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因耳蟎導致繼發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 2019-05-11

耳蟎:耳蟎又名耳疥蟲,是貓貓咪和狗狗身上經常能見到的耳道寄生蟲,多數情況下,寄生於耳道內,而少數情況下也會在頭部、頸部和尾部被發現,正常的耳蟎生命周期為30天以內,可以通過近距離接觸進行傳染,如果家裡有一隻貓或者狗狗出現了耳蟎情況,那麼其他的貓咪狗狗都有可能會被感染。

但耳蟎對寵物造成的傷害並不是直接咬傷,而是在感染後,耳道內的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會出現大量增加的情況,感染兩個星期後會產生大量的igE抗體,從而導致過敏反應。也可能會造成二次細菌或真菌感染。

陪同前往醫院後,控主就自己回家了,但最後朋友卻發來消息說,貓咪確診為中耳炎!

但是普普通通的耳蟎怎麼會變成中耳炎的呢?

其實中耳炎是位於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乳突氣房)的部分結構或者全部結構出現的炎症病變,有非化膿性病變與化膿性病變兩種。

像朋友遇到的便是因為蟎蟲而引起的化膿性病變,同時以症狀來看,應是急性中耳炎。

耳蟎引發的中耳炎危害:主要症狀為耳痛、流膿,偶發有發熱、嘔吐的,嚴重時會出現嚴重的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迷路炎,面神經麻痹等等……

如何辨別耳蟎與中耳炎?首先貓咪耳朵在正常情況下是非常乾淨的,白里透著一點淡粉色,和人類有耳部污垢不同的是,貓咪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在耳內分泌油脂,也就不會出現像人一樣的耳屎。

耳蟎:鏟屎官可以淘一下貓咪耳朵,耳朵污垢出現深褐色,並且由表皮增生跡象,捻一下深褐色污垢,若手感粗糙,有粒狀感,那麼多為耳蟎。

外耳炎與中耳炎:整體耳部輪廓呈水狀,有明顯濃狀分泌物,貓咪總是甩耳朵,用爪子抓撓耳部,此類症狀多為耳炎,但瘙癢也可由耳蟎引起。

耳蟎在前期並不會對貓咪造成什麼大的傷害,但如果長時間不注意,那麼極有可能引發耳炎,據統計,50%以上的外耳炎都是由耳蟎引起,同時,感染耳蟎後,也有可能會引發繼發性細菌性中耳炎。

所以說中耳炎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耳蟎,但是中耳炎並不僅僅只有耳蟎才能引發。

感冒引發中耳炎:當貓咪因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的流感細菌導致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可能會向英國館蔓延,岩骨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後,導致引發中耳炎。

貓鼻支誘發中耳炎:當貓咪出現貓比之後,鼻涕中會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在貓咪打噴嚏或是不合理咳嗽時,少部分鼻涕可能會向鼻後孔擠出,從而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洗澡時過度掙扎導致中耳炎:貓咪特別討厭洗澡,所以在洗澡時會奮力掙扎,而有時候洗澡水是會不小心沒入貓咪的耳朵的,若沒有及時清理乾淨或是完全甩干,可能會誘發中耳炎。

二手菸誘發中耳炎:若鏟屎官經常在和貓咪一起時大量抽菸,過量的二手菸會被貓咪吸入體內,而其中的尼古丁會進入血液,使小血管痙攣,血液黏度增加,給內耳供應血液的微動脈發生硬化,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影響聽力,誘發中耳炎。

大功率音響或者喇叭:若鏟屎官經常在家裡用大功率的音響或者喇叭給貓咪聽搖滾類的超大分貝音樂,時間較久也可能會引起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該如何治療?

1.耳蟎、外傷、扁桃體炎等引起的繼發性中耳炎需先治療繼發性疾病。

像朋友家英短藍貓是因為耳蟎而導致的中耳炎,那麼它就需要先根治耳蟎,鏟屎官可以使用雙氧水清洗貓咪耳道,順著貓咪耳朵洞滴一滴到兩滴進去,輕輕揉搓耳根1~2分鐘,鬆開後讓貓咪自己甩頭,將耳朵中的髒東西甩出來,清潔後以棉球擦拭乾燥,再以「蟎凈」或「耳康」溶液殺菌滅蟎。

全身性耳蟎則是需要通過伊維菌素注射,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注射液0.3mg/kg,每7天一次,連用3~5次。

2.單純性中耳炎。

這類中耳炎以局部用藥為主,可以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生素水溶液與類膽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進行治療。

同時像伊莉莎白圈可不能少,因為抓撓會引起繼發性的外耳炎,再兩者結合,對病情康復並不利。

耳蟎並不是特別難以治療的問題,但是鏟屎官往往會忽視,可是忽視後卻容易出現像這次這樣的情況!

所以很多貓咪的疾病發生,最主要的還是鏟屎官並沒有及早認識到貓咪身上的問題,不然貓咪也不會等到中耳炎才被發現。

你家的貓咪若是也出現了耳蟎,那麼鏟屎官也要儘早做好除耳蟎的準備,一切的工作,都只是為了我們貓咪的健康啊!

參考資料:

[1]田啟超,馬世波,孟慶旺.英短貓咪中耳炎的診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8,(11):38.

[2]沈雙.一例貓耳蟎病的診治[J].畜禽業,2018,29(11):111-112.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8.11.072.

[3]孫劍利.犬貓常見耳部疾病的診斷與防治[J].湖北畜牧獸醫,2017,38(5):14-15.

[4]龔新輝,張趙傑,王冰, 等.貓耳癢蟎病繼發細菌性中耳炎的診療[J].畜牧與獸醫,2011,43(8):65-67.

[5]鄭麗麗.犬貓耳癢蟎病的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7,(9):92.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07.09.08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