慢慢增加,直到達到以上的運動量。運動時不能大汗淋漓,大汗淋漓會伴隨氣的丟失,造成氣津兩傷的結果,得不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