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村是偏遠貧困地區的一個小山村,村裡的劉興漢早年喪妻,膝下育有一子,名叫劉德軍。劉德軍自幼乖巧懂事,知道父親一人撐起整個家,既要供他上學讀書,又要贍養爺爺奶奶,十分不易,因此讀書特別用功,並在讀書學習之餘,經常下地幹活,或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幫父親劉興漢減輕了不少負擔。村裡人都說劉興漢養了個孝順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好日子過。
故事配圖兒子兒媳爭吵,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後來,劉德軍成家立業,在城裡定居下來,便接劉興漢進城享福了。只是劉興漢才進城不到半個月,兒子兒媳便因為他而爭吵了五六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吵得厲害。劉興漢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個,但他看得明白,兒媳耿小翠常說他壞毛病多、不愛乾淨,不過是雞蛋裡挑骨頭,想趕他走罷了。
為了不讓兒子為難,劉興漢只能含淚離開。在送他到車站後,兒子劉德軍抱住了他,哭道:「爸,都是兒子不好,娶了那麼個不懂事的媳婦,讓你受委屈了。」說著從錢包里掏出2000塊,塞到劉興漢手中,繼續道:「爸,這些錢你先拿著,等過段時間,兒子再接你來城裡享福。」
在兒子劉德軍回去後,距離火車發車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劉興漢百無聊賴之餘,便到車站外轉了轉。當他走了一段距離時,見路邊竟躺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流浪漢,蜷縮在破棉被裡瑟瑟發抖。劉興漢是個淳樸善良的人,見了這般情景,便忍不住上前推了推年輕的流浪漢:「孩子,你這是怎麼了?」
故事配圖年輕流浪漢,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聽到劉興漢詢問的聲音,年輕流浪漢迷迷糊糊的睜開了雙眼,蠕動著乾裂的嘴唇,說道:「大爺,我感冒發燒兩天了,你能不能行行好,給我點錢看病?」
劉興漢將手放到年輕流浪漢的額頭上,頓時神色一驚:「孩子,你燒得不輕啊。」說完也不管年輕流浪漢身上又髒又臭,抱起年輕流浪漢就跑,一邊逢人便問,一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附近的一家醫院,但醫院工作人員嫌棄年輕流浪漢又髒又臭,不肯接診。
劉興漢實在沒辦法,只能抱著年輕流浪漢到了就近的一家小診所,幸好小診所的坐診醫生是個退休了的老醫生,平易近人,很有醫德,當即檢查一番,便對危在旦夕的年輕流浪漢進行了救治。
年輕流浪漢掛完吊針,精氣神好了很多。而在出了診所後,劉興漢才想起來還要坐車回家,但時間已過,也就不急著離開了。他給年輕流浪漢買了30元的營養餐,而自己卻只偷偷買了兩個饅頭吃,捨不得花錢。從年輕流浪漢口中,劉興漢得知他叫吳小坤,十歲時父母雙亡,沒親沒故的他就一直在外流浪。劉興漢覺得吳小坤太可憐,於是給他買了幾套衣服、租了間小屋,直到吳小坤病好後才離開。
故事配圖劉興漢給吳小坤錢,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而在離開之前,劉興漢還把多餘的錢都給了吳小坤,自己只剩下路費回家。吳小坤對他感恩戴德,說將來一定會報答他,但劉老漢根本沒放心上,因為他幫助吳小坤,並非貪圖回報,而是想儘自己所能,讓吳小坤過的好點。只是他怎麼也沒想到,不久後吳小坤竟成了他兒子。而這其中緣由,便要從劉興漢兒子說起了。
那天,劉德軍送父親劉興漢到了車站,買好票後便回了家,因媳婦趕走父親這事,跟媳婦大吵一架,兩人還動了手,推搡間劉德軍頭部撞到牆上,就此暈厥過去。媳婦耿小翠在送劉德軍到醫院,得知劉德軍已成了植物人後,竟丟下劉德軍不管,拿了房廠證和劉德軍的身份證,把房子變賣後卷著錢一走了之了。
故事配圖醫院裡的劉興漢兒子,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後來,醫院的人與劉興漢取得了聯繫,劉興漢如遭雷擊,但根本顧不上傷心,七拼八湊借了1萬多塊錢,便急急忙忙趕到醫院照顧兒子了。可是沒多久,1萬多塊就沒了,於是劉興漢只能去找吳小坤,希望吳小坤能到醫院幫忙照顧他兒子,因為他得出去打工掙錢,負擔起兒子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看到劉興漢,吳小坤說不出的高興,而在劉興漢說出找他的原因後,吳小坤安慰了劉興漢一番,說道:「大爺,我的命是你救的。雖然你的年紀能當我爺爺了,但我還是只想認你做父親。昨天我剛找了一份活,說好明天就去上班了,以後你就安心在醫院照顧大哥,我會負擔起一切費用的。」劉興漢老淚縱橫,說道:「孩子,能有你這麼個兒子,我心裡高興。可你年紀還小,這麼沉重的擔子,不能讓你承擔,你還是到醫院照看你大哥,我出去幹活吧。」
故事配圖幹活的吳小坤,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聽劉興漢的言外之意,顯然認了他這個兒子,吳小坤露出了滿臉笑容:「爹,我已經十八歲不小了,還是你在醫院照顧大哥,由我出去幹活掙錢吧。」
吳小坤脾氣很倔,不管劉興漢怎麼苦口婆心跟他講,他都堅持要出去幹活。因為他心裡清楚,要負擔起大哥高額的醫療費,必須要干幾份工。劉興漢已經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所以只能由他來承擔這份重責。
最後,劉興漢實在拗不過他,便只能同意了。就這樣,吳小坤一天打兩份工,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經常以饅頭就鹹菜當飯,能填飽肚子就行。
故事配圖老死前的劉興漢,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或許是他的這份善良與知恩必報的心感動了上蒼,半年後劉興漢的兒子竟奇蹟般甦醒了。吳小坤與劉興漢兒子雖無半點血緣關係,但手足之情卻更勝親兄弟,兩人對劉興漢也都孝順有加。
後來劉興漢在老死前還說:「他一生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當年進城享福,被曾經的兒媳趕走後,一個善心之舉,換來了莫大福報,多了吳小坤這麼個好兒子。」