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公司首次公開HAWC飛彈想像圖,注意它似乎沒有進氣口
近日美國公開了最新HAWC高超速飛彈概念圖,這樣意味著美國新一代空地/反艦武器可能進入了工程研製階段,這應該是當今機載武器領域一個標誌性事件。
HAWC是吸氣式高超聲速武器縮寫,它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HAWC目標是研製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為動力,射程超過500海里的高超聲速巡航飛彈。
根據海外資料,洛馬公司已經獲得這個項目,預計HAWC將會在2030年左右替代美國現有的魚叉反艦飛彈、斯拉姆空地飛彈等武器,成為美國空軍和海軍作戰飛機主要對地(海)打擊武器。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從此前信息來看,HAWC似乎採用了兩級結構
從此透露信息來看,HAWC採用兩級結構,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和飛彈/超燃衝壓發動機,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工作之後脫落,以降低飛彈降低和重量。
這樣意味著它的衝壓發動機並沒有整體式結構,也就是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一體化,現代衝壓發動機多採用這樣的一體化結構,前者殼體就是後者的燃燒室。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HAWC進氣道在哪裡,從圖中似乎沒法看到進氣口,衝壓發動機需根據氧氣助燃,因此進氣道及彈體一體化是衝壓發動機飛彈關鍵和難點。
此前洛馬公司公布的HAWC想像圖進氣口在彈體下部,彈腹進氣口有利於進行大迎角機動,可以提高飛彈機動性能,但是缺點就是飛彈橫向尺寸增加,彈體直徑減少。
HAWC作為一種海空通用飛彈,應該要考慮安裝到垂直發射箱裡面,這個缺點難以接受,因此外界推測洛馬可能放棄了彈腹進氣口,取而代之是彈頭進氣口,這樣可以控制飛彈橫向尺寸,彈頭進氣口在超音速飛彈之中也不罕見。
俄羅斯寶石反艦飛彈就採用了彈頭進氣口,前面所說的快鷹也是這個設計,所以HAWC採用彈頭進氣口也在情理之中,當然彈頭進氣口大迎角性能較差,飛彈機動性能應該會受到一定影響。
洛馬公司公開的早期方案似乎採用了彈腹進氣口
不排除現在採用彈頭進氣口的可能性
彈頭進氣口還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彈內空間減少,這是因為進氣道從前到後貫穿整個彈體,留給制導系統、戰鬥部和油箱空間就受到影響。
例如探測系統孔徑減少,探測距離和精度都會降低,戰鬥部重量減少,威力也會下降,油箱空間減少,飛彈射程就會受到影響。
不過高超速飛彈多採用GPS/INS復合制導系統,系統體積和重量較低,飛彈速度非常快,依靠本身動能就能摧毀目標,也不需要太大戰鬥部,動能還有較大慣性,可以讓飛彈在無動力飛行情況下也能滑翔較遠距離,所以這些缺點也是能夠接受的。
海灣戰爭之中,飛毛腿飛彈發射車是美軍最為頭疼的目標,它進入發射陣地、發射飛彈到撤出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之內普通飛彈只能飛行數十公里。
戰爭之後,美軍就將打擊時間敏感性目標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這個能力頂峰就是全球常規打擊能力項目,要求能夠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打擊全球任何一個地點目標。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太高,所以近期美軍將戰術級高超聲速飛彈作為重點,即實現戰區級快速打擊能力,HAWC就是這個思路的產物。
看來美軍也在考慮如何打航母
HAWC研製成功之後,將會替代美軍現有的魚叉反艦飛彈、斯拉姆空地飛彈等武器,執行美軍戰區級空地作戰、反水面目標作戰等任務。
以飛彈速度為6馬赫計算,它打擊1000公里距離內目標可以控制在10分鐘之內,也就是飛彈發射車發射飛彈不久就可以進行攻擊。
另外它可以擔負打擊大型水面艦艇編隊的任務,尤其是航母編隊,由於航母編隊移動速度較慢,HAWC這樣的高超聲速飛彈將會造成較大威脅。
來源:小飛豬的防務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