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人的理財態度: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明日籌

@ 2019-05-07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或許是瀟灑,可是「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明日籌」,卻是消極的理財態度。怎麼兩者都是「今日與明日」,卻會出現這麼大的區別?「總結一句,國人必須意識到儲蓄及理財的重要性,了解其意義所在才能達到有效理財。」

緊急事故掏不出1000令吉

國家銀行在近期發布的《2018年金融穩定和支付系統報告》提到國人的理財態度,認為大部分國人短視且普遍存有「為今天而活」的態度。

其中資料指出,51%受訪者不為未來做好資金準備,只願意「今日錢今日花」,更甚的是,假設一個人失去收入後,僅有24%的受訪者有能力維持至少3個月的生活,而只有10%的受訪者有能力維持生活開銷超過6個月。

資料也指出,假設緊急事件發生,就算是1000令吉,國內卻有超過半數,即52%者無法籌集這筆資金;40%受訪者承認他們在理財上缺乏紀律。

這是一個讓人憂慮的情況,試想想,大部分國人都曉得應當理財,卻因為種種原因加上本身沒有紀律,導致無法有效理財,使得國行、政府單位等不斷想方設法,灌輸理財觀念,甚至由教育方面著手,提高國人的金融知識。

近半受訪者承認

儲蓄不足應付晚年生活

在2018年,國行進行了金融能力和包容性需求調查(FCI2018),以評估國人的財務能力和識字水準。FCI2018是對2015年進行的調查的後續評估,用於追蹤金融消費者在作出明智財務決策時的意識、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進行。

這些重要資料,也允許國行能夠藉以評估其政策和干預措施的有效性,以解決已識別的風險。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同時構建了大馬金融知識和能力(MYFLIC)指數。

2018年MYFLIC錄得57.1點,與2015年的56.5比較,略有改善。

僅38%人明白通膨影響購買力

資料顯示,國人的知識水準,尤其是對基本金融知識和算術水準仍然相當低。接近75%的國人曉得通貨膨脹意味著生活開銷上揚,但僅有38%國人將之與影響購買力聯繫在一起。此外,43%受訪者了解複利的力量,即資金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增加,五分一受訪者相信他們的資金在線性基礎上增長。

國人缺乏金融知識的情況也反映在他們的理財態度上,對金融知識不足的受訪者更有可能表現出「為今天而活」的生活價值,且沒有中長期的財務規劃。

例如,雖然84%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定期存款,但這筆資金卻普遍會在月杪前提取使用。他們缺乏長期目標,導致大部分人並沒有為意外開支(如收入損失、疾病或意外)和預期外的事項包括退休做好財務準備。

事實上,有41%受訪者承認,他們目前的退休儲蓄不足以在他們晚年期間,全額支付家庭開支,僅有16%受訪者尤其是50歲及以上者對未來生活有所顧慮,憂慮未來的老年生活。

學生參與AKPK活動

學習財務管理

信貸諮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也一直配合政府,祭出多項措施,並致力於改善國人的財務狀況,所實施的個人財務計劃主要圍繞在4個生活階段,分別為高等教育階段、進入勞動力市場、開始和建立家庭及退休階段。AKPK開展的項目包括為期3個月的「青年社會企業文化(SELFY)」,旨在讓大學生能夠透過賺取、管理、儲蓄和回饋,獲得企業社會的實踐經驗。

2018年,來自9所高等院校約300名學生參與了SELFY,除了成為高等教育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實用學習平台外,SELFY也從參與者處獲得了可改善當地社會狀況的創新意見。另一個項目——「成為自己的老闆」於2018年推出,主要專注在為工人提供財務建議,以建立本身的金融投資組合。

AKPK定期進行評估,以評估其金融教育計劃的有效性。過去的評估顯示,實用的金融知識和策略,加上分享真實案例,有助於讓參與者更好的管理他們的財務。為了進一步提高金融教育的有效性,AKPK於2018年11月出版了《大馬工作人員的金融行為和財務狀況》報告,從報告中可以探知大馬工作人員的財務行為,包括開銷、儲蓄和債務管理。報告也強調了金融教育對在職成年人的重要性,並作為AKPK實施金融教育的最佳典範和提升其影響力。

理財師:儲蓄都做不到 更別談投資

想要改變國人的理財態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陳建業認為,心態尤其是年輕人的心態是導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情況,因為老年人對於存款的態度不一樣,相信只要年輕人有紀律,還是會有辦法存款。

陳建業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存不存款,而是他們願不願意踏出第一步。

「儘管收入低,只要願意還是可以存款,最好是把月收入的10%儲蓄起來,假設月收入1000令吉,每月存款10%即100令吉,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能夠擁有基本存款。」

陳建業相信,年輕人難以存款是因為心態問題,並因此導致他們出現消極的態度,如身邊都是有錢人,對以後的生活也沒有太多想法,加上虛榮心作祟,因此情願把錢用在當下。

他認為想要解決「為今天而活」的情況,決定權在你手上。

「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態度,接下來是必須持之以恆,不要讓自己出現消極態度,不應花的錢就應當存起。」

虛榮心作祟愛攀比

「就以手機來說,昂貴手機售價可以售賣5000至6000令吉,但是市面上也有數百令吉的手機,性價比也是很好,不要存有『人有我有』的心態,也千萬不要受虛榮心影響。」

他補充,在特殊情況下也胥視年輕人的財務背景,有部分的確面對薪水低的問題。

「我們必須了解在錢不夠用的時候,就應當開源節流,假設薪水低,可以多做一份兼職,或者找投資工具,如單位信託,因為單單靠銀行定存利息並不足以讓你的財富增加,反而投資可讓你獲取更高的回酬。」

陳建業也指出,選擇投資工具也要視本身擁有的資金和了解風險承受度。

陳建業相信,國人不是因為缺乏金融教育而導致「有錢今天花」的情況。

「不談理財,就僅是儲蓄,難道國人都不曉得儲蓄嗎?這是因他們沒有正確的心態有關,他們愛慕虛榮,沒有克服心理問題所導致的情況。」

「薪水太低怎麼存?」

年輕人消極對待財務

普遍上,年輕人都是因為看不到未來,無法預設未來的生活情況,甚至覺得目前的薪水已經很低,存再多也沒有辦法增加的心態,才會選擇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理財。其實,只要能夠了解理財與不理財之間出現的差距,以數目告訴他們,相信將更能說服他們趁早理財。

理財師普遍上都會告訴你,想要越早得到財務自由,就必須越早做好理財規劃,要把薪水,無論是多少,都應當劃分為數個用途,最重要的用途分別為儲蓄、投資及花費。

以下的例子,能夠讓你看清楚,儲蓄、投資及花費在加上複利之後所取得的區別(這些例子並沒有將通膨納入計算之中,並使用網絡的複利電腦計算)。

例子1

假設你的凈月收入為2500令吉,每月儲蓄10%即250令吉,另10%作為投資之用,剩餘則花費。

10年後,在定存利率4.5%下,你的儲蓄可以增加至3萬8000令吉,其中3萬令吉為母金,而投資回酬6.5%則可以帶來約1萬2000令吉回酬,在這10年里,因為80%凈收入都花費,即10年共花了24萬令吉。

例子2

假設你的凈月收入同樣是2500令吉,每月依然儲蓄10%,惟將11%即275令吉作為投資之用,在同樣擁有6.5%的投資回酬下,10年里,你總共獲得了1萬3500令吉的投資回酬,而這僅僅是你每月多增加1%投資額所帶來的回報。

例子3

再來看看另一個可以看到明顯差別的例子,假設你謹守開銷不超過50%的原則,依然維持10%的儲蓄,將40%的收入用於投資,在投資回酬6.5%的情況下,10年後你將可以獲得近5萬令吉的回酬,加上你投入的12萬令吉母金,10年後你的錢將有近17萬令吉,而你在這10年里所花的錢則為15萬令吉。

在同樣每月投資250令吉,回酬6.5%的情況下,20年將可獲得6萬3000令吉的回酬,所投入的資金為6萬令吉,共有12萬3000令吉;30年則可獲得18萬8000令吉,而在30年後,你所投入的資金僅是9萬令吉,總共卻有27萬8000令吉;從中可以看出,你所獲得的已經超過你所投入的。

知識不足 家庭影響

缺乏危機意識

邁悅理財教育機構首席導師兼理財顧問周志強認為,誘發大部分國人不儲蓄的情況必須回歸教育根本原因,教育知識和家庭所建立的文化是主因。

「他們沒有看到缺乏財務所引發的問題,理所當然的覺得不儲蓄也沒有問題,因為他們對此的危機意識不高。」

周志強指出,教育方面,無論是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對理財知識灌輸不足都導致他們不選擇儲蓄。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儲蓄,不曉得儲蓄和理財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無法了解假設不理財,可能會面對什麼挑戰及理財所帶來的好處。」

「另外,就是文化,他們所接觸的家庭文化,可能是父母都沒有儲蓄習慣,讓他們也擁有相同觀念。」

周志強建議,無論任何年齡層,想要有效理財,就要堅持將至少凈收入的10%作為儲蓄投資之用,至於日常生活開銷則確保不可超過50%的凈收入,另外,貸款也確保不可以超過凈收入的40%。

他相信,只要國人堅守上述做法,就可以達到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至於投資建議,周志強認為,國人可以選擇從最基本的信託基金開始,在擁有更好的理財知識或觀念後,可以選擇投資股票及房產。

「總結一句,國人必須意識到儲蓄及理財的重要性,了解其意義所在才能達到有效理財。」

明顯的,將錢拿去投資要比把錢花在不應花的地方來得有價值,而且,只要讓錢滾錢,存放的時間越久,複利的力量則更大,你的資金也將會越來越多。

只有你肯踏出第一步,哪怕只有100令吉,只要持之以恆,選對投資專案,就可以讓複利為你工作,將你的錢壯大,怕只怕你連100令吉都不肯拿出來進行投資。

其實,市面上有許多投資項目屬於中低風險,假設你依然不放心,可以尋找專業人士的意見;還有值得注意的是,錢的價值將隨通膨而走跌,你現在擁有的1令吉,在往後所能買到的產品價值肯定少於1令吉,因此只有投入抵禦通膨的投資項目,未來的生活才能比較輕鬆。

【結語】國人看不到未來,相信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複利的力量,也沒有看到投資回酬能夠帶來的改變。事實上,想要解決「未來錢困」的最好方式就是學會理財。只有理財,才能夠鞏固自己的財務狀況,更能讓往後的生活無憂,而越早理財則越能夠讓你提早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第1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