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殺手再次出山,反艦導彈都要靠邊站,中國購買幾百枚

@ 2019-05-10

提高海上戰鬥力一直都是國防的重點,隨著各國艦艇接連下水,反艦武器應運而生。相比傳統魚雷,人們更青睞反艦飛彈,並冠以"航母殺手"的名號。隨著科技發展魚雷也在更新換代,超空泡魚雷的出現狠狠地動搖了反艦飛彈的地位,就連我國也採購了上百枚。

魚雷最早出現在一百多年前,算得上是反艦武器的老前輩了。在各色反艦飛彈競爭的今天魚雷依舊可以占據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它可以直接攻擊艦艇水下薄弱部位,造成的損害遠勝於只能在水面上發射的飛彈。但傳統魚雷採用螺旋槳推進,速度受到了很大限制。於是蘇聯專家改用火箭引擎,再加上超空泡減阻技術,超空泡魚雷就誕生了。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所謂超空泡,其實是一種物理現象,當水中物體高速運動時,其後會產生氣泡形成超空泡效應。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氣泡壓強很大,破裂時會損害航行器。但若是採用技術手段使這些氣泡能夠自動包裹魚雷,護送其到達敵方艦艇,不僅可以有效保護魚雷,還能克服火箭引擎增加的阻力,在速度上突破極限。據悉俄羅斯率先利用該技術製造了"暴風雪"魚雷,其航速達到了370公里/小時,美國的超空泡魚雷只有140公里/小時,而大部分艦艇與水下武器的時速也不過90公里,該魚雷無論是水下用於攔截還是打擊軍艦都綽綽有餘。

我國也向俄羅斯引進了"暴風雪"魚雷,經過反覆測驗,發現該魚雷有兩個致命短板。第一,"暴風雪"的射程太短,連15公里都不到,想要對航母艦隊進行有效打擊必須要將潛艇靠的很近。往往魚雷還沒發射,潛艇就被敵方擊沉了。第二,隱蔽性不好,極易被敵人發現。

其火箭發動機和超空泡潰滅產生的噪聲十分刺耳,而且魚雷發射出去以後會拖著一串長長的泡泡,對方完全可以順著這串軌跡找到發射潛艇進行摧毀。由於噪聲過大,聲納制導系統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它無法自己尋找目標,長久以來都被當做直航魚雷使用。

我國技術人員對該魚雷進行了改進,不僅為它加裝聲自導基陣,實現了一定範圍內的自我導航,還延長了射程。即魚雷入水後利用電池進行推進,待其游到最佳射程再打開超空泡的發生裝置,使魚雷完成水下衝刺,擊毀目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