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經驗豐富,但回到這裡,我只是一個junior。」「因此,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基本輔助金(fundamental grant),這對於購買實驗室設備來說太少了,更不用說去開發一個產品或原型(prototyping)。」
希盟政府上台後,「專才回流計劃」(REP)取得不錯的增長,但專才回流後,滿意嗎?
根據《》報導,現年41歲,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的Wan Ardatul Amani Wan Salim,已經回國5年。但,情況只是讓她越來越失望,不禁感嘆:「現在我終於明白人才為何都外流,因為他們都沒有獲得支援。」
Wan Ardatul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時,表現優秀,年紀輕輕就領導一個團隊,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個建造太空感測器(astrobiological sensor),同時將衛星發射到太空的人才。
儘管在外機會多,但她還是選擇回國,想要利用自己的科技知識,改善人民的生活。
「我回到馬來西亞,想要貢獻一份力,但有時候卻讓我受挫。」
「我並不是要求高薪,我只是希望他們可以看到我的長處、優點。」
目前在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擔任全職講師的Wan Ardatul透露,儘管希盟政府上台一年來,承諾將徹底改革教育,但情況卻不盡理想。
「我4年前才剛剛從美國回來,加入大學成為講師,因此只屬於『初級』(junior),這意味著教育部推行的基礎研究獎掖計劃(FRGS)中,我能申請到的只有不到7萬令吉。」
「雖然我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經驗豐富,但回到這裡,我只是一個junior。」
「因此,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基本輔助金(fundamental grant),這對於購買實驗室設備來說太少了,更不用說去開發一個產品或原型(prototyping)。」
她指出,由於撥款制度存有「層級結構」,必須嚴格遵守,因此像她這樣的初級研究人員,只有那麼少的資金。她必須努力做出成果後,才能申請更多的資金。
「開發一個產品或原型,需要大量的資金,但這在公立大學是嚴重缺乏的。」
Wan Ardatul也投訴,申請過程非常繁瑣,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批准。
「然後就是選擇,院校的高層是握有絕對的權利,來決定讓誰的研究、項目優先進行。」
「這完全就是一個毀滅人才的體制。」
她在訪問的結束感嘆,總算明白為何很多人才選擇離開國家,只因為他們都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