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暢銷涼鞋會把孩子推向危險的邊緣,再好看媽媽也別給孩子穿

@ 2019-05-20

對於剛剛學會走路或者還在學習走路的寶寶來說,一雙好鞋,不僅能夠保護寶寶嬌嫩的足部,還能讓寶寶更好的學習走路。寶寶生長發育比較快,每到換季的時候很多寶媽都會給寶寶買新鞋,現在商場裡有各式各樣的的兒童鞋,非常的漂亮,有的寶媽只要看見喜歡的就會給寶寶買,但是寶媽們知道嗎,如果給寶寶選擇了不合適的鞋,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骨骼發育,影響寶寶的走路姿勢,所以給寶寶買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幾種鞋不要給寶寶穿。

前不久,在上海,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兒子乘坐手扶電梯,孩子穿著的洞洞鞋被捲入了的縫隙之中。

所幸,孩子穿的洞洞鞋縫隙較大,她用手一拽,就把孩子的腳從鞋裡拽了出來。等他們把鞋拽出來的時候,涼鞋已經不成樣子。

這位媽媽想想都後怕:

當時孩子就安安靜靜的站在扶梯上,無緣無故鞋子就被捲進去,要是腳沒有及時抽離,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很多國家,像美國、日本、新加坡,都發生學齡前兒童穿洞洞鞋乘坐扶梯,腳被夾住的事故,有些甚至給孩子的腳趾造成深裂傷口。美國更是規定,小於5歲的孩子如果穿著洞洞鞋,禁止搭乘電梯、玩遊樂園。

其實除了洞洞鞋,暴露腳趾和腳後跟兒童涼鞋,也暗藏危險。一位兒科醫生告訴我,入夏以來,他就遇上不少孩子因為穿露腳趾涼鞋,被硬物誤傷。

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兒童涼鞋,都是危險來源!

選錯涼鞋不僅危險,還影響足部發育!一些常見的足部畸形,如O型腿、內外八字、足內翻、足外翻等,其實很大一部分並不是因為先天原因,而是因為後天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所導致的。

一雙適合孩子的鞋,不僅可以支撐腳、保護腳,更重要的是提供適當的護正呵護和輔助減震能力,以避免腳部傷害並提高行走的舒適性。如果沒有選好鞋,孩子運動時腳部會有不適感,還影響發育。

哪些涼鞋不適合寶寶穿?

1.洞洞鞋

洞洞鞋材質柔軟,極易變形,摩擦係數大,小朋友活潑好動,乘坐扶手電梯時如果不小心,鞋子很容易就捲入了電梯縫隙,被電梯咬住。

據2008年美國《小兒整形外科》雜誌的一份研究報告稱:76%的電梯事故與洞洞鞋有關,引發的傷情包括截指、骨折、皮膚脫落、挫裂傷和神經損傷等。

建議大家不要給寶寶穿洞洞鞋外出,洗澡或者去海邊可以偶爾穿一下。

2.露腳趾和腳後跟的涼鞋

露出腳趾和腳後跟的鞋,並不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有的剛學會走路,有的還跑不穩,戶外活動非常容易摔倒或踢到異物,如果寶寶涼鞋露出腳趾,可能導致受傷;

寶寶的骨骼、關節正處在發育期,沒有涼鞋後幫,或者後幫太軟,會讓踝關節得不到相應的支撐和保護。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也明確表示, 「孩子開始在外走路後,需要穿鞋子來保護他的腳。鞋子必須是包頭的……」

3.有過多裝飾的鞋子

有過多裝飾的鞋,一般有分為兩種:

鞋上有亮片或珠子作為裝飾:鞋上的小珠子或亮片容易脫落,一方面有被寶寶誤食的風險,另一方面這些小部件卡在鞋子的縫隙裡,寶寶的腳也會被刮傷。

閃光鞋或叫叫鞋:閃光鞋的發光裝置,叫叫鞋的發聲裝置基本都在鞋後跟,寶寶會為了讓其發光、發聲,走路的時候用腳後跟使勁踩地,或者低頭尋找光源或聲源,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4.高「跟」涼鞋

一些女童鞋為迎合家長的審美特點,設計趨於成人化。

而寶寶的腳與成人腳相比,有明顯的不同:

寶寶的骨骼尚未定型,如果鞋跟過高,勢必會讓脊椎等骨骼承受額外的力量,非但不會讓寶寶感到舒適,反而會影響到腳部的正常發育,導致腳拇指外翻。

5.拖鞋(或人字拖)

不少寶寶和成人一樣,在家裡穿拖鞋或者人字拖。一些家長也覺得穿拖鞋或人字拖很放鬆,舒緩疲勞,而這兩種鞋寶寶穿起來不僅更費勁,還極易摔跤:

拖鞋沒有鞋後跟和鞋帶,寶寶穿拖鞋不能提起腳來走路,只好「拖」著走,走路姿勢發生變形。

人字拖不跟腳,所以在穿人字拖的時會不自覺地改變步態,頻率變快、步子變小,身體重心前傾,膝蓋會自然彎曲,腰部的脊柱也會跟著彎曲。時間一長,走路姿勢很容易變成內八字。

人字拖鞋底平薄,足弓沒有得到支撐,減震能力差,而且腳趾還得用力夾起鞋子中間的帶子,穿人字拖其實比穿普通鞋更累。

6.太便宜的涼鞋

寶寶的涼鞋很小、又簡單,而且穿的時間短,很多媽媽可能覺得沒必要買貴的,買雙便宜的穿穿算了。

鞋裡的甲醛比裝修更可怕

柚子想要說的是,在寶寶的鞋上,千萬別貪圖便宜。因為越小寶寶的涼鞋,其實越考驗做工和質地,要符合各種標準,註定成本不會低。

很多劣質鞋材和製鞋的膠、處理劑裡面更容易含有有害物質,像甲苯、甲醛等。

寶寶個子小,口鼻距離鞋子很近,很容易通過呼吸進入體內。而且寶寶的皮膚稚嫩更會通過皮膚吸收有害物質。

由於兒童正處於成長過程中,造血功能不穩定、造血儲備能力差,造血氣管易受感染。因此,甲醛超標對兒童造血器官的影響可能比成年人更嚴重。

另外,便宜的涼鞋做工也不會考慮寶寶小腳的發育特點,不能給到寶寶腳部合理的支撐,不利於腳部的發育。

所以,這樣算下來,其實得不償失。

一雙好鞋應該符合這些條件

那麼,當寶寶能獨立行走,「要穿鞋底不要太軟的鞋」,到底什麼程度叫做「不要太軟」呢?

中國皮革和製鞋工業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兒童健康鞋專家丘理在《一雙好鞋》中,是這樣定義的:

【一折】鞋底彎曲部位在前部約三分之一處;

【二捏】鞋子的後幫和前頭要硬;

【三擰】對擰鞋子不易變形;

【四按】手按鞋內部前掌部位,太柔軟不要選;

【五聞】聞鞋子有沒有異味,如果有,不選!

天氣越來越熱,不少家長已經在準備為寶寶買涼鞋了。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很多品牌寶寶的涼鞋造型有點奇特,主要在於包裹腳趾和後跟的設計。

儘管從成人的審美來看,呃……有點……不過,人家這樣設計是有道理的喲!

那些露出腳趾和腳後跟的鞋,並不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有的剛學會走路,有的還跑不穩,戶外活動非常容易摔倒或踢到異物,如果寶寶涼鞋露出腳趾,可能導致受傷;寶寶的骨骼、關節正處在發育期,沒有涼鞋後幫,或者後幫太軟,會讓踝關節得不到相應的支撐和保護。

此外,現在很多品牌都推出了機能鞋,聽起來很專業的樣子。不過,機能鞋是個商業概念,國家並沒有出臺相關標準。只要家長為寶寶選購的鞋子符合上述標準就可以了,不需要迷信機能鞋的所謂各種功能。

鞋子尺碼怎麼確定?

接下來,就該為寶寶選擇適合的尺碼了,鞋子尺碼應該如何確定呢?

量寶寶的腳長。在白紙上畫上一條直線作為輔助線,讓寶寶站立在白紙上,家長量寶寶最長腳趾到腳後跟的垂直距離。

鞋子的內長要比寶寶的腳長大0.5-1釐米。一般來說,涼鞋大0.5釐米即可。

不同品牌鞋子的內長對應的尺碼可能有較大差異,家長要以具體的釐米數,作為購買參考。

柚子借用某品牌的示意圖,大家一看就明白啦!

寶寶活潑好動,有的家長會覺得:讓寶寶乖乖站著配合測量腳長有點困難,不如趁寶寶睡著後躺著量?

萬萬不可,這樣資料容易跑偏哦!趁寶寶心情好,給寶寶一點小零食,多數寶寶還是挺配合的。

如何判斷鞋子大小合適?

現在有很多家長喜歡為寶寶網購鞋子,不過,除了不同品牌鞋子版型存在差異,不同寶寶的腳也有胖瘦,腳背有高低。因此,為了給寶寶選到真正合腳的鞋子,柚子首推去實體店試穿!

這些方法可以幫你判斷寶寶鞋子的大小是否合適:

穿上合適的襪子站著試鞋,最好能走動幾步試試。讓寶寶穿上平時的襪子試鞋,一則挑出的鞋更為合腳,二則穿脫方便也可以避免寶寶腳部損傷。

試鞋時應儘量讓寶寶站著,確保寶寶的腳趾未呈蜷縮狀態。媽媽要用手指檢查鞋前面多出的空間,並測試鞋的寬度是否適合(能捏起一點即為合適),若沿鞋邊按壓能感覺到寶寶小腳趾或腳骨外側則意味著鞋太窄。

檢查鞋後跟是否合適,以媽媽的小手指可以插入鞋後跟和鞋幫之間為宜。媽媽還可以扶著寶寶穿鞋走幾步,確保寶寶不會拖著鞋走,並且鞋跟不會上下滑動。

什麼時候該換鞋子?

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估寶寶的發育速度,因此多久給寶寶換一次鞋也就沒有標準定論。通常,寶寶每3-4個月需要換一次鞋;如果正處發育高峰期,可能每2個月就要換一雙鞋;發育高峰期之後,5-6個月換新即可。

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都是不一樣的,建議家長每個月都檢查一下寶寶鞋子的舒適程度——如果寶寶穿上鞋後,腳趾處所餘空間不足半個拇指,或腳跟、腳面等處有一些勒痕,則意味著寶寶需要換一雙新鞋了。

不建議家長為了節約而買較大尺寸的鞋子,以延長每雙鞋子的使用週期,也不建議寶寶揀拾哥哥姐姐的「二手鞋」,因為即使這些鞋子並沒有破損,也很可能已經變形,不再適合寶寶穿著。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