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注意,猛禽又添「利爪」——美軍機載雷射武器更進一步

@ 2019-05-13

據美國「臨界點」網站5月5日報道稱,美國空軍日前宣布,它成功使用一套雷射武器系統擊落了飛行中的多枚飛彈。美空軍研究實驗所4月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國陸軍白沙飛彈靶場進行了這次試驗。這套名為「自我保護高能雷射演示器(SHiELD)」的系統從地面發射雷射,擊落了「多枚飛行中的空射飛彈」。按照設計,該系統最終將安裝在飛機上,以保護飛機免遭攻擊。美空軍研究實驗所指揮官威廉·庫利少將說,此次試驗是「定向能系統和針對敵方威脅的防護措施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有關美軍機載雷射武器項目早已廣為人知,如在90年代初啟動,用於戰區彈道飛彈助推段防禦的ABL (Airborne Laser)項目。當時該項目以波音747-400飛機為平台,採用氧碘化學雷射器,並且進行了數次彈道飛彈攔截試驗。不過在2011年12月下旬,美國國防部決定終止ABL項目的研發。

除了ABL這樣的戰略級機載雷射武器,美國戰術機載雷射武器的發展也同樣在穩步推進。美國空軍一直設想把雷射武器裝上各種戰術飛機,執行目前由的火炮和飛彈完成的各種任務,大大提高空軍的作戰效率、精度和速度,以使美國戰機擁有「代差」優勢。

一方面,美軍認為雷射武器能夠提高像AC-130這類飛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因為這類飛機往往體積大、速度慢、高度低,易受到敵方防空火力的威脅,如果裝備高能雷射武器,就可以擊毀敵方的地對空、空對空飛彈和機載目標,這樣AC-130 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精確攻擊地面目標。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AFSOC)已制定了相關計劃,將雷射武器集成進 AC-130,使之具有進攻與防禦的能力,並確定在 2020年在外場進行演示試驗。

另一方面,美軍也希望將雷射武器綜合進戰鬥機。此次試驗的SHiELD項目從 2015 年開始,目的是研發一台更加緊湊的中等功率雷射武器系統,並將其集成進與戰鬥機兼容的吊艙內,用於保護戰鬥機免遭飛彈的攻擊,計劃在 2021 年演示驗證雷射武器在相關飛行環境中用於反地-空和空-空飛彈的有效性(雖然其設計用於中距離防禦但計劃將來也具有進攻能力,)。

據悉SHIELD 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提升下一代緊湊環境的雷射器(LANCE) 、雷射吊艙研究與發展(LPRD ) 、束控和航空效應研究與發展( BARDBA) 。

LANCE的目標是通過研發,設計、製造、交付一種可靠和堅固耐用的大功率雷射器,同時具有優良的光束質量和緊湊的設計,並將其集成進氣動結構中。由於戰鬥機的載荷要小於AC-130這樣的運輸機,因此對雷射器的要求更加苛刻。目前推斷,此次試驗的雷射器有可能是通用原子公司的高能液體雷射器,其第三代產品已獲得突破並通過了政府的驗收試驗,功率密度達到 5kg / kW,已經具備了安裝在無人機上的條件,而且正在為空軍研發第四代產品。

吊艙(LPRD )是獨立的系統,它包括雷射器和束控系統,以及功率系統和冷卻系統,並保護雷射器免遭嚴酷的外部環境的影響。資料顯示,LPRD將與F-15的 600 加侖外油箱相近。

束控系統( BARDBA)直接關係到雷射武器的射擊精度,BARDBA是一項保持用於超聲氣流環境中現代束控系統持續發展的工作,其工作重點是表征圍繞炮塔的氣流特性,了解飛機炮塔邊界層的氣流干擾,研究束控技術對付湍流或熱暈產生的有害大氣密度梯度。發展自適應光學技術對大氣畸變進行校正與補償,使之能精確聚焦到目標上。

其實相關「雷射炮吊艙」的研製美軍已經取得進展。2018年初,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靶場,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搭載的高能雷射武器進行了試驗,成功打擊1.4千米處的地面目標。該系統由高能雷射集成控制公司維吉尼亞分公司研製,整體尺寸相當於一個副油箱,前端裝有球狀雷射發射器,掛在短翼下,用於攔截來襲的可攜式防空飛彈,致盲地面人員,引爆簡易爆炸裝置,癱瘓敵方無人機等。此次SHiELD在試驗中擊落了「多枚飛行中的空射飛彈」,可以看出相比直升機雷射器,其能量級和跟瞄精度又有了提高,由此可見美軍的戰術機載雷射武器研製又邁出一大步。

美軍戰術機載雷射武器又邁出一大步

首發自:遠望智庫技術預警中心

作者: 蘭順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