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哄孩子睡覺,又聽到了樓上隱約傳來的斥責聲和哭泣聲。不用猜也知道,樓上鄰居又開始訓孩子了。他家孩子的確調皮,可是每天都這麼訓也實在令人費解。孩子本來活潑開朗,見到人就打招呼,現在看他蔫蔫的,好像很久沒長個,眼看我家孩子快超過他了。可他比我們大一歲多呀。我覺得鄰居家孩子不咋長個這事,跟家長睡前經常責駡孩子有關係。
早上,同事王姐跟我說,昨天晚上,她兒子太興奮了,一直不睡覺,還在床上各種彈跳,一個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王姐的肚子上,碰到了她剖腹產的刀口上,疼得她大吼兒子……結果,孩子哭著睡著了,一直到今早上都不理她。
她可內疚了。
同為媽媽,我特別理解王姐,但也能理解孩子。
睡覺前的這段時光,對家長和孩子來說簡直太重要了,如果這半個小時,父母和孩子在溝通上出了問題,不但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建立,也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睡前半小時,千萬不要對孩子這樣做這4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01 睡前不要催促孩子
前幾天,侄子來家裡小住,兒子有了新夥伴,每天小哥倆都玩得很嗨,作息規則也被打亂了。
眼看都11點了,兩個小祖宗卻還在那對壘:下圍棋。
"趕緊洗澡、刷牙、洗臉,你看看幾點了?"我的話,孩子們置若罔聞。
再三催促下,兩個孩子終於去洗澡了,結果,又在衛生間打起了水仗,弄得到處是肥皂沫。
看著一地狼狽的衛生間,我終於還是沒忍住,聲音提高了很多,開始催促他們動作"快點"。
"媽媽,你不知道小孩子本來就比大人慢嗎?"兒子哭著說,見兒子哭,侄子也跟著哭。
那一刻,我有點後悔。
"孩子越催越磨蹭"的真相是,孩子以為自己的行為沒有被接納,有了逆反心理,就會故意和父母做對,你越讓他們快一點去睡,他們越要想法設法磨蹭。
記得,自己小時候,經常熬夜看書,爸媽一遍一遍催促睡覺,他們越催我越煩,越是不睡。後來,媽媽換了一種溝通方式,讓我自己來決定每天晚上看多少頁書,看完就乖乖睡覺。要不然第二天會遲到,會被老師批評。自此,我睡覺再也不用人催了。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家長和孩子溝通,一定是建立在接納理解的基礎上,去解決問題。若孩子感覺自己的行為沒有被接納,或者感覺自己被傷害了,就會故意作出相反的動作來抗議。
02 睡前不要嚇唬孩子
表姐家的女兒雯雯從小就是個"睡渣",每天晚上都熬到很晚才睡。
雯雯剛上幼稚園的時候,媽媽為了讓她早睡,經常自己編一些故事嚇唬她。她把白雪公主的故事做了部分改動,講給女兒聽,說白雪公主的後媽有一面魔鏡,每天她都要在鏡子面前說"天黑了,小寶貝要睡覺了,魔鏡魔鏡,快顯靈,看看誰家的小寶寶還沒睡"。
她嚇唬女兒說,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內睡著,巫婆就會來把不睡覺的小朋友抓走,這樣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雯雯聽完後,果然很快就睡著了。
但,沒過多久,表姐發現雯雯膽子越來越小了,夜裡還經常被噩夢驚醒,嘴裡喊著"不要 抓我,不要抓我"。
遇到"睡渣"寶寶,確實令人頭疼,但這種方法卻不可取。
長期嚇唬孩子,會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膽小,缺乏安全感,這會誘發一系列心理疾病,女孩子性格會越來越敏感,愛哭鬧,形成社交障礙,男孩子則可能長大後很容易有暴力傾向。
03 睡前不要吼罵孩子
電視劇《陪讀媽媽》中,丁一一和媽媽衝突不斷。
每天晚上,母子二人為了遊戲和作業的事情就各種鬥智鬥勇。媽媽為了不讓兒子晚上熬夜玩遊戲,沒收手機,限制網速。結果不但沒有阻止孩子玩遊戲,還讓本就劍拔弩張的母子關係更加惡化。
一天晚上,因為兒子晚歸,媽媽大發脾氣,就在媽媽繼續喋喋不休的時候,兒子一拳頭捶在了牆上的裝飾畫上,玻璃碎片把他的手劃破了,鮮血一滴滴地滴在地上……
那天晚上以後,兒子跟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回到家沒精打采,少言寡語的,很是讓人擔憂。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睡前,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也是和孩子各種掐。
只是,這種行為不但沒有讓孩子聽話,乖乖睡覺,反而讓親子關係日漸疏遠,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父母變得越來越焦慮。
打罵孩子,是一種最無用的教育,特別是睡前半小時,和孩子發生衝突,讓孩子帶著情緒入睡,更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時間久了,假抑鬱也可能變為真抑鬱。
而對家長而言,因為吼孩子動氣,也會傷到身體,往往孩子還沒抑鬱,我們已經焦慮到神經衰弱,失眠多夢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應該是春風細雨般的。不妨試試"低聲教育",營造一個和諧的睡前氛圍,讓孩子和自己都有個輕鬆的睡前心情,愉悅入睡。
睡好了,精神才好,問題解決起來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04 睡前不要"逼"孩子做作業
去年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名年輕的媽媽打電話求助,說自己家老公不讓孩子睡覺,逼著孩子做各種作業,真是哭笑不得。
原來,報警的媽媽有個學霸老公,年輕時學習非常優秀。
爸爸希望女兒跟自己一樣優秀,成為學霸。於是,他給女兒布置了一項作業,每天寫4篇有品質的作文。這個作業量,年僅10歲的女兒倍感吃力,經常寫到淩晨1、2點鐘。如果完不成,爸爸就陪在邊上,不允許孩子睡覺。
"每天都這樣,我們實在熬得受不了了。"媽媽心疼女兒,為這個夫妻倆經常吵架。
出警的朱警官是一位"資深的爸爸",當他看到孩子的時候,一陣心疼:他們的女兒一個人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即使聽到民警叫她,她也不願意靠近,眼神充滿著困意和無助。
爸爸每天晚上如此逼迫女兒,顯然已經嚴重超負荷。孩子的身體和精神都已經瀕臨崩潰,這真的很危險。
如果家長每天都如此逼迫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也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厭惡感。
語言是把雙刃劍,溝通是講究技巧的。
孩子也是順毛驢,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講技巧。
爸媽們可以試試看,用"寫完作業,媽媽可以給你講個睡前故事"來代替"寫不完作業,不能睡",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05
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爸爸媽媽,請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在睡前不要做上面這4件事情,儘量讓孩子保持一份平靜而愉悅的心情入睡。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